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探讨

2020-08-25吴强

教师·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新媒体

吴强

摘 要: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以其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的新特点吸引了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广大人群。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取舍更加多元,社会性增强而人际交往冷漠等。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除了要在大方向上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地位,还要顺应新媒体的特点,采用构建校园生活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采用贴近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等有效策略。文章将对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当代大学生;塑造价值观;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3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7-0015-02

在传播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已渐渐被更加新颖、更具吸引力的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取代。新兴媒体在传递信息和资讯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融入了大学生生活的各方面,成为他们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新媒体有什么特点呢?它是如何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呢?

一、新媒体及新媒体影响下的环境特点

什么是新媒体?目前学术界对新媒体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但就“新”一词来说,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传统媒体形态发展起来以后新出现的媒体形态,是依托于数字、网络、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新兴传播工具。

新媒体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其中,开放性是指新媒体能做到即时传播,不受时空和信息表现形式的局限,能够最大限度地使“足不出户而知天下”的局面得以形成,真正做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媒体的开放性是指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资讯,大学生在简单的校园生活之中也能够了解社会的时事动态,获得对社会的某些认知。交互性指的是新媒体的作用对象不仅仅是信息的主动接受者,还是信息的传播者,能够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偏好传播特定的信息。新媒体使得受众对信息获取、传播的参与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每一个人都可以对信息发表评论和见解,人际互动交流也成为常态。基于交互性的特点,大学生所面对的新媒体环境也呈现出价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人际互动交流频繁的局面。新媒体的虚拟性是指在这种环境中,人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匿名或化名的存在,不是真实且实在的,更多的是以一个个符号的形式呈现,这使得人际交流带有种种虚拟的特性,信息的真实情况难以分辨。[1]

二、新媒体环境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

(一)开放的价值观范围影响着价值判断和取舍

新媒体以其在时空上的“无屏障”打开了大学生的世界,使得所传递的信息的数量、领域、角度等都变得前所未有的广阔。信息在叙述上也抛弃了以往单一的话语形成,转变为多角度、多侧面形式,新媒体传递信息不仅及时,且传递的信息还隐含着某一种意识形态的话语力量,由于受到不同信息传播者价值和理念的影响,同一信息在传播的同时也烙上了不同价值观的痕迹和人们对信息意义的不同解讀。因此,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又受到信息背后价值观的影响。然而,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正处于成长阶段,价值理念正在形成,面对激荡变化、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信息文化价值的多元状况,有时难免感到束手无策,产生迷茫心理。新媒体在带来多元开放的价值观、打开学生视域范围使其看到新世界的同时,也对其价值判断和取舍产生了影响,这是我们应该看到的。

(二)社会性增强的同时又导致了人际交往的冷漠

与传统媒体相比,大学生更加倾向于匿名性和交流性较强的新媒体。一方面,这种选择使得大学生能够抛开现实的种种束缚,无须顾虑现实生活的压力,在新媒体上开辟个人领地来展现真实的自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针对某一热点、新闻或者社会现象与他人交流和互动,这增强了他们的社会性。在新媒体相对自由、宽阔的时空内,他们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联系,获得对社会的了解,丰富社会经验与认知,思考社会问题,反思社会主流价值观或固有思维的合理与否。另一方面,他们对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日渐冷漠,过度地依赖新媒体,使得其缺失了社会和他人实际接触的机会,无法获得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从而处于一种冷漠、隔离的状态。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由于新媒体呈现出的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因此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学校课堂教育的任务,更应该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思考应对的策略,将价值观教育生活化。虽然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仍然以课堂学习为主导,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文化的多元以及大学生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还有结合学生个体的生活背景,使得教育不应该只发生在课堂和学习内,而应该将大学生生活的各方面纳入我们思考的轨道。[2]

(一)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新媒体挑战大学生价值观领域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新媒体所带来的如此丰富、多元、纷杂的价值观生态环境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成了一个谜题,这使得当代大学生产生了道德困惑。值得注意的是,多元的价值形态能为社会带来新气息、新力量的前提是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坚定。因此,确立主导价值观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应对新媒体带来的诸多变化非常重要。而这种主导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论校园环境如何变化,新媒体带来的环境改变如何强烈,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终都要在价值观教育上坚持正确的方向,教给学生辨别是非的标准,以免他们在面对大量信息、多元价值时无所适从;同时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观点去认识社会,辩证分析。

其次,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正向激励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关系,坚定自己的理想,强化自己的信念,这样才不会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价值观时无所适从,迷失方向。

再次,不放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新媒体主体意识的强化和道德意识无形中被弱化的现象,需要我们反思社会道德教育的情况。因此,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要将其融入当代生活的新变化、新媒体带领的新背景下进行。

总而言之,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来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以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多元的价值生态环境带给学生的不利影响。

(二)构建校园生活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

要想利用新媒体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可以建立校园移动手机网络,搭建手机短信平台。利用好移动App的作用,开发校园报刊、广播、电视等的手机版,将信息和资讯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至学生的手机,这能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同时能够让学生第一时间获得清晰、有效的信息资源。第二,可以建立新媒体交流群,如QQ群、微信群、微博等。教师在群交流中获得学生思想动态,帮助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以一种轻松、平等、自由的方式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变化,以便开展价值观的教育工作。

(三)采用贴近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不是以一種现实世界的教导者、教育者的身份进入学生的生活,而是要更新观念,转变思维,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努力成为虚拟社会的引导者。同时,要转变传统大学价值观教育下价值取向和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角色,在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同时成为他们信息接受和价值选择的指路人。基于新媒体呈现出的自由平等、开放互动的新特点,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特点,改变教育时“俯视”的视角、“道德权威”的姿态,真正感受大学生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尝试理解他们在此阶段所面临的价值观情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融洽、平等、关爱的氛围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提倡个性和独立,自我意识高扬、主体意识强烈的时代,枯燥的说教、单向的灌输、被动的接受都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更是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校园的。而我们要真正把握住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正确方向,就需要走进学生,贴近学生。

(四)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新媒体是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限制学生使用媒介。与此相反,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顺应新媒体影响和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现实,我们应努力思考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这一素养指的是大学生在面对新媒体所传递的信息时所拥有的一种信息解读和批判的能力,这种能力素养会对其信息的选择和吸收产生作用。在新媒体时代海量的资讯和信息冲击下,若大学生缺乏正确解读和看待信息的媒介素养,很容易认知混乱、迷失方向。所以,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媒介素养的培养就至关重要。一是可以引进与媒介素养养成有关的课程,将其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二是可以敞开思维,带领学生围绕网络热点和新闻事件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并积极引导,使学生自我反省,在无形中和思想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媒介素养。

四、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在时空上打破了信息传递的限制,为当代人的生活创造了多种可能,人们也有了看到更大世界的渠道。然而,新媒体所营造的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来说,却有着值得严肃思考的另一面。它的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对多元价值的传播和接受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迷惑的一面,这就需要大学生加以适应和辨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用一种更为生活化的面貌,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牛 海,刘诗铭.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67-68,71.

[2]裴玮艳,过林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3):41,120.

作者简介:吴 强(1978—),男,吉林长春人,中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社会科学研究及应用。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新媒体
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