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锻造研究

2020-08-14蔡杨高永芳

决策探索 2020年16期
关键词:革命性特点成果

蔡杨 高永芳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日益坚强,以其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强政治基石。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之动力源泉的基础上,初步归纳了党的革命性锻造的鲜明特点,并列举了党的革命性锻造的显著成果。

【关键词】革命性;锻造;动力;特点;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革命性锻造,激发了党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动力源泉

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把党建设成为一个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强有力政党,是历代中央领导集体追求的目标。面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初创性、复杂性、艰巨性,中国共产党时刻经受着考验,接受着锻造,并在实践中不断壮大。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理论源泉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建党和行动指南,这突出表现在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上:一是“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摆脱了其他政党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性;二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人民立场,将自身一切奉献于人民;三是明确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

(二)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情怀源泉

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权、谋求人民解放,成为年轻共产党人的首要任务。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面对强敌和困境,共产党人前赴后继。

(三)自强不息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文化源泉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中国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救亡图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脱贫求富,中国共产党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团结带领人民,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鲜明特点

(一)堅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党始终保持推进革命性锻造的自觉性

党作为最高政治力量,实现长期执政的关键在于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非常重视党的建设,保持着高度的政治自觉性,保持着革命性锻造的高度自觉性。

在革命初期,毛泽东致力于“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使党钢铁一样地巩固起来。改革伊始,邓小平就指出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在历史转变时期具有决定意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二)坚持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地办好中国事情,党始终保持推进革命性锻造的实践性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天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证明,党的一切行为立足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基础上的中国社会的变革,是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为中心展开的,党的革命性锻造也是基于这一伟大实践进行的。

正确把握国情,在实践中提升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淬炼,党在任何历史关头总能主动寻找并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成功推进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提升全面从严治党能力。从建党时的几十人到今天近亿成员的政党,始终保持自身“硬”的状态,是履行政党使命的基础。毛泽东把党的建设视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以思想建党为统领,形成了“思想建党”“组织建党”“作风建党”三位一体的基本思想。邓小平深刻指明“从制度上建党”的重要性,丰富发展为“五位一体”的党建学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重视政治建设,党的建设展现了全新格局。

(三)坚持刀刃向内,党始终保持推进革命性锻造的问题导向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始终把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视为完成革命建设任务的前提,坚持问题导向,成为党的革命性锻造的显著特点。

一是紧紧围绕实现初心使命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锻造与时俱进的思维品质,锻造革命理论,提高创造能力。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于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在理论成熟的过程中,研判世情国情的能力、把握人类发展大势的能力、团结动员人民的能力更加强大。

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标准,坚持人民立场,时刻检视自身风纪,管理好党员带好队伍。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高度的自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标本兼治,既从初心使命上增动力,也从整风肃纪上健体魄,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党的力量。

三是坚持人民标准,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时刻检视自己的工作。人民是生活的主体,幸福与否、高兴与否、满足与否,只有人民体验最实最真最明。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之路,在既满足人民当下利益,又兼顾长远利益的进程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是党的使命是长期的,任务是艰巨的,时代是变化的,迎接新实践新困难的同时,要时刻警惕党内存在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方面不纯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要始终坚持“两个务必”。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全党永久课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全党,是一项固魂强心的重要工程,一刻松懈不得。从政治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一项洁身强体工程,同样松懈不得。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显著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愈发堅定

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仅深刻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更强化了科学性基础上的自觉认同,并内化为每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然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和坚定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过程充分体现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革命性锻造的过程。建党初期,由于缺乏对敌斗争经验和对中国革命条件的正确估计,中国革命从开始的轰轰烈烈到一次次失败。毛泽东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文章,引导全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使初创的中国共产党对于在中国如何运用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深入思考,这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路线,改变了革命斗争形势。社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观念,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党再次回到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上来。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客观分析人民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需要,提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全党工作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

(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愈发深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基本要义和内容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党的服务对象是人民,指明了党的工作目的和意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实现中国梦。

二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历届中央领导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并结合社会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凸显人民标准,强化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命题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有了更高提升

一是秉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保持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指导思想的先进决定着道路、制度符合国情,在实践中行得通、有成效。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一不是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接续指导着发展变化中的社会实践。

二是秉持继承传统,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保持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纯洁性。保持党的纯洁性要从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建设上全面展开,持续推进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政治的坚定性、组织纪律的严明性、作风的优良性和行政的廉洁性。广大党员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服从和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革命性锻造研究”(2019030305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猜你喜欢

革命性特点成果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为女装带来革命性改变的法国偶像
“这是革命性的”:新的网上书店联手众独立书店抗衡亚马逊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