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名著导读的实践与思考

2020-08-14曾传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2期
关键词:名著

曾传华

【摘要】整书导读,重在诱导、引导、指导、督导、辅导,使学生自能读书,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名著   整书   导读

新人教版新教材的亮点很多,但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名著导读,强调通过整书阅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语文素养,培养文化自信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七年级上册,安排的名著导读之一,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的散文,入选课本的极多。他对中国社会敏锐的洞察,改良社会生态的强烈愿望,悲悯的人文情怀,丰富的精神世界,深刻的思想,以及炉火纯青的艺术的表达,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堪称阅读和写作的典范,育人的典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但由于《朝花夕拾》成书于1927年5月,距今约100年,无论是文章所描绘的生活,还是语言的表达,与现今的初中学生,都有着很深的隔膜,况且,鲁迅的文章因为是有思想的文章,常常需要动脑子读,用心读,很费精神。但导读的提示中讲得很明白:就是要通过在老师指导下阅读这本书,以“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认识到经典恒久的魅力及阅读价值,养成良好的读书品味和读书习惯。名著经典,其丰厚的思想蕴含和美的蕴含,是学生精神成长最好的营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佳途径。

整本书导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导读,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的阅读。这一个“导”字,意味深长。

“导”是诱导激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名著经典,名著经典有哪些好,为什么要读名著经典,对经典产生强烈的好奇,生出浓厚的兴趣。要诱,就要有“饵”。老师分享读书获得的快感、收获及影响,抛出学生感兴趣的急于想知道答案的精彩问题等,或是设计有趣的任务以驱动,总之,凡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调起学生阅读胃口的,都可以称为“饵”。

“导”是引导明向,解决效地阅读、读有收获的问题。游景区有线路图,阅读经典名著,和旅游有某些相似之处,也是有“阅读线路”的。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次充满诱惑的旅行。zen略读,怎样精读,要达成什么目的,都要加以指点,使之明确。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读法,用散文阅读方法《朝花夕拾》这本散文,当然是最有效的。散文,往往有一条叙事或抒情的线索,沿着这条线索去体会作者的写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进而由形及神,通过语言的品味,领会要旨,由读懂到读透,实现深度阅读,就可能实现。

“导”是指导得法。语文课标指出:(初中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名著类型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本名著。“学会”意即此前学生不会,通过学习而会。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自由运用的时间少,指导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是实现课外阅读的保证。初中学生默读的速度,理论上每分钟不应少于300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约2700余字,正常阅读需耗时9分钟。把查字典、词典,圈点勾画批注,所用时间加上去,至少要40分钟左右。考虑到鲁迅文章阅读的特殊性,时间就要翻倍。《朝花夕拾》收录鲁迅十篇散文,用20天时间去读为宜,每两天读一篇(第一天通读,正音释词,扫除文字障碍,标记疑难;第二天细读,侧重批注。),每周大致可读3至4篇。鲁迅的文章难读,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深入推进阅读,就要充分发挥“教材是个例子”的功能,必要以其中的某篇选文为例,分享老师怎样读的,读出了什么。还可运用课堂阅读文本的方法,进行适度的分析、讲解,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去进行自主阅读。比如《藤野先生》可以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伟大,一词立骨,作为阅读抓手,按初识、交往、离别、追忆的交往线索,找寻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体会藤野先生的“伟大”的内涵及这种“伟大”对作者的影响。这样,能让学生有法可依,降低阅读的难读,减少畏惧心理。

“导”是督导落实。虽说制定了阅读计划,最大限度减少了阅读的随意性,但并不能保证学生就能严格执行阅读计划。怎么办?阅读过程过半,要进行检查,督导就派上了用场。找问题,想办法,加以鞭策、鼓励,不能让课外阅读泄气,半途而废。

“導”还是辅导深化。整本书阅读,是对碎片式阅读的反动,也是对单篇阅读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矫正、补充。读完《朝花夕拾》,学生是否实现了整书阅读的目的,读懂了没有,读透了没有,有不有什么收获,熏陶是多还是少,得有个检验的方法。这时,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探究的成果,就是最好的答案。课本导读中已经列出了四个探究专题:儿童视觉的纯真世界;抚慰心灵的温暖情怀;观照世界的反讽谐趣;生命成长的复杂意味。当然,还可启发学生自主确定探究专题:比如《朝花夕拾》中的女性人生;《朝花夕拾》中的文化人;《朝花夕拾》中的少年人生;《朝花夕拾》对比的艺术;《朝花夕拾》中的风俗描绘等。小到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都可以进行探究,都值得探究。怎样探究,离不开老师的辅导。以探究鲁迅的成长为例,《朝花夕拾》中就有一条明晰的线索:幼年——少年——青年——壮年。用这条线索,将相关的材料串联起来,加以整合,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就一目了然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每一次成长其实都是痛苦的蜕变,但正是这种蜕变才成就鲁迅伟大的人生。在探究中,学生受到教育,获得生活、做人的启迪。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有所发现,提高了思维能力,强化合作意识,且通过探究成果的呈现,能直观到自己的进步,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里冲击和收获的喜悦。探究的结果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探究的过程。

“导”是手段,目的是让学生自觉地去读,带着热情去读,深入地去读,读有所获,读有所悟。因此,老师应该明确自己在名著导读中扮演的角色,处理好“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关系,“导”而有法,“导”而有度,“导”而有效。

如同“教是为了不教”,“导”也是为了最终的“不导”,在消除学生与经典隔膜的前提下,学生自能读书,热爱经典阅读,就有可能实现在阅读中最美的成长。

猜你喜欢

名著
书包装名著,彩笔画徽章
书包载名著,彩笔绘公益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专家谈名著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