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务模式探析

2020-08-25李思洁

教师·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服务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

摘 要:基于新形势背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从整体结构来分析,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模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培养积极阳光的学生,必须重视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文章将简单论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务模式,希望能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2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7-0009-02

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开展,由于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如果压力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引发行为异常。严重的情况下,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可能无心学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参考当前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研究数据,可知目前我国学生群体发生心理问题的风险高。据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已超过20%,但是在这其中经过专门机构确诊患有心理疾病且及时接受治疗的人数非常少,为10%~15%,不超过20%。部分学生发生心理问题后还会直接自杀,说明心理问题给学生、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造成的威胁较大。所以需要学校在教书育人之时多关心学生,高度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解决工作,以此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学生接受教育后可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高质量地进行学习活动,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才。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下,目前一些学校已经认识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定的手段进行该工作,但是总体来看取得的效果较差,亟待利用新型的工作服务模式来有条不紊地做好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并未制订可行的教育目标,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对该项教育工作的目标进行深入了解,在教育过程中大多是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不少学生也并未完全理解教师所讲的理论性知识,这样必然违背了教育初衷。[1]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急需完善。不少学校仅让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未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处于边缘化位置,据调查了解,不少学校每周只安排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有限的课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学校未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融合,未协同家庭、社会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样必然无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2]

第三,教育方法有待优化。目前,部分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忽视了自身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主要分为两种:班主任和心理健康咨询师。前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系统了解,不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后者心理知识基础扎实,但教学实践经验有时难免欠缺。[3]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对学生心理成长、思想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调整消极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发展方向,进而优化学生的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对其加以重视。首先,由于很多学生的社会阅历比较少,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加上目前家庭对孩子普遍溺爱,使得孩子的心理素质普遍比较差,对教师以及对家长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其次,很多学生的自控能力也比较弱,心理还不够成熟,因此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不良心理问题,不利于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拥有积极、健康、乐观和自信的心态。在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以致很多学生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情感的学生就会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的心态,严重地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

此外,部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其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和纠正,而是采用比较严厉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使得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鉴于这种情况,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采用更加合理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对教材中人物事迹的讲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等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不怕失败、戒骄戒躁,宽容待人,进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務模式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科学合理化建立

为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进行相应服务模式的构建,其中首要的一项工作为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该体系的应用、指导之下,才可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正确、内容合理,让学生正确认识与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促使该项教育工作最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期间,教师需要提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着较深的理解,之后,依托互联网选择内容资料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活动,促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找出自己的心理问题,使得问题得到及时且有效的干预。[4]此外,教师应注意协同本校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扩展心理健康教育范围,适当地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定期组织“阳光心理”活动,设立“心理健康互动邮箱”和“积极心理互动平台”。另外,各科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渗透于本科目课程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个人心理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例如,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课程融合,从而同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

(二)利用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由于以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常规教学方法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和不足,难以令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应学习当前适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新型教学法,有效地掌握这些教学法的应用要点,以此结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如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从而在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下,使学生成为该教育服务的主体,让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其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可以掌握大量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自查或者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对一的沟通交流的方式,了解自身的心理情况。如果有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干预,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教师应认真研究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协同学生共建“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让学生针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阳光心理”活动浅谈个人见解,尊重学生的心声与建议,不断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保障系统的建设

学校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保障系统期间,需要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在这一教育服务中各自体现出的价值,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单一进行,必须联合家庭与社会,才可以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保质保量地开展教育服务工作。分析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危机干预系统、家校合作服务平台、社会心理健康援助机制三部分,其中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旨在通过该系统来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事件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事件继续恶化发展,服务平台则可以依托学校、家庭的力量对学生在校、在家的心理状态进行实时调查了解,再联合社会机制,便可以借助于社会的力量,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使学生的心理状况长时间趋于良好。

(四)組建一支专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

首先,学校需要招聘一大批具有丰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经验、较强的工作能力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师,前来学校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组建一支高水平、高能力的教育团队,高质量地开展教育服务工作,避免再次发生由其他岗位教师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情况。其次,学校需要定期邀请资深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通过讲座或者培训班等形式,来对全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系统的涉及教育重要性、方法及要点等内容的宣讲培训,以此使得教师的工作能力在学习过后与之前相比较有着很大提高,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再次,教师的心理素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积极的心理状态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感染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教学环节有效融合,从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还应该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怀学生,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就能够敞开心扉,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及时干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确保该工作的价值可以充分凸显出来,就需要学校结合以往该工作中所表现出的问题,有效地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模式,从而在该模式的应用之下,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何先卫.“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1):25-26.

[2]马建青,欧阳胜权.论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96-100.

[3]徐 慧.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9(51):209-210.

[4]李德江.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综述[J].智库时代,2019(51):191-192.

作者简介:李思洁(1994—),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生,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服务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