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0-07-27秦洪敏

体育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普通高中

秦洪敏

摘  要: 普通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与要求,针对当前高中体育课内外活动的现状进行构建与实施的,旨在让学生通过系统化、系列化、个性化的体育课程学习与锻炼,促进学生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形成,经过3年多的实践与完善,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文章提出了构建与实施的基本途径及方法,并对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为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等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构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5-00-03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等课程理念及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学科核心素养;并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途径不仅包括体育课,还有课外锻炼、课余竞赛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等。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在课程标准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的引领下,打破课内外的壁垒,重构体育课程体系,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经过 3年多的试验和探讨,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途径及方法

(一)理念引领、理论创新,定思路

学校体育由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等构成,它们性质、目的、参与对象不同、分工明确,这是教育者、管理者、“学生群体”视角下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不同途径。但是,从学校体育文化层面和学生个体出发,在“广义体育”概念下,这些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不同途径和环节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统一体,而且,由于它们在核心目标上的一致性,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是依据《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国家其他相关文件,“因校制宜”“因人而异”构建与实施的,其本质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目的是整合并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资源,拓展体育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课程化推进和制度化保障,使学生的体育学习与锻炼发挥出“1+1>2”的现实效应,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确立以《课程标准(2017年版)》精神与要求为依据,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保障基础、强调选择、关注融合、重在运用为设计理念,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训练与比赛、大课间等活动纳入课程,将体育课、课外活动和班会课整合,形成“2+2+1”的课程模式,即二节体育课、二节校本课程和一节体育拓展课,以选项分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课内外教学目标的对接、内容的衔接、组织的连接、评价的连接为要求,构建并实施普通高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旨在让学生通过系统化、系列化、个性化的体育课程学习与锻炼,形成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全面梳理、整体规划,架体系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为新课标下实施体育有效教学提出了新思路及策略。学校要以体育教学为基础,以课外活动、运动训练与比赛为延伸,重构并形成体育课程体系。因此,学校要在坚持新课标理念与要求的基础上,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资源,创设课程实施条件,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确定开设的各运动项目,并对高中三年参与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活动进行梳理、设计与规划,形成相应的体育课程体系。

首先,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在评估校内外课程实施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校内体育场馆外包,引入经费和师资,优化条件,并确定课内外开设的项目,图1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结构图,学校根据课程标准目标与要求,确定体能和健康教育为必修必学内容,开设游泳、形体与舞蹈、跆拳道、足球、篮球、排球等13个项目作为必修选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第三,设计与规划高中各年级、各学期、各阶段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等活动,包括内容、课时数、组织形式等。

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以课程的丰富性、学习与锻炼的选择性,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3年不断线,横向课内外一体化”的特点,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培养,为学生终身体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有效整合、开发设计,编纲要

“课程纲要”是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呈现某学期某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是对课程活动的全面设计。有效整合是为了提升课程活动的效益,是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前提,因此,学校需要对不同性质、相同项目及相关联的体育活动加以整合,以目标对接、内容衔接、评价连接、组织与时间连接为要求,编制课内外一体化的課程纲要。

一是目标的对接。教学目标要以《课程标准》中学科素养表现为基础,参考标准中相关“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水平”,运用直接引用、替换关键词、分解指标及内外整合等策略,构建以体育教学为基础,以课外锻炼、运动训练及比赛等为发展的一体化目标。

直接引用,针对学科素养表现中非常具体的目标,可以直接引用形成纲要目标,如“认识体能对于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替换关键词,以相关内容的关键词替换某一条学科素养表现的关键词,形成纲要目标,如“将所学运动技能运用于日常锻炼或比赛中”,用“所学乒乓球技、战术”替换“所学运动技能”。分解指标,将学科素养中的某一条表现,分解形成关联的几个具体指标,而形成纲要目标,如将“运用所掌握的运动项目技战术参加班级内的展示或比赛”拆解形成“运用所掌握的足球接传、抢传等组合技术参加二对二、二对二加自由人的班级比赛”。内外整合,是指把相关联的学科素养表现和课外锻炼目标进行整合而形成的纲要目标,如将“运用科学锻炼原理设计和实施个人体能发展计划”“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并能根据锻炼效果调整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案”组合,形成“运用科学锻炼原理设计和实施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并能根据锻炼效果调整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案”的目标。

二是教学内容的衔接。即在课程教学目标的统摄下,对不同性质、相同项目及相关联的课程加以整合,并通过合理开发与设计,使课内外教学内容相互衔接,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如将体能模块与体质测试内容整合、将篮球模块与篮球技能等级考试及组内比赛等整合。在此基础上,首先,根据课标和学生的起点能力,依托教材,确定学生需要新学的基本技战术及体能练习内容。其次,以新学技术与战术为核心,纵向开发与设计组合技术、消极防守与积极防守下的练习、战术意图下的练习、特殊规则下的比赛等内容,横向开发与设计与之相关联的体能、假动作和其他技战术等作为教学内容。第三,以小型多样、新颖趣味、评练结合为原则,开发与设计课外活动内容。如仅仅围绕所学技战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1对2、2对3比赛、五人制足球比赛等;以规定的、自选特长的考核内容为基础,设计以技能达级测试为任务的评价活动;以所学知识与技能为核心,在教师指导下,开展选项班内小组间的“自主设计、自主比赛”的嘉年华活动;以学校组织的年级联赛为契机,将相关趣味性比赛、游戏、表演融入其中等。最后,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有序安排,确保课内外教学内容的衔接。

