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云南班学生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0-08-25娄明珠

教师·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

摘 要: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对中职云南班学生的精准识别,实施精准教育。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通过在生活习惯上指导、语言行为上引导、观念意识上疏导、创新制订教学计划,进行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在沪滇职教东西合作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认识到知识是脱贫的基石。

关键词:精准教育;云南班;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7-0013-02

笔者有幸于2017年10月起担任首届云南班的班主任,通过近三年的带班实践,对云南班学生的教育管理有了一些感受和思考。

一、云南班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笔者所带的班级共20名学生,全部为男生,最小的16岁,最大的19岁。与学校招收的常规应届生相比,云南班学生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一)文化水平基础薄弱

西部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已完成初中教育,有的中途辍学,有的已在外打工好多年。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且行为懒散,学习习惯较差。

(二)民族结构和生源地复杂多样

来沪云南班学生以汉族为主,另外还有彝族、拉祜族、傈僳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经历不一样,有应届初中毕业生,也有在外打工的辍学学生,更有沾染不良习气的社会学生。

(三)生活方式落后,甚至存在陋习

云南班学生大多家庭贫困,甚至有一些学生家中没有收入来源。他们中大多数是第一次走出大山,视野狭窄,思想观念守旧,身上存在一些陋习。

(四)家长的劳作繁重,文化水平有限,家校合作难度大

通过对云南班学生的摸排和精准识别,针对他们的特点,找到适合云南班学生的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精准教育,让更多的大山学生完成学业,习得一技之长,摆脱贫困,改变生活,让更多的学生实现梦想,为家庭、为家乡、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对症制订创新性教学计划

(一)以教师为友,做好心理辅导

开学一个月,班主任除了上课,大多数时间都和云南班学生待在一起,每天进班级、宿舍陪伴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用心安抚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在关爱中获得成长。不仅如此,学校还安排学生参观校史馆、参观实习实训中心、走访企业,真正做到让学生留得住、留得下。

(二)以学生为本,做好生活引导

云南班学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千里迢迢来到上海,首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融入上海的生活,其次是跨地区的文化适应。他们最初对上海的生活节奏很不适应,尤其是作息时间。另外,乡土观念在云南班学生身上表现得很明显。因此,学校通过在生活习惯上指导、语言行为上引导、观念意识上疏导,帮助云南班学生融入上海。

(1)定期开展卫生健康与安全主题教育,加强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和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督促云南班学生勤洗澡、勤洗衣服,并结合管理制度和日常的“组织活动”及“行为示范”等,让云南班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2)送云南班学生四季校服,让其同等享受上海学生特有的奖学金,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各类社团和技能训练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融入校园。

(3)精心组织开展“节假日主题活动”,师生一起过节庆祝,让云南班学生克服异乡情感。学校在生活管理方面尽心尽力,得到云南班学生的认可,帮助他们更快地了解上海、熟悉上海、融入上海。

(三)以专业课程,做好有效课堂

在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上,从云南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云南班学生。学校适当地减少专业理论课学时,增加实操、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等课时,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专业课,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强化实践操作。为保证教学质量,实行小班化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先进的实训设备,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训练的机会,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四)以社会实践,做好能力培养

社会实践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暑假期间,学校精心组织云南班学生参加上海欢乐谷志愿者实踐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在实践历练中开阔视野、砥砺品格。两个月的社会“实战”,学生个个咬牙坚持下来,深刻体会到苦、累和委屈,但收获更多的是自信。学生感觉自己的沟通能力、自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由见到陌生人会脸红到主动问好,由学会主动问好到让游客玩得开心,由让游客玩得开心到让游客信任他们。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服务的快乐,更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上海的城市温度,有了更多的所见、所闻、所感。

(五)以实习管理,做好就业准备

经过近两年的在校学习,2017级学生于2019年9月开始进入上海对口企业实习。为确保学生尽快地适应毕业实习,系部多次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心理准备以及学习《学生实习手册的填写》等活动,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明确对自我的认知,促使他们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一年的实习期内,班主任每周通过电话或者微信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系部也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定期深入企业了解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等,提醒学生加强实习期的安全意识及自我管理。同时,在每个实习单位确定一个学生干部,定期汇报实习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向企业和学校反映。班主任在学生实习期间不间断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回访,发现问题后及时协调解决。

(六)以千里家访,做好精准对接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加强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对云南班学生的千里家访更有实际意义。通过家访,教师能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近距离地交流沟通,让家长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交流中,家长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留在上海发展,同时十分感谢学校和教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对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也更加理解、信任和支持。家校协作,为学生坚持学习、坚定依靠学习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效果显著

(一)精准教育成果显著

到目前为止,班级19名学生安心地在上海求学(另有一名学生因身体原因退学),巩固率达到95%。所有学生已进入上海企业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学有所用。学生能较好地适应企业实习环境,自我感觉较满意,也得到了所在公司的好评。

(二)后进生的蜕变

班上有个叫小新的学生,在保山当地学校是出了名的“混世魔王”。初三时经常逃学,甚至和社会小青年混在一起喝酒、抽烟、打架。在家长无力无助的时候,恰逢国家实施东西合作教育扶贫项目,家长毅然把他送到了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俗话说得好:“环境能改变一个人,也能造就一个人。” 第一学期寒假小新回云南,家长发现小新成长了,变成了懂事、讲道理的孩子。现在,小新已经在一家日资企业实习近半年了,他工作勤恳,为人正直,受到了企业的高度好评。他不仅每月把实习工资的一半寄回老家,还在过年回家时为家人买了上海的礼物。两年半的教育,让他学会了对父母嘘寒问暖,宽容待人,乐观处世,积极地融入社会。

四、结语

“教育扶贫”惠及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来自贫困地区,与外界交流较少,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格外关切。陌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压力会让云南班学生感到自尊心受挫,害怕别人以嘲讽的眼光看待他们。时间一长,他们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要学会运用情感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教育与引导。此外,还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的才华得到展示,让他们在活动中远离孤僻,祛除自卑,体会到大家庭的溫暖。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转变固有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全国劳模作专场报告,共话工匠精神;带领学生参观相关行业博览会;组织开展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他们认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认识到知识是脱贫的基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重视家校沟通。虽然云南班学生的家长在偏僻的农村,信息闭塞,农务繁忙,文化水平较低,不善于沟通。但家长是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仍需重视家校沟通。教师应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能充分了解孩子的点滴进步。这会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孩子也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正面反馈,从而促进孩子在学校更加好学上进。

总之,在沪滇职教东西合作教育帮扶中,学生落后的思想意识、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不断地改变,综合素养也在不断地提升。教师需倾情投入,做好工作,让来自大山的孩子找到自己的未来。让无梦者有梦,让有梦者追梦!

参考文献:

[1]沈 林.沪滇“对口支援 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问题的研究——以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为个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文 成.试析如何做好“教育扶贫”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与法律研究,2018(8):161,163.

作者简介:娄明珠(1980—),女,讲师,本科,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