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及当代启示

2020-07-30费柯雄

青年生活 2020年27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理论课

费柯雄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革命渊源、现实考量的背景下,高校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以中国革命史教育为重点、以社会劳动教育为依托三方面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实施,并对新时代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予以启示,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把握政治方向、加强历史教育厚植爱国情懷、开展劳动教育弘扬奋斗精神。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构背景

(一)革命渊源

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时就指出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既要研究“近今之国情”,还要分析“往昔之国情 ”以此使得 “宣传理想的主义 ”和 “研究实际的问题 ”“交相为用 ”。李大钊身体力行, 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12月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成立,李大钊为首批会员。1920年10月1日,李大钊率先开设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李大钊先生担任史学系唯物史观研究,自来周始授课”。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建党以后,党十分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和意识形态建设。党的一大纲领就明确指出“采用苏维埃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重要政策”[1]。瞿秋白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培育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倡导文艺大众化作出重要探索,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

(二)现实考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居于国家核心领导地位,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面对严峻挑战。在经济方面,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频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外国资本涌入中国市场,本土产业受到挤压,处于崩溃边缘。工农业基础薄弱,产值下降,产量不足,据统计,1949年,粮食作物总产量从1936年的15000万吨下降至11218万吨,粮食生产严重不足,中国生铁产量仅为25.2万吨,不及英国1835年的产量的1/4。国民党政府长期滥发纸币,投机商人利用黄金、银元进行投机倒把活动,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人心恐慌,严重威胁社会稳定。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实施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旧教育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产物,是旧政治旧经济的一种反映,它提倡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国民党为了奴役控制人的思想,其课程大多数是带有唯心主义、宗教性质的色彩。而新中国的成立摧毁了旧式的教育体系,新中国的教育目标不同于旧式教育目标,其目标是为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方法论解决问题。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在1949年10月8日公布了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方法,明确公布一、二、三、四年级均必修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政治经济学。此后,教育部分别于1950年和1952年发布关于华北区各高等学校1951年度上学期进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教学工作的指示和关于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对以往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进行经验总结予以评价,并就当前教育存在问题作出重大指示,以便接下来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调各系业务课不能与思想政治课分割开来,思想政治课应该作为各业务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二者统一规划并统一监督,培养能真正为革命建设出谋划策的专门人才。

(二)以中国革命史教育为重点

中国革命史这一课程名称是教育部于1953年6月正式确定的。但在此之前,中国革命史教育就已经存在,课程名称为新民主主义论。钱俊瑞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总结提到,政治教育的基本性质是新民主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因此新民主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课程更贴合实际,更能使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建设,而不是急于求成建设社会主义。此阶段时期新民主主义论课程的内容重点是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国革命的前途等七个方面。

从1949至1954这四年时间,新民主主义论的教学结合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加深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但新民主主义论部分课程内容与其它课程内容重复,并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充分讲授,因此,教育部公布了改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国革命史的通知,就目的与重点做了明确规定。当时,抗美援朝还未结束再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仍未全部消灭,因此,中国革命史教育的第一项重点就是结合中国人民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实际,并激发学生反帝爱国主义热情。

(三)以社会劳动教育为依托

爱劳动这一公德,早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五公德之一。钱俊瑞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就明确说明政治思想教育必须参加劳动生产,参观解放军或工厂等活动结合起来。

经过几年的劳动教育之后,1955年刘子载在高等工业学校、综合大学校院长座谈会上讲到,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在政治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仍然是轻视劳动。一些学生受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侵蚀严重,没有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的思想,不愿到艰苦地区工作,不愿从事艰苦工作,只顾追求个人享受,贪图安逸,轻视劳动,看不起工农干部和劳动人民。为了消除学生存在的错误思想,培养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形成劳心与劳力相一致的正确观点,增强学生热爱劳动,加深学生对劳动人民情感。刘子载在此次座谈会上明确强调,提高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要与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国营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要组织学生参加对公众有益的社会劳动,如参加义务劳动、制作实物教学用具、布置教室、绿化学校和街道、在实习园地工作等,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座谈会召开之后,各大高校充分重视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拓展传统政治课堂,将政治课堂延伸至课外,结合教学工作任务,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实习。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代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把握政治方向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的一条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堅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的指导地位,才能在严峻艰苦的局势中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稳定国度。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领导权话语权。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全国教育大会,再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当今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国内国际环境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西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传入中国,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严重挑战,大学生是思想较活跃的群体,易受外界影响,许多大学生由于自身定力不足,在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下,理想信念、思维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动摇甚至放弃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表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如何在多元思潮的影响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意识形态领导地位,这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不小的难题。

(二)加强历史教育厚植爱国情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铭记历史,我们才能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现在处于什么位置,我们是如何到达今天所在位置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只有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出发。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将来都会奔赴不同的工作岗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加强大学生的历史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因此,思政课教师要讴歌英雄,讲授革命英雄的伟大事迹,立足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瞻仰英雄人物故居,参观革命烈士陵园,邀请革命英雄后代家属亲身讲述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让学生切身体会英雄的高尚品格,让爱国主义扎根于每一位学生心中。

(三)开展劳动教育弘扬奋斗精神

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实际劳动技能,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劳动精神,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同于以往时期的劳动教育,不可能回归到上世纪的“上山下乡”,放弃课堂教学去工厂、去农村,进行学工学农的简单模式。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求的是全方位、立体化、多领域的教育体系,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将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集合,让每一位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学校课堂,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教育,赋予新时代的劳动内涵。劳动价值观体现着大学生对劳动的根本看法,更决定着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尊重劳动位于“四个尊重”之首,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曾说“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选编《“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1),人民出版社,1980:9.

[2]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理论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