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倾听,一个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视角

2020-07-25江苏常州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许小红蒋建春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思维同学课堂教学

江苏常州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许小红 蒋建春

什么是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导行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逐渐意识到,研究教师课堂行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事实上,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于促进和支持学生的学习。2016年,我校开始承担负责江苏省“十三五”乡村教师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诸多的教师教学行为里,“倾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师教学行为,正如美国教育家达克沃斯认为的“教学即倾听”。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也认为,我们应该追求“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又该如何专业“倾听”,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真正发生呢?

一、倾听——教师要培养道德的课堂耳朵

从某种意义上说,倾听与教育是等价或一义两表的。倾听是教育的前提,在教育中处于关键、核心地位。没有倾听,就没有教育;只有倾听,才能有教育。只要倾听,就会有教育的真正发生。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型阶段,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倾听是尊重学生、是有儿童立场的重要确证。没有倾听,课堂就是教师的自导自演,就是没有学生的主体存在。我们发现,课堂中没有教师的倾听,就没有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合作与交流。因而,倾听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我们教师要培养一双善听的耳朵。大凡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师都有一双能听会听善听的耳朵。李政涛教授说,“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从这个角度说,倾听是教师的最重要的师德表现,是师德结构中的第一块骨牌。

二、倾听——教师要给予学生机会“投棒球”

笔者教学苏教版《师恩难忘》这课时,课堂进行得很顺利,当学生朗读了课文第七小节,笔者用目光扫视了教室两圈,准备总结课文下课。这时,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这是一个喜欢提一些稀奇古怪问题的学生。笔者微微皱起了眉头,但还是把这个学生叫了起来,问他想说些什么?这个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书上说‘田老师的教诲之恩,有如春雨点点,滋润我的心头’。为什么说是‘春雨点点’而不说是‘夏雨点点’,‘秋雨点点’,或说是‘冬雨点点’呢?谁知道为什么这么写吗?”显然,这个问题,是有点出人意料。大家一听,都愣在那里,可能都想不到这个同学会提出这么一个“刁钻古怪”的问题。大家都陷入了沉默之中。大约一分钟后,有几只小手迟迟疑疑地举了起来,有一个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老师,我知道,冬天的草呀、花呀已经枯萎,即使下冬雨也不会救活它们,春雨唤醒了它们……”这么一句看似不着边际的交流发言,似乎启发了同学们。另外一个学生站起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就像我们的童年……”同学们似乎看到老师没有批评、阻止他们的“奇思妙想”,胆子大了起来,举起的小手也多了起来。在这里,笔者只是带着微笑倾听,充分给予学生“投棒球”的权利与机会。

倾听是一种慢课堂。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一种素质:“倾听儿童的声音”。课堂上,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按照自己的预设匆忙地赶路,要随时观察、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学生的疑问处也许正是课文的难点,这些“疑问”其实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所在。教师要适时停下来,耐心倾听学生的“疑惑”,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当学生心中的“难处”解决的时候,也是学生成长拔节的时刻。

三、倾听——教师的教学智慧要能“接棒球”

课堂上,教师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了解学生的思维;只有善于倾听,才真正有可能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由于种种原因,面对一个新的文本,学生的理解有时是不到位的,甚至是比较浅薄的。事实上在很多课堂中,学生的答案开始不在教师预设的标准之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回答会不置可否,不对学生为什么这么回答进行“分析”与“解剖”,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点,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或转换角度再想一想。其实,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多角度、多层次、多思维地倾听,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支架”上“更上一层楼”。

教师让学生自由读《碧螺春》一课第4自然段,并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哪句话或哪几句话写得好?好在哪儿?”片刻之后,学生交流了,有个学生回答:“‘披着晨雾,踏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这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写得美。”随后,有几个学生先后起来交流发言,但他们回答写得好的理由总是那几个词儿——“写得真美”“词语用得好”“用了排比手法”等,泛泛而谈像套公式那样,除此再也不想深谈了,真是有点“隔靴搔痒”。笔者在旁边听着,觉得学生的发言状态固然与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但觉得课堂上这位青年教师只管听着学生各种各样其实“大同小异”的回答,没有很好引导学生的思维再往深里“走一走”,学生的思维触角再往各个角度“伸一伸”。

“倾听”是一种教学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教师倾听之后还要学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智慧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引导,不能仅仅用“好的”“不错”“行”这样的“通用”评价语,教师在这里要起到“平等中的首席”作用。金器的好坏,我们是看它的“黄金含量”,而课的好坏我们认为应该看它的“思维含量”,即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深入性、创造性。学生的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搭桥,让学生把握整体,关注内在的联系、本质、方法、规律。这样,阅读教学就成为一个辐射源,学生智力的触角在它的触发下才会不断生长发展。

四、倾听——师生水乳交融的和谐之道

倾听,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当然也是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手段。佐藤学说,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生的最重要的行为。倾听能让真学发生;学生倾听了,真学就不难达成。一个不善于倾听的教师最终也培养不出一群会倾听的学生。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同时,教师倾听的姿态、能力也都潜移默化地教化着学生。

这是一节主题为“我喜欢的传统节日”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并说说理由。朱同学说:“我最喜欢端午节,因为端午节我和妈妈可以在家里看电视,赛龙舟。”“在家里怎么赛龙舟呢?”教师没让提出疑问的同学帮助纠正,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朱同学。朱同学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我喜欢端午节,我和妈妈可以在家里看电视,电视里会有赛龙舟的节目。”这个环节里,朱同学投偏了“球”,教师捡起来再给学生创造一个机会。有人认为,儿童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指标是,他“可以充当自己的听众”。或许,也只有走到这一步,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心智才真正走向了成熟。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与交往中,教师还要更多地接纳与欢迎新见与异议,在“逆听”中助力创造精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喜好与选择,要以平等与协商的态度进行对话与引导,尽可能在其不经意间将文本内在的合理“理性”传导给学生,使他们逼近和进入这个更富意义与价值的思想轨道。

倾听,教师倾听学生,学生倾听学生、教师。最后的理想状态是师生互相倾听。倾听意味着开放。要让倾听成为一种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常态,成为一种良好习惯,成为师生的“第二天性”。教师则是学生倾听课程的“第一读本”。教师“失聪”将导致学生的学习离开课堂。教师听而后才有学生听,学生听而后才有学生学。教师必须成为“倾听”的模范。教师要更多地从儿童立场、学生心理逻辑出发。蹲下身子是倾听的必有姿势。教师的“倾听”养育了学生的倾听,倾听即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同学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