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技术,发展思维,提升实效

2020-08-15郭蕊

天津教育·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郭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入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活化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情境,强化师生互动,促进深度思考。本文主要通过直观展示、创设情景、推动探索、促进互动、提升引导等方式加强融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发展;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1-0042-02

【Abstract】 The teacher have to use some technology and resource to make the class living and intere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t can help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interact, make the students think deeply. The article is about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math thinking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by showing directly,creating situation and promoting interaction .

【Keywords】 Primary Math; Develop thinking,;Multimedia technology

信息技术的引入,能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范例,提供丰富的互动形式,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发展学生的形象、创新思维,能促进学生的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审视当前的小学数学思维教学,部分教师情境创设的方式单一,用教材中的概念或图片制作课件,没有运用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创设情境,或以图片、视频等引学生进入情景,学生一味跟随教师学习,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为追赶进度,尽快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简单地罗列书本资源,将知识、习题展示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资源单一,难以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部分教师的作业形式单一,教师布置较多的題目,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思考,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做题机械,难以发掘他们的潜能。教师只有减少题量,布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多样的作业,提升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题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媒体形式单一,多是office课件,没有引入几何画板、思维导图,未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效融合,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工具直观展示

对小学生而言,学生的感官受到的刺激越具体,他们的表象就会越丰富,他们的思维也会越活跃。小学数学教学的概念、定理、公式主要的呈现方式是文字,他们对概念等难以理解,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只靠死记硬背去记忆。教师要引入信息工具,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呈现,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表象,也使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上《负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时,教者播放天气预报的片头,并呈现问题:教师收集了三亚、盐城、哈尔滨等三地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请你们说说这三地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学生结合图片,会说出三亚最低气温是18摄氏度,盐城是0摄氏度,哈尔滨是零下18摄氏度。教者借机追问学生,三亚的气温与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我们如何区分18摄氏度与零下18摄氏度。教者借助多媒体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去体会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二、借助丰富情景促思

小学生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他们会观察、善联系。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缺少情境的支撑,学生思维能力有限,他们对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另外,枯燥的知识也都影响学生兴趣的发展,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能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能引发学生想象。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以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入学习内容,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苏科版六上《分数与整数相乘》内容时,教者播放一个过生日分蛋糕的视频,并创设情景如下:小芳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过生日,每人吃了十五分之二,那么五个人一共吃了多少蛋糕?教师借助视频呈现数学问题,能驱使学生去思考分数乘以整数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足,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情景引生入境,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又如在苏教版六上《圆柱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教者借助几何画板向学生呈现圆柱,学生可以了解圆柱的构成、形象,通过动画图了解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能营造真实的几何情景,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情境内容丰富多彩,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

三、运用信息工具探索

教学资源是学生探索的依据,有效的资源能增进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以学案、教材、习题为资料,形式单一,难以促成学生的深刻体验,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工具,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去猜想、假设、推理,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建构。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片、动画、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也能让学生摆脱被动地接受,使他们的思维得以充分地运转。如在苏教版六下《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一课教学中,教者呈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报天气预报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乙市位于甲市北偏西30度,距离甲市100公里,丙市在甲市正北方,距离甲市150公里,请在图中标出乙市与丙市的位置。教者以动画呈现内容,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开阔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探索。

四、丰富师生互动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片面地认为,互动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缺少生生之间的讨论、生本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他们会被教师的思维强牵硬拽。学生只有积极地融入课堂,通过有效的互动促进学生的思考探索,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增进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索精心设计教学资源,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如在学习苏教版六下《圆锥和圆锥的体积》内容时,教者以FLASH游戏吸引学生的操作,让他们将圆柱、圆锥拖到相应的位置,如果学生拖得正确,圆柱或圆锥会被自然地吸走,这样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与媒体的互动,促进他们对圆锥特征的感知。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用所学的内容设计班徽、商品logo等图形,大家彼此分享,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提供多样示范引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教师示范的形式要多样,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支架,能促进他们对知识体系的建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讲解、板书为学生提供示范,呈现问题的方式单一,教师要借助于多媒体,将内容变得可视化,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探索。教师可以借助于MindManager等软件构建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思维过程生动地呈现出來,如在学完圆柱与圆锥的内容后,教者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呈现它们之间的特征、联系,圆柱的高处处相等,掌握高、上底、下底的概念,会计算体积、表面积(分无盖、有一个盖、有两个盖)、侧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下扇形,知道高、底等概念,会计算底面周长、圆住体积。思维导图可以借助于形状、图片、线条、颜色等清晰地呈现思维过程,方法新颖,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摒弃枯燥讲解、缺少互动的状况,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活化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完善知识体系结构,促进他们的深度思考。

参考文献:

[1]崔勇.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创意设计思维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9(6).

[2]冯玉平.构建双向思维通道,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对小学数学思维教学的些许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4(22).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