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演变观察

2020-07-27严景全卢雪兰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转氨酶胸部

刘 娟,严景全,卢雪兰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肝病科,广东 惠州 516001)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有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于出院后出现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复阳”现象[1],故有学者推荐咽拭子和肛拭子同时核酸检测阴性方可解除隔离[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及胸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影像学特征,探讨COVID-19临床特征的演变及患者住院14 d后仍出现病情变化的原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日—2月18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诊治的56例COVID-19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2例,年龄5~84岁,平均(48.05±16.18)岁,49例为输入性病例,占比87.5%,7例为密切接触者,占比12.5%。诊断标准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3],所有患者经RT-PCR核酸检测确诊,均有异常影像学表现。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学数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HRCT表现等资料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COVID-19患者起病后症状持续时间(11.25±5.26)d,入院后症状持续时间(7.84±3.42)d,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其中发热48例(85.71%),干咳29例(51.79%),乏力20例(32.14%),胸闷8例 (14.29%),腹泻3例(5.36%),咳痰12例 (21.43%),咽痛7例(12.5%)。

2.2 实验室检查

COVID-19患者住院第4~7天,丙氨酸转氨酶上升(P=0.020),血清淀粉样蛋白A下降(P<0.00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在疾病早期波动于正常范围低限,第8~14天回升(均P<0.05);C反应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于第8~14天下降(均P<0.05),见表1。

表1 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 (n=56,±s)

表1 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 (n=56,±s)

1)与第1~3天比,P<0.05。

项目白细胞/(×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9/L)血小板/(×109/L)C反应蛋白/(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mg/L)丙氨酸转氨酶/(U/L)天冬氨酸转氨酶/(U/L)乳酸脱氢酶/(U/L)肌酸激酶/(U/L)肌酸激酶同工酶/(U/L)第1~3天4.11±1.70 1.02±0.73 0.42±0.21 2.56±1.40 190.00±63.91 20.11±33.49 70.90±61.04 28.66±14.15 54.29±130.93 511.52±162.15 93.57±65.57 9.53±7.89第4~7天5.19±1.58 1.13±0.65 0.53±0.22 3.46±1.48 244.02±77.21 15.54±26.21 25.90±35.741)49.05±95.651)60.95±128.34 506.57±177.92 75.93±46.34 7.26±7.41第8~14天6.84±2.321)1.43±0.82 0.55±0.17 4.79±2.201)289.63±92.041)8.44±15.711)14.96±32.671)44.38±82.09 32.36±29.581)506.02±112.951)73.36±33.791)6.87±3.811)

2.3 胸部HRCT特征

胸部HRCT显示56例COVID-19患者的住院第1~3、4~7、8~14天中累及肺叶数分别为2.43±0.71、2.68±0.72、2.55±0.66,随着病程增加,累及肺叶数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第4~7天时,49例患者病灶范围较第1~3天增加,3例患者病灶范围缩小,21例出现新发病灶,3例病灶无明显变化。住院第8~14天时,仅2例病灶范围较第4~7天增加,47例原有病灶范围缩小,3例无明显变化,2例出现新发病灶,1例新增胸腔积液,1例新增心包积液,仅2例病灶基本完全吸收消失。COVID-19早期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部分病例可见细网格影,部位多见于胸膜下,可呈小叶核心及弥漫分布。随着病程改变,其肺部病灶改变呈现吸收消失、趋于纤维化、条索状改变、结节影、增殖灶、网格样改变等,极少部分出现胸膜增厚,见图1。

3 讨论

图1 COVID-19患者胸部HRCT特征

本研究56例确诊病例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干咳、乏力,与Huang等[4]报道一致。本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心肌损伤均在住院第8~14天出现恢复;而淋巴细胞在病程中渐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淋巴细胞的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与姚娜等[5]报道COVID-19患者存在肝损害相一致。本研究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于住院后第4~7天出现上升,目前尚不能确定是SARS-CoV-2所致肝损害,还是药物性因素所致。血清淀粉样蛋白A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在病毒和细菌感染中均可显著升高[6]。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质,在组织损伤、急慢性感染情况下反应明显。本研究中观察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感染性疾病中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6]相一致,并且发现疾病恢复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呈持续下降,其下降速度较C反应蛋白更快。

胸部HRCT是筛查COVID-19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发现病程进展中肺部病灶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病灶范围扩大及同一肺叶出现新增病灶,出现的时间以住院第4~7天常见,于第8~14天逐渐出现原有病灶范围及数目减少,但仍有部分病例出现新发病灶、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住院第8~14天,所有患者2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仅有2例(3.57%)患者病灶基本完全吸收消失,这可能与影像学表现存在滞后性或疾病未完全治愈有关[7],笔者认为部分患者出院后核酸复阳也可能与肺部病灶未完全消失有关。

综上所述,COVID-19患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心肌损伤、肺部影像均于住院第8~14天才出现改善,并且肺部影像病灶14 d基本完全吸收消失的发生率低,可为制定COVID-19患者住院时间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转氨酶胸部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转氨酶高与肝炎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探讨心力衰竭治疗前后心肌酶、cTnT、CRP水平的变化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