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教学呈现“放牧”状态

2020-08-23张集元

速读·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张集元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应该立足现实,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农村小学的生活环境广阔,资源丰富优势所在,扬长避短,呈现出放牧的状态:在课堂上放牧,在活动中放牧,在阅读中放牧,在自然山水中放牧。开放课程,放牧语文,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发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汲取更多营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放牧

一提起农村学校,立刻浮上心头的就是观念陈旧,设备落后,资源匮乏,种种不好的印象,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加大了力度,但是,农村学校的教学仍旧存在着刀耕火种的状态。而且,留守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隔代教育的弊端,观念的倾斜,导致学生之中出现了不重视学习甚至厌学的现象。学习习惯更是让人感到痛苦。在这种情况下,要开展语文教学,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殊为不易,堪称艰难。

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语文?如何开展训练,提高语文素养?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有效性探索,迫在眉睫!依据数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呈现一种放牧式的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放牧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是牧人,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学生应该是自由的,氛围应该是宽松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阐述:

一、让学生“野”得起来的非正规的课堂氛围一一在课堂卜放牧

课改现场会,由我执教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桥》。当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分段读文时,没想到一名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他们小组读得太多了。当时,后面听课的老师都一齐望着我,我想他们可能感到很奇怪,学生居然会提出这个问题。其实这就是我平时上课不正规所导致的。

在我看来,依照某种建构模式,一板一眼去上一堂课,固然是好的,但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农村学生并不喜欢这种课堂,压抑,压力大,离他们太远。如果不能吸引学生,一堂课成了教师一人自导自演,那么,何来有效?因此,我对前文中的学生提出意见并不感到惊世骇俗,相反,我推崇这种非正规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才是有活力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

这种非正规的课堂,我总结了几条经验。第一,教学目标要少而精,一课一得即可,但是,又要达到训练的目的。比如,《唯一的听众》,我拟定的目标仅是“理解三个‘平静”,在课中,通过找句子,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这样,压力小,读得通透,训练得彻底。学生学来异常轻松,自然兴趣不减。第二,教师上课要有激情。每堂课,一声“上课”,或昂扬或怪诞,就是给学生的一个信号,一个暗示。行课中,随着课文,“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教学《怀念母亲》时,引入季羡林所做《赋得永久的悔》,读到“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我想到自己的母亲,禁不住喉头哽咽,眼含热泪,心情低沉。本来是些少不经事的孩子,却也受到感染,在读课文时,居然读哭了。这哭,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到达情感极致,抵达心灵。第三,课堂语言允许雅俚兼行。有些词句,真叫学生用普通话表诉,他明明知道,可半天总表达不清楚,转而运用方言,他几下就能说得透彻。再如《穷人》中分角色朗读,对于桑娜和渔夫两人的对话,在朗读上轻重总到不了位,这个时候,我用方言和学生进行对话引导,学生兴趣一下子上来了,朗读也生动起来。

非正规氛围的课堂,真正做到了营造宽松学习氛围,既调动了学生,又达到了训练目的,学生在课堂上放牧,愿学、乐学,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真正地“野”得起来,每每有一些闪光的答案出现,有效地开展了语文学习。

二、多重形式,期待质量——在活动中放牧

新课标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两句话,阐明了语文活动的重要性——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已经形成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的语文教学。

而我认为,在农村小学,开展语文活动,应当注重三个方面。第一,依托教材,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语文课本中,直接以活动呈现的就有,IQ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但是这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不拘时间不拘形式,灵活地开展一些诸如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和讲故事等活动,甚至在一些节日,也应当筹备相关活动。我曾在元旦节、中秋节做过这一类活动,在学生中反响很好,他们很喜欢。第二,教师应当以期待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动。我的目的,不是要把活动推出去,让别人看见,说怎么怎么的好,这个不重要,我需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真正的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润物于无声之间。第三,结合单元主题,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感受人间真情”,正巧是重阳节,于是,我组织学生就近到敬老院献爱心,学生颇有感触。一名学生写了作文《绽放的“老人花”》参加征文比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还有一名学生回家后,主动陪她的邻居——一位卧病在床的孤寡老妇人聊天解闷,在老人去世后,在她的墓前埋下了自己的玩具“小海鸥”!

三、拼凑的图书角——在阅读中放牧

语文,需要阅读,在课外书籍中汲取养分。但是,这是农村孩子在学习语文中的硬伤——没有多少课外书供他们阅读。后来我想到了用孩子们自己的书来拼凑图书角的主意,每个人借给班上自己家中的课外书。

书有了,但,农村孩子的自觉性和家庭的影响都不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还得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第一,留给孩子读书的时间。第二,对于孩子读什么书,不做硬性的规定,爱读历史的,就让他读历史,爱读童话的就让他读童话。第三,读书的要求,不能太高,不必搞什么积累啊,勾划啊,写什么读书笔记之类的,那是逼着孩子受累,他怎么能安心读书?第四,给孩子以施展的平台,讲故事啊,背古诗啊,成语接龙之类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读书带来的成功的快乐。有了这四点,善加引导,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可谓水到渠成。

四、一方水土一方文——在自然山水中放牧

农村,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语文课本中言辞优美的文章,恰恰相得益彰。教学《山雨》之时,恰逢窗外细雨滴答,孩子依窗观雨,听着老师的朗读,效果胜过讲解;学罢《桂林山水》,引孩子到湖边看一看,那水的静、清、绿就揣进了孩子的心间;《乡下人家》就在孩子们身边……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我觉得,有这一方水土,只要教师善加引导,也可以形成“一方水土一方文”的效果。徜徉山水之间,映照语言文字,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这不是有效的语文教学?

我忽然想到了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翠色欲流的原野;羊群一會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悠然自在,有所思悟,若有所得。这种状态正是我的语文教学的追求。青山绿水,白纸黑字,天地之间好牧场!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