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中温室切花栽培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020-08-04孙武马占霞尚宇梅

绿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栽培模式生态环境

孙武 马占霞 尚宇梅

摘要:从生态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根据淇中切花栽培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找到既能满足市场对花卉数量和品质的需求,又能对生态环境有益的栽培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文献综述法,以洋桔梗为例对滇中温室切花栽培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滇中溫室切花栽培现状、7m.室构建、种苗采购或培育、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当前存在的其对环境的影响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云南滇中温室切花寻找更为生态的,经济效益更高的栽培模式提供。

关键词:温室切花;生态环境;栽培模式

中图分类号:Q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3-0088-04

1 引言

鲜切花是云南花农的重要经济来源,截至2016年,云南鲜切花产量连续23年全国第一,总产量100.6亿枝,稳占全国75%以上的市场份额[1]。

滇中地区(昆明、玉溪、红河、大理、曲靖、丽江、楚雄等)属亚热带,光照强、积温高、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是滇中高原气候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具有冬季白昼温度高,日光辐射强的特点;冬季夜间会出现低于花卉生长最适宜温度的阶段;下雨气温骤降,雨后气温回升快;河谷地区会出现高温高湿小气候等[2]。

鲜切花是指可以从植株上剪下的花、枝、叶等作为插花素材的一类花卉的总称,一般为直立茎的草本或木本[1]。研究表明:即使2~3℃的温差也会明显影响鲜切花的商品品质,降低花卉商品等级。鲜切花的栽培过程需肥量极大[3~6],为了给鲜切花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室大棚必不可少,田间生态长时间与外界生态相隔离,以及土地长时间大剂量的农资施用,这势必会对切花品质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洋桔梗(Eustomagrandiflorum(Raf.)Shinners),直立茎,最高可达lm以上,为龙胆科洋桔梗属宿根花卉,花色、花型多种多样,花瓣类型有重瓣、半重瓣和单瓣,且花冠酷似玫瑰,有“无刺玫瑰”的美称[3]。

洋桔梗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市场经济效益较高,但对种植环境、土壤肥力、管理方式和加工手段等多方面因素都有较高的需求,因此可把洋桔梗当作滇中鲜切花中的“伞物种”,并以此为例从温室构建、种苗的采购及检疫、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滇中鲜切花的种植模式。

2 滇中温室切花栽培现状和现代连栋温室构建

2.1 滇中温室切花栽培现状

温室是发展花卉产业、保障花卉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近20年,滇中温室设施发展迅速,使用面广。滇中大部分地区的花农使用无环境因子调控能力的竹木塑膜简易大棚,或传统的钢架塑料大棚。花卉公司多采用塑膜钢架大棚,具有部分环境因子调控设施。使用的塑膜大棚常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保温性能较差,日照强时要遮阳、开棚、喷雾降温;夜间温度骤降时又要保温加温,形成两头耗能的不合理现象;使用遮阳网降温,在降低红外光对室内热辐射的同时也阻碍植物所需的其他色光进入温室,对提高花卉品质不利;抵御雪灾能力较弱。花卉产业作为21世纪新兴的朝阳产业,以往的竹棚、钢架塑料大棚所生产的鲜切花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市场发展所需[7]。

2.2 滇中现代化连栋温室构建

云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总降水量充足,但在时空分布上不够均匀。传统的钢架大棚也可通过连栋的方式减少资金的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但是一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极易发生棚室倒塌和棚膜结构被破坏的情况,造成财产损失,而且由于传统结构的钢材塑料大棚的用材质量不过关,不能加装配套的设施,一旦遇到云南“一夜降温”的天气,无法对小气候因子进行快速的调控,就可能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对于上述的问题可以在郑丽娟[8]等改良后的棚室结构基础上,加装花卉大棚所需的通风系统和灌溉系统,气温太低的天气加置火炉保证棚室内的温度。但此方法也只适用于进行小规模种植的种植户,且仅限于康乃馨、非洲菊、菊花这类价值和对环境要求相对较低的切花,在玫瑰、月季、洋桔梗、红掌这类对环境要求较高的花卉种植上还是无法和现代化温室相比。对于大规模种植切花的农户可以采用张立芸[1]提到的“切花温室”的构建方式。遇到气温较低的天气可在棚内距外膜20~30cm处加设以气泡膜为材料的“防霜膜”可有效提高田间气候对气温变化的缓冲能力,从而减少配套设施的能耗。高热天气可以选择覆盖遮荫网,避免植株被高温灼伤,避免黑斑病的发生[4]。连栋温室的原理是在原有的钢架大棚结构的基础上,把所有棚室连通起来,减少了钢材和薄膜的使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大棚的遮光率[1]。且因为连通种植的原因,加上现代化设施的安置,不管是在栽培管理还是在切花的产量和质量上都不是传统温室所能比拟的,连栋大棚还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目前,滇中各地区少数大规模种植基地都已经实现连栋温室的现代化智能温室栽培模式,但其对生态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3 种苗的采购或培育

