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谏逐客书》:一场古典时代的人力资源争夺战

2020-08-03张喁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李斯秦王秦国

文_张喁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今皆然。

《谏逐客书》作为“上书”的公文,不单单是一个政策辩论的问题,而是发挥了教育民意的作用。秦王可以据此清楚地表明自己的姿态:秦国所重的,不是“色乐珠玉”,而是人民。“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在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天下之前,七国之间人才的争夺战早已开始

“低素质外国人在中国享受‘超国民待遇’”的舆情已经孕育很多年了。

藉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3月以来,严防境外输入、疫情回流成为政府工作的重头和全民关注的焦点。于是,不断有“外国人在中国不配合检测”“非洲外交官为本国国民抢夺护照”的新闻引爆。这时,司法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瞬间引起网络舆论爆炸:

“突然发现这个事情严重性不亚于疫情!坚决抵制这帮卖国贼!”

“我不想我的祖国变成一个晚上出不了门的祖国。”

“中华五千年文明不需要外国人复兴。”

但这显然不是经过一天两天研究出来的管理条例,其实内容苛刻,对象明确:

第十一条 经国家主管单位、各级政府推荐的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

第十二条 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的外国人。

第十三条 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进的紧缺人才外国人。

第十四条 移民部门要与主管部门就具体标准进行会商。

近年,外国人留学生群体,在中国网络上一直是热门话题

但是谁会真正关心这些繁琐的条款呢?更有甚者,互联网时代,哪些原本局限在局部的舆情,稍不注意,就被煽风点火,迅速扩大了。

人才背后的改革与保守之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就面对过这个棘手的“外国人”问题。

那时,秦国还没有统一六国,但对周边国家已发生了严重的冲突。韩国经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濒于亡国。为救亡图存,韩国派一位名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成功游说了秦王大修水利,其真实目的是借此消耗秦国的国力,拖住秦国进军的步伐。

然而韩国把秦国变成“基建狂魔”的过程中,阴谋败露了,国际水利人才郑国,被以涉嫌间谍罪抓了起来,工程全面停工。秦国的贵族大臣都来劝说秦王:来秦国的外国人里,一大半都是间谍,不如全部驱逐出去。秦王随后颁布了逐客令。

实际上,随着外国人越来越多,排外的氛围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在秦国酝酿了。

最早可追溯到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前350年),商鞅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所谓奖军功,就是鼓励秦国士兵杀敌以获取爵位。凡是杀一个敌人,就能够得到一级爵位,一亩良田,宅地九亩,一个仆人。杀敌越多,爵位越高。许多外国人也借此政策进入秦国,成为“客卿”。这就极大地触动了世系贵族的利益。从此,改革派和保守派一直斗争不休。商鞅本人即是因此而被车裂的。

尤其是秦王亲政以来,平定嫪毐之乱,这种斗争更加激烈。而郑国挑起的大型水利工程,撬动了秦国很大比例的人力、财力,不用想就知道,动的是谁的奶酪。据研究,郑国渠修建完成后,灌溉土地四万余顷,使每亩增产到一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我们快速穿越回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已不是那个古代的秦国,四处征战,而是依靠经济发展和平崛起。

为吸纳国外人才,中国从2004年就开始发布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但直到2016年,持有中国绿卡的外国人才破万,而在中国的外国人口多达百万之多。可以说,外国人想取得在中国的永久居留,必须是万里挑一。相比之下,美国作为接收移民大国,一年发放的绿卡数量足有百万之多。尽管近年来,美国也因为实业不振等问题掀起了“排外”浪潮。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大量的人才去了哪里?美国。美国凭什么坐拥奶酪,就是用所谓自由、民主、人权等优越感,钳住了众多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喉咙,让你有口难辩,有奶酪也吞不下。

公文背后的平衡与博弈

毫无疑问,美国凭借人才引进,奠定了如今强盛的核心基础之一。

这正如《谏逐客书》第一段就明确指出的: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首先,李斯自己就是一个外国人,原本是楚国上蔡出生的一名小吏,但他从老鼠的生存处境得到启发:厕所的老鼠活得心惊胆战,粮仓的老鼠却活得安逸滋润。于是,李斯凭借自己从荀子、韩非公子等人那里学来的“帝王之术”,成功移民了他认为是粮仓的秦国。

其次,李斯在秦国的发展相当不错,他通过秦相吕不韦接近秦王,并且劝秦王派人花重金离间六国的君臣,“不肯者,利剑刺之”。这一招很管用,李斯被秦王封为客卿。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针对秦王的逐客诏书,李斯的“上书”火速出炉,改变了秦国的国策,使秦王可以顺理成章地收回驱逐诏书,扭转了时局。李斯也改写了连自己都会被秦国驱逐的命运,甚至与秦国贵族博弈,让水利专家郑国得到赦免并重新上岗,使秦国的基建免于烂尾,不仅没有让韩国的阴谋得逞,反而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李斯最终辅佐秦王统一六国,推动一国秦王,晋身为万世留名的一朝秦始皇。

李斯的这篇“上书”,被后世收入《史记》《昭明文选》《文章正宗》《古奏议》《经济类编》《古文辞类篆》《古文观止》……今天统一定名为《谏逐客书》。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中指出:“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辞”“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历代的高分好评,提醒我们这是几千年文明中的顶级好文、公文典范。今天回过头来看,短短一篇《谏逐客书》,隐藏着怎样的能量和秘密呢?

美国是接收移民大国,因此吸引了很多国际人才。图为美剧《硅谷》

最重要的,如前所述,又是严肃的奶酪问题。因此,李斯绝不会“怒其争”地对秦王宣泄道理,而是要给秦王一个平衡奶酪分配,拨乱反正的得力工具。时机紧急,这件工具必须隐忍克制,快速打磨成型,递给秦王,让他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化险为夷,占据历史天平的绝对重心。

其次,要平衡共同体的利益,让天平另一边的人没有理由反对。所谓共同体利益,就是李斯所举的前人依靠网罗各国人才开创的大好局面,放在今天,那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给所有人带来的红利,反对“开放”,就是反对今天的获利。

第三,要生动不要生气,要放轻松,“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要打比喻,尤其要拿各种珠宝首饰、琴筝风月作比,要营造让大家遗忘自己所犯错误的宽松氛围。毕竟,《谏逐客书》名义上是给秦王一人看的,实际上也是给宗室贵族利益集团看的。

最后,《谏逐客书》作为“上书”的公文,不单单是一个政策辩论的问题,而是发挥了教育民意的作用。秦王可以据此清楚地表明自己的姿态:秦国所重的,不是“色乐珠玉”,而是人民。“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这样的潜台词,也就是法家思想从此能成为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深层原因。

沧海桑田,君权不再,今天的公文,成了公仆对人民主人的“上书”,要征求主人的意见。政策制定者如何把握好出台政策的时机,考虑到人民切身的不安全感,有没有给各方势力化解冲突的空间。或许,都可以从两千多年前的《谏逐客书》去挖掘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答案。

猜你喜欢

李斯秦王秦国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long-snake moxibustion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due to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coagulation
五张羊皮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瞒天过海
蔺相如说话前后矛盾吗?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李斯自食苦果
小“恐”成像,观微知著
只爱黑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