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部恶性肿瘤胸腔镜手术后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分析

2020-08-11林万里王茂生冯才厚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肺动脉胸腔镜抗凝

陈 莹,林万里,王茂生,陈 颖,张 海,冯才厚

(高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广东 茂名,525200)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羊水、空气、脂肪等堵塞,进而造成患者肺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上以肺血栓栓塞最常见,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焦躁不安等,甚至猝死,严重影响了术后康复[1-3]。因此,分析PE的发生原因,为预防及治疗PE提供可靠依据是临床一直关注的热点。文献报道[4-5],PE的原因有年龄较大、感染、手术、合并症等,但尚存有部分争议。为降低PE发生率,并为其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特对我科胸腔镜手术后患者PE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6例胸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患者术后发生PE,均经临床症状评估联合肺动脉CTA检查确诊[6-7]。PE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46~72岁,平均(68.3±7.2)岁;病理分期,Ⅱ期8例、Ⅲ期14例。无PE组304例,其中男160例,女144例;43~73岁,平均(57.4±6.1)岁;病理分期,Ⅱ期120例、Ⅲ期184例。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伴随疾病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血浆D-2聚体(D-dimer,DD)水平及手术方式。食管癌患者经左颈右胸上腹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A),肺癌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B)。其中血常规、血气分析由我院检验科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血常规采集血液部位均为肘静脉,血气分析采集部位为股动脉或桡动脉,采集完毕及时送检,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血浆DD检测步骤: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2 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D≤0.5 μg/mL为正常。术后均随访16个月。22例PE患者及时予以规则抗凝治疗,具体用药如下:低分子量肝素均按照体重给药(如100 IU/kg/次或1 mg/kg/次,皮下注射,1~2次/d);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3.0 mg/d,3~4 d后开始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当稳定在2.0~3.0时停止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继续予以华法林治疗,抗凝治疗的时间为1~3个月。

2 结 果

2.1 食管癌与肺癌胸腔镜手术后PE发生率 326例患者中食管癌201例,肺癌125例,其中17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PE,5例肺癌患者术后发生PE,两组P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34,P=0.119)。

2.2 PE组与无PE组临床资料的比较 术前,PE组>60岁的患者多于无PE组(P<0.05),PO2水平低于无PE组(P<0.05),白细胞(WBC)水平高于无PE组(P<0.05),血浆DD水平高于无PE组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无PE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n(%)]

2.3 PE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变量,以PE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O2降低、WBC水平升高、血浆DD水平升高、合并糖尿病是胸腔镜手术后患者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PE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4 22例PE患者影像学检查 22例PE患者均于肿瘤切除术后的3~13 d发生PE,肺动脉CTA检查显示,栓子发生部位:15例1侧亚动脉栓塞(9例右侧,6例左侧),5例双侧叶动脉栓塞,2例双侧亚段肺动脉栓塞。

2.5 PE组患者治疗效果 随访16个月,无死亡病例。22例PE患者确诊后均于1 h内及时予以规则抗凝治疗,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逐渐缓解,复查血氧分压、血浆DD水平恢复正常,复查肺动脉CTA提示原肺动脉栓子消失,且未发生出血现象。见图1。

3 讨 论

PE是恶性肿瘤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慢性肺动脉高压,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5-6]。PE症状多为不明原因的呼吸不畅、咳嗽等,症状不明显,因而有可能延误治疗[7-8]。近年,PE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原因可能与临床对PE发生的预防不重视有关[9]。文献报道[10-11],年龄、血浆DD水平、手术等与PE有关,为降低我科胸腔镜手术后PE发生率,本研究对PE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临床预防PE提供依据,促进患者快速康复。PE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溶栓及介入取出栓子,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出血风险,药物剂量与治疗时间把握不好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损害;而且即使治疗效果不错,预后仍可能受到影响[12-14]。

本研究分析了我院326例胸腔镜手术患者,其中22例发生PE,食管癌患者中发生17例,肺癌患者中发生5例,两种疾病的PE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表明食管癌与肺癌诱发PE的概率无明显差异。PE组与无PE组患者年龄、PO2、WBC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差异明显的指标,可能是诱发PE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PO2、WBC、DD及合并糖尿病是诱发胸腔镜手术后患者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PO2是判断患者缺氧程度及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WBC是判断机体发生炎症程度的指标,DD是特异性的纤溶酶,其水平升高表示患者呈高凝状态等。术前应充分评估,并实施恰当的干预,以减少术后患者发生PE的概率,这与其他文献相比[3-4]有一定差异,但均提示血清DD升高是患者发生PE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此外,PE可能与患者个人体质、是否遵医嘱多活动下肢、家属是否按时给予被动运动等有关,这也是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22例PE患者均于胸腔镜手术后3~13 d发生PE,经治疗后均好转,未出现明显的出血现象,考虑胸腔镜手术后患者卧床不活动导致血流速度降低,是PE发生的一个原因。本研究治疗效果较好,可能与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及时规则抗凝治疗有关。

本研究分析了我院胸腔镜手术后PE患者的疾病诱发因素及治疗效果,给PE的预防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给PE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经验,有助于减少术后PE的发生。但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人员技术水平及研究时间等的限制,难免存在一定不足,小组成员会结合实际情况与最新文献对研究方案、设计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PE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胸腔镜手术后PE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血氧含量较低、感染、血浆DD水平较高、合并糖尿病,对预防其发生具有指导作用。PE发生后密切注意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进行及时、规则的抗凝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肺动脉胸腔镜抗凝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现状研究*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