3.1 种苗采购

(1)在选择种苗的品种时首先要对栽培地点的气候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其次,再对近几年当地的花卉市场进行了解。最后综合上述两点选择适宜环境且市场欢迎度高的切花品种[4]。

(2)在进行种苗采购时,要对花苗进行仔细挑选,选择生长良好,根系发达的种苗[9]。

(3)选择采购地时,尽量服从就近原则,避免从外地引入新的病虫害。若采购地较远,则要对种苗经行细致的检疫,做好预防措施[10]。

3.2 种苗培育

滇中主要的育种方式为扦插育种[4],少部分为播种。但由于技术相对还不成熟,为了保证成活率和产品质量,花农一般直接采购成品种苗。特别是洋桔梗这类花卉,从日本采购为其主要种苗来源[11]。对康乃馨、月季这类较易扦插的切花品种[4],在进行枝条选择后用生根灵、吲哚乙酸之类的生长激素进行处理后,存于阴凉的地方1~2d再扦插至消毒后的苗床,通过对苗床环境进行调控直至可以移栽。

播种相对较为简便,但成活率较低。选择合适的,优质的花种经消毒后播撒于消毒和增肥处理的苗床或地垄,在起垄时注意保证土质的疏松及基肥的元素配比关系[6]。在播撒后要注意日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调控,特别是发芽后长出叶子直至移栽前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到植株的整个生长周期[12]。

4 栽培管理(以洋桔梗為例)

4.1 温度调控

植物的开花结果受日照和温度的影响,温度对洋桔梗的整个生长周期极为重要。当生长温度高于30℃或低于5℃时,会造成大面积的簇生和死亡现象[11]。同时,当生长温度超过30℃温度时,因提早开花,花期会明显的变短[12]。在白艳荣[11]最新的研究中,洋桔梗整个生长周期的适温为20~25℃。生长期适应性较强,为方便管理可把控在15~25℃,开花期喜高温可将温度适当调高[6]。加温系统可采用热水、蒸汽、电热、烟道和光热等加温措施[5],也可采用上文提到的“防霜膜”系统,温度过高时可通过覆盖遮荫网或通过喷灌系统适当喷洒清水达到降温的目的。也可直接采用丁德志[13]的“雾化控温系统”。

4.2 水肥喷施

喷施方式为喷灌施水,滴灌施肥,后期为防止因植株根冠比降低,机械支持力下降,可改用滴灌施水或人为施水,防止植株倒伏。具体配套设施建设可使用“大棚气水肥集成系统”[14]。

4.2.1 施肥

花卉的施肥可分为土壤基肥和追肥两种,采用有机、无机混合搭配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植株的切花产量。洋桔梗喜疏松的钙质土壤,钙质缺失会出现“烧尖”现象[12],在白艳荣[3]的研究中可得出最适宜的施肥配比为氮磷钾4∶1∶3,0.4g/L(氮肥)、0.1g/L(磷肥)、0.3g/L(钾肥)为最佳方案。农户可根据各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基肥处理和后期追肥。

4.2.2 供水

洋桔梗的生长对水分把控技术要求极高,不耐潮湿环境[15],施水不足又会导致花叶簇生[6]。所以施水最好遵循“见干即施”的原则。

洋桔梗的施水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12]:营养生长阶段(幼苗到花芽分化前):根系浅但需水充足,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施水方式;生殖生长阶段(花芽分化到采剪前):水分敏感期,减少施水次数,防止徒长和减少患真菌性疾病的概率;采剪期:植株基本生长完成,可将施水方式改为少次多量。