三是评价连接,课内外一体化的评价关键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锻炼,因此,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通过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等评价,以表现性评价、问卷调查、量表评价、课堂记录等手段,收集并及时反馈学生参与学、练、训、赛、评等活动的信息,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

课内外一体化的评价设计,一是要有具体的评价目标,要将学习目标细化,形成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方面的细项指标。二是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要从评价的细项指标中解析出关键内容作为评价内容。三是要有简单易行的评价任务,评价活动要以评价目标为依据,以评价内容为核心,通过相关策略与方法进行设计与实施,如通过教学比赛,收集体能、技能运用等信息。四是要有明晰的评价标准,要用行为动词界定各水平层次的要素及其特征,如,针对完成动作的速度要素,可以是快、中等、一般、慢等。

四是教学组织与时间的连接,课内外体育活动以选项教学为主要形式,根据项目特点,将选项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活动,并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教、学、练、训、赛、评等课内外活动。

(四)内外一体、合理实施,促互动

教学活动只有合理组织,并按照教学主线有序实施,才能形成有机整体,才能使教、学、练、赛、评等活动产生良性互动,发挥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功效。

一是要根据课程内容与学校条件,合理确定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对于体能模块与体质测试内容,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9~10月份,以男女生分班的组织形式实施教学;对于健康教育专题内容,在11月中旬开始至第二学期结束的团队拓展活动时间,每两周上课一次,以行政班为教学组织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对于篮球、乒乓球、击剑、田径等传统项目,实施选项分层教学,达到教学与训练的有效融合,其他选学内容则以选项教学的形式实施教學。

二是要根据相关理念与理论,确定教学主线,并开展教学活动。以教学比赛为主线,是以运动教育模式思想为依据,设计与实施不同规则与要求的课内外竞赛活动,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战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通过“尝试性比赛—诊断性比赛—总结性比赛”,将知识、技战术、体能发展等内容的学练活动联成整体。以战术意识培养为主线,是以领会教学法为依据,以“项目简介—比赛介绍—培养战术意识—训练决断能力—技能学练—动作完成”等为环节,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了解—理解—见解”中,将课内外教学活动融为整体。以动作创编为主线,是围绕教材具有创新价值的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依据,通过由易到难的动作创编,如“单个动作创编—组合动作创编—套路动作创编”,将知识、技能、欣赏等课内外活动联成整体。以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为主线,是以教师能把握新知之间、新知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通过以新联旧安排教学内容,开展由此及彼的学练活动,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为新知学习打好基础,新知的学习能巩固与提升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使所学知识、技能等内容形成有机整体。

(五)创新机制、创设条件,保实施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有创新运行机制,才能保证课程教学有质有量。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制定了如下的保障机制。

一是将“每天一节体育课”排入课表,从制度上保证课程教学的时间。将学校在坚持晨练、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上,整合每周2节体育课、2节校本课和1节班会课,形成“4+1”的课程实施方式,即4节体育课和1节体育拓展课,并排入课表,以年级为单位的选项教学为主要形式,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以制度化全课程体系保障全体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同时,将每周4节课分别安排在上午第3节和下午第8节或第7节,从而使上午的课堂教学与大课间活动实现内容衔接和时间连接,使学生每周的大课间都有一次以上的选项学练与体能练习,丰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升活动质量。

二是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教学人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要求全体教学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题的读书活动、讲座、听评课、教学研讨、技能比赛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实现教师与教练员的共同提高。

三是创建校内外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协调与共享机制。学校与专业体育机构合作,就场地建设、师资安排以及师资培训等订立相关合同,从而保证课程实施所需场地、师资等条件。

四是创建体育教学人员工作条例。学校对参与课程教学的体育教师、体育辅导员、教练员等教学人员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明确了各自的工作内容、职责与要求及其奖惩制度,以确保教学人员规范参与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机制保障,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活动更加规范

在对2014级全体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学生对学校实行体育课程模式赞成率为100%,对课程活动开展的认可度由2014年的86%提高到2017年的99.4%,课内外活动的出勤率由2014年的91.2%提高到2017年的99.3%。这是因为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练的兴趣,促进了锻炼习惯的养成,同时,按照体育课的组织与要求实施的课程活动,得到了机制上的保障,使课外活动的实施有目标、有内容、有组织、有指导,学生在参与中提高了认识,转变了态度,活动开展也更加规范。

(二)实施互动、空间拓展,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活动具有更高质量

调查显示,省锡中2014级全体学生总是和经常能认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人数比例,由2014年的82.7%提高到96.8%,认为技能水平上升快和较快的为89.4%;2017年无锡市体质测试获市第二名,合格人数占99.2%,优秀人数占29.5%;由选项班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参与的区、市体育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这是由于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活动的实施,充分利用了校内外资源,学生活动都能得到专业人员的及时指导,同时课程结构的优化,拓展了课堂空间,教、学、练、训、赛、评等活动产生积极互动,发挥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功效,从而使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活动具有更高质量。

(三)理念先进、提升品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活动的顶层设计理念先进,凸显了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以小型多样、新颖趣味、考练结合为原则,开发与设计课外体育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纽带,成为诱发学生疑问、启迪思维、引导反思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提升技能水平,同化学习小组力量,吸引与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进学生生命旺盛、情感丰满、智慧卓越和精神高贵,使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更有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夏贵霞,舒宗礼,夏志,等.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10,17(2):73-77.

[3]秦洪敏.普通高中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实踐研究[J].体育教学,2017,37(2):67-69.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