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念的培育路径研究

2020-07-28甘永诚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校

摘要:新形势下,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就必须不断探索劳动教育新途径。马克思曾指出,随着社会化大工业的快速发展,只有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即进行劳动教育,才能使教育教学提高到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要求的高度,才能把生产劳动提高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水平。可见,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劳动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1.1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樹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1.2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2.造成高校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2.1学校方面

首先,我国中小学一直面临升学的压力,学校和社会都将提高升学率作为最主要工作目标。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教师和家长不让学生参与任何劳动,因此,许多学生从小就缺乏实际劳动,更谈不上劳动意识的养成,这种情况也影响到大学校园。在高校里,学校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同样不够重视,往往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对学生实际技能和劳动意识的培养欠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直接影响他们毕业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和生活。虽然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很重要,但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实践劳动同样不可忽视,一方面实践可以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只有通过自身参加体力劳动,才能真正体会劳动的辛苦,才能更加理解父母,珍惜劳动成果[1]

2.2社会层面

首先,我国社会劳动分工与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因素影响着高校学生劳动热情的发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区分及其分配收入的差别,加上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造成一些大学生对体力劳动的轻视。当前体力劳动的相对贬值,更加重了学生对劳动价值的错误认识。同时,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又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在学校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能混到一张文凭就行,更不会看重对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培养。其次,社会上存在的不良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给高校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也带来消极影响,他们不愿意进行艰苦的劳动和锻炼,期盼自己能一夜暴富。同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及缺乏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使他们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得不到很好的纠正,也使得从小就在比较优越的物质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形成了害怕体力劳动的思想。再次,我国传统社会劳动伦理文化中轻视体力劳动的错误思想也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养成。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劳心者治于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对职业的选择。他们身上同时还存在很多与现代化大生产不相适应的行为,如工作散漫、纪律差、时间观念不强、协作精神不够等。这些不良行为对于高校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养成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2]

2.3学生个人层面

高校大学生劳动观念的缺失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学生自身因素也不可忽视。首先,当前高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她)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环境中,即家里没有兄弟姐妹,很少与同龄人交往,同时物质生活条件较好,各种要求容易得到满足,这种情形下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许多不利影响,自我为中心、孤僻、冲动,爱慕虚荣、不善交往,这些个性特征必然影响他们的实践行为,更不利于劳动能力的提高和劳动意识的养成。其次,许多学生由于平时缺少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动作不协调,加上劳动技能差,在参加劳动时往往力不从心,不能把事情做好,继而产生挫败感,于是抵触或不愿意参加实践劳动。正是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高校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劳动意识淡薄。

4.结语

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命题。这就意味着在高等教育中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还要加强对大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劳动教育是德育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3]

参考文献:

[1]上官苗苗.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内涵、价值与培育路径[C]..劳动文化研究(2).: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劳动文化研究》编辑部,2019:65-72.

[2]郑娓娜.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9):94-96.

[3]张燕平,朱志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内涵及实施路径探究[J].教育评论,2019(03):93-96.

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第六批试点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6+5+4”模式试点》

甘永诚重庆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高校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