4.3 日照

洋桔梗为长日照植物,全天日照约16h[12]。可采用覆盖遮荫网和100W白炽灯补光来调控日照时间[12]。日照的强度将直接影响到花开的时间及花期。

4.4 植株管理

在植株生长至10cm左右时应封去顶芽,提高产量。且随植株茎的伸长调整花网的高度,使花的枝条更加挺拔美观。

4 病虫害防治

在温室栽培鲜切花的过程中,主要会遇到如下几种类型的病虫害[4,9,19],如不加以控制会影响到成品切花的品质,如花叶卷曲,花瓣花蕊缺失及茎叶有锈有斑之类的状况[4]。

(1)由花卉连作引起的养分及微生物失衡出现的地下虫害。可通过与其他作物间作的方式来避免,还可减少对生态的破坏[16]。

(2)湿热环境引起的菊花白锈病、霜霉病、仙客来灰霉病等,可通过对环境细致调控有效预防。必要时,可针对性的适度喷洒相关农药(甲霜灵、扑海因、万霉灵等)。

(3)各种小型虫害(白粉虱、蚜虫、叶螨、蓟马等),可通过去除患病组织器官,必要时喷洒有关生物制剂来防治。

(4)种苗调购带来的新型病虫害,可通过系统的检疫及配套防治措施来防治。

6 温室栽培切花对生态的影响分析

6.1 影响

(1)陆地和植物的散热量是陆地、植物和大气的水循环中最复杂的一部分,也是及其重要的一部分[2]。而温室栽培直接阻断了陆地和植物对大气的散热及水分交换,极有可能加剧温室效应,甚至是加剧滇中地区降水在时空上分布不均的情况。

(2)土地的利用方式和栽培的作物种类和年限将直接影响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原生物群落结构。温室大棚的使用会强化土壤食物网细菌分解途径,长时间的使用甚至会导致土壤pH值升高,土壤盐溃化[16,17]。

(3)大多数花卉对氮磷钾钙等元素需求极高[3~5,12],长时间的花卉连作会使土地也患“缺素症”。

(4)大规模单一种植会使农田生态系统变得脆弱,且由于花卉种苗的远距离调配,极易通过根系所带的基质和植株引进外来物种[10],对本来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6.2 措施

在种植1~2年的切花后可在更换棚膜的时候,选择合适作物露天种植,通过间作的方式缓解前两个问题带来的影响[16]。其次,要对花农普及生态知识,树立生态观念,鼓励使用有机肥、天然肥。比如滇中水系中的一大外来物种——“风眼莲”在发酵后就是极好的天然肥料[18],改良土壤的同时还减缓了凤眼莲的繁殖速度;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9]。最后,在种苗的调配过程中要做好检疫工作,加强其可能带来的外来病害的了解。

7 小结与展望

虽然云南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切花生产地,但成熟的技术也仅仅局限于传统切花,对很多新品种切花的种植技术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育种方面的探索还不透彻,受限、受制于人。其次,温室大棚构建技术虽然越来越现代化,但是还是不能改变其会对生态造成影响的事实。最后,花农的生态观念近几年虽有了极大的提高,垃圾桶废料箱等基础设施虽已有普及,但还是不足以减缓农资施用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滇中地区对温室栽培花卉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之间的研究是研究上的一大空缺。

不同于茶叶、咖啡等其他云南知名农产品的生产,切花作为强日照植物,无法做到像茶树、咖啡树、重楼之类的短日照植物一样的林下生态种植。虽然云南是切花产量最大的省份,也有极长的种植历史,且有“天然温室”的美誉,但基于切花对环境的要求,还是无法使其从人工温室走到“天然温室”,以至于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容小觑的影响。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有研究者可以找到像“林一茶”套种之类的方法,使切花可以走出温室且可以通过对套种植物的选择和管理,使“生态切花”也成为云南的一大名片。

猜你喜欢

栽培模式生态环境
浅谈无公害苹果洋葱栽培技术要点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蔬菜保护性高效栽培模式探索
太和县“华盛”大棚蔬菜高产栽培模式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