APP下载

基于生态文明视阈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角探讨

2020-08-25满津维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生态文明教学现状

满津维

摘要: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职业素养水平的高低近年来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自党的十八大创造性提出“生态文明”后,基于生态文明理论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高校少数民族,针对现阶段思政教育教学现状,对其优化处理对策进行了系统化剖析,为高校少数民族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校少数民族;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现状;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6-0059-02

1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现状

党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基于生态文明视阈下“六观”(自然观、生命观、发展观、民族观、宗教观和祖国观)教育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补充和完善,确保“六观”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是现阶段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但纵观在当前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基于生态文明视阈下的思政教育教学成效与预期教育教学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而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工作缺乏实践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效也由此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1],虽然就目前来看,高校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信仰培育的主要阵地,逐渐提高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来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但法治知识缺乏理性化、系统化以及实践教育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对于法治知识的认知始终流于表象,不仅无法上升到理性层面,更无法在具体生活中进行实践应用,法治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由此受到了一定影响。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对于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网媒和公共课的开设是高校培育他们法律信仰、增强他们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这种单一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考核手段,不仅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还极易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法治知识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最终导致他们的法治建设始终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整体教育教学成效受到了一定影响。

1.2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法治观念和法治情感有待提升

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法治观念和法治情感水平的高低,对于国家建设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但从目前来看,受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礼”的存在与功效导致当前部分群众始终认为“法”是不祥之物,人们对道德、人情、权势的信仰取代对法律的信仰,“重人治、轻法治”思想较为严重,即使是拥有一定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面对“人情”和“法治”的选择中[2],也难以保持平等心态,且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关系、人情、权力。除此之外,受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和耳濡目染的影响,在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教育过程中,传统“法律文化”对于现代法治精神的构建仍有一定影响,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虽然能接受法律文化,但对于法治文化的认同感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的教育培育目标,学生的整体发展也势必受到一定影响,法治信仰缺失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2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

2.1革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思政工作模式

在自媒体时代下,教育部门对高校思政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教学理念的秉承,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尤其在当前随着自媒体应用范畴的不断扩展,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的同时,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也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3]。就目前来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自媒体的出现和产生,改变了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为从根本上提高课程教学效益,革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思政工作模式,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需摒弃传统单向输出思政教育内容的教学理念,将“受众为上”的信息传播理念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从而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为预期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需实时了解学生内在心理变化,注重倾听学生的内在观点和看法,并在于学生沟通和思想交流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在自媒体时代进行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还需从根本上不断地优化自媒体信息创作方式,在摒弃以往纯文字内容表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将模糊的理论清晰化[4],从而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使教育内容变得更加立体,最终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需将时事政治、热点新闻等信息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中,在拉近课程学生距离的基础上,降低学生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以此来提高思政工作影响力。

2.2提高人员选拔标准,打造一支专业的思政工作团队

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的准入门槛较低,但要想切实保障思政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发挥,一方面在进行人员选拔过程中,高校需将自媒体技术纳入考核范围,在确保聘用人员自身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和计算机水平符合招聘要求的基础上,为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专业且充足师资队伍的同时,进而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政策落实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完成人员选拔工作后,高校还需对工作人员进行自媒体培训[5],从而在加强他们对于自媒体认知的同时,为后期各项作业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在当前自媒体时代下,各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自媒体应用能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高校信息传播体制,扩大思政教育影响力,专业自媒体运营团队的培养是现阶段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也是推动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2.3建立健全完善的思政自媒体平台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自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淡化了传播者和受众者之间的界限,为用户之间实时、动态沟通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就目前来看,随着基层教育部门对教育工作者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新要求的提出,为从根本上保障课程教育教学质量,规避传统教学问题的再次发生,高校教育工作者需从根本上借助自媒体的优势,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思政自媒体平台,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上[6],也为思政工作影响范围的扩大打下坚实基础。就目前来看,高校学生是自媒体的忠实受众群体,教育工作者可通过自媒体网络发布思政教育内容,并将其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团体,而后教师也可在思政自媒体平台上(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QQ空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引导學生思想发展的同时,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3结语

简而言之,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家整体发展而言具有重要影响,但就目前来看,由于自媒体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交流信息的获取、教育工作载体的拓展以及工作平台的完善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双刃性,对于学生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也将造成一定影响,而为从根本上有效利用自媒体互动性强、内容多元、交互平等及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的优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革新教育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各高校在打造一支专业的思政工作团队的基础上,还需建立健全完善的思政自媒体平台,以此为思政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徐春波,张海华,李雯雯.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理论阐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3(15):123-125.

[2]张作芝,李志辉,张金金.析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3):166-169.

[3]蒲卫晖,徐涛涛,徐海华.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发展,2013,15(23):101-103.

[4]康春英,李薇薇,张敏涛.对高校少数民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23):222-223.

[5]江帆,余亚华,沈松杨.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12):111-112.

[6]杨学峰,张本欣,高建军.生态文明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5):111-112.

(责编:陈静姝)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生态文明教学现状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