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开展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7-23赵静

写真地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教学

赵静

摘 要: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科学课成为小学一年级必修课,科学被列入基础课程。在小学低年级段开设科学课程,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9-0254-01

新课标指导下的一年级科学教学实践,在蓬勃开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大量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把握不当,探究式学习指导不当、一年级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把握不当……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及实践创新的能力等的培养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年级该如何有效开展科学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及实践创新的能力呢?我认为科学教师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认真研读新课标,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点、深度和广度

一年级的课堂教学目标,不能把重点放在科学知识的讲解上。科学知识的教学,要把握在课程标准的框架内,不加深、不超越科学概念。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植物是活的吗》一课时,教师本应指导学生前期进行种植活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生长变化和生存需求方面自己寻找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因为没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该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向孩子讲解植物器官、生长变化过程上,孩子没有科学的去观察和思考,判断依据依然停留在表象上,更没有对植物是生命体的体验。《它们去哪儿了》一课,虽然直指“溶解”,但是并不需要建立“溶解”概念,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初步认识即可。

2 善于创设适宜的环境,保护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

在一年级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我们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因为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指向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指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动力。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往往受兴趣的支配,只要有兴趣,他们的思想就集中,就会主动去探究。所以在实施一年级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引起孩子们对科学课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课堂教学情境,比如变小魔术、看短小的视频节目等。可以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也可以用有一定困难、一定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去克服、去完成,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持续的兴趣。如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中,老师们的情境设计——《它们去哪了》设计:视频《小毛驴过河》(猜测:驴身上的盐去哪了?)——另外两只小毛驴分别驮着小石子和红糖过河(猜测“它们也会像盐一样不见了吗”)——模拟驴子过河设计实验。《给物体分类》设计:帮懒羊羊整理房间,帮佩琪完成任务。教师选取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故事和卡通人物作为主线来开展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但是也要注意不能一味追求好玩生动而忽略所要达到的科学探究目标。

3 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就要引导学生养成有序观察、认真倾听、学会记录、乐于表达、主动合作等习惯,充分调动全身感官,做到眼观、脑思、手做、耳闻、鼻嗅、嘴说。

(1)一年级是培养观察习惯的开始阶段。一年级孩子的观察内容与目的容易不明确、不丰富,观察方法重感性与细,感官单一且无序。所以教会孩子带着目的与要求观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还是需要科学老师引导的。

(2)关于倾听习惯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做表率。耐心听、善于听。教学语言尽量用短句,做到表达清晰、不重复。学会提问“听懂了吗? 你说一说”。教师还可以细化并训练要求:让学生学习做到小眼睛看老师,明白这就是倾听;倾听完一个内容,用不同手势表示自己的想法(OK同意,握拳反对,举手补充)等。

(3)要讓孩子乐于表达,需要教师多肯定,多鼓励。可以呈现关键科学术语或提供一定句式让学生模仿着说,如“请这样跟我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则需要尽可能多的创设合作性的任务,明确合作要求。关于记录习惯的培养,每节课都学会使用活动手册,指导学生记录,记录方式可以选择孩子想用的,喜欢的。

4 把握探究式学习的指导程度

关于一年级的探究式学习,我们要把握好探究活动中各要素的要求,设置符合学生水平的探究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不易难度过大,不易太复杂。提出要求或布置任务一定要指令明确,切勿有含糊不清的表述。探究式学习还要把动手、动脑和动口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接触到观察、测量、比较、分类等探究方法,做实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过程。

教师还要注意学生探究活动中的细节指导,指导过程中使用儿童的语言,注重趣味性,同时也要注意科学规范和标准用语,真正培养孩子的科学习惯,锻炼孩子的科学思维,而不是看热闹。如《认识一袋空气》一课,师生互动中教师非常注意细节指导,教师用透明塑料袋“逮”一袋空气,隔着一袋空气你模仿我我模仿你做表情,感知空气是透明的;将空气用打气筒打入气球中,由于扎口较难操作,教师演示并清晰讲解用夹子夹住球球扣细节,使学生活动轻松结束。

5 把握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一年级孩子具有以下一些认知和心理特点:经验性强,概括性弱;有意注意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自我中心,不会合作;有自己的前概念,经常词不达意,找不到准确的词语来描述等等。教师要把握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遵循儿童成长基本规律,在理解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①尽量采用跟学生相匹配、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等去进行科学教学。②尽量使用实物教学。③学会通过游戏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如《用手来测量》一课,教师在学生测量活动结束,开始稍显活跃时,带孩子们一起做手指操,给孩子放松的空间时也调控了课堂。④教师要学会听懂学生的话语,并帮助学生用更准确的词来表述。⑤要让孩子们感到自己被无条件的关注。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要从起始一年级就做起,抓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随机应变,把握每一个“良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