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才视野下学生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摭探

2020-07-23王媛竹耿明月

成才之路 2020年21期
关键词:责任担当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王媛竹 耿明月

摘 要:责任担当素养是德育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体现,是学生自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具有知识、技能与态度相结合的特点。学校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化整为零,落实到单个素养上,形成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中心、社会教育为检验的培养途径,有助于学生理解道德知识,内化责任与担当内涵,并最大效率地转化为实践。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责任担当;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1-0020-02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此背景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引导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责任担当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之一,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内在要求。本文主要对成才视野下学生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责任担当理解

对责任担当素养的理解是制订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素养的中国学生计划的前提。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由此可见,责任担当是核心素养中德育的表现,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道德体现。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除了要充分理解责任担当内涵,还要抓住以下核心。

1.人的教育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首先必须承认和确立人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存在性,即人的主体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从哲学思想来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体现了人在教育中的位置,符合注重人的存在的教育哲学。由此,基于社会与个人要求,我国教育需要培养勇于担当社会主义建设责任的有志人才,即责任担当素养是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前提。

2.责任担当是人的自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主体自我的责任担当是在主体意识下形成对自身行为的责任意识和在自身行为基础上产生影响的担当能力。即作为学生个体的存在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语言等承担责任,发掘自身的潜力。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学生个体则要以广阔的心态看待自己,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伟大志向,积极投入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发展。由此可见,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需要人的自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责任担当素养是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组合

素养是行为能力,是具有行为指向或实践导向的,是知识、技能、态度的统整与融合。因此,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必须落实到道德实践活动上,体现为履行道德行为的能力,表现为学生自身、社会、国家、国际等方面承担责任的能力。

二、 基于学生发展的责任担当培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即要回答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它的逻辑结构是“目的——手段”结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回答了在中国国情下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目的”的体现。在此基础上,笔者试探索回答怎样培养具有上述素养的人,完善“手段”部分。

1.以德育为指导的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

责任担当素养作为德育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明确体现,它的培养必然包含德育的精髓。德育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求善、知善、行善,回答人应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这表明德育培养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因此,責任担当素养的培养应在提升学生认识责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追求人类的合理存在,从而形成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人生理想,成为责任担当的主体。

德育具有育德功能与社会功能。德育的育德功能是培养学生对他人、他物、他事的态度,德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活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对社会发展与改革发挥出巨大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培养责任担当素养要综合考虑育德功能与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并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日常活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主动承担责任,努力对社会发展与改革发挥作用。

2.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责任担当素养具体培养途径的探索

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现代初等教育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中心,社会教育为检验。如何抓住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维教育体系,是责任担当教育的重点。

人的发展是一个生活与生长并进、实践与认知相互促进的过程。在中国教育大背景下,学校教育能够教给学生责任担当的知识,却缺少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空间。因此,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将生活营造为道德实践地,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提高责任担当的能力。学生在身边人的言传身教下,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渐承担责任,能形成特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人的发展是各种内外因素以及活动方式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过程。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发展是自我建构内部活动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过程。因此,责任担当的培养途径还应包含:充分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尊重学生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符合时代要求的责任担当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核心素养要求以德育为前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就需要在充分把握学生发展规律性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三、责任担当素养的评价

在教师引导、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多维系统培养模式下,如何评价核心素养的提升,直接反映了教育教学成果,也会长远影响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责任担当素养评价目的需要转变。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德育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选拔道德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而责任担当素养的提出直接反映了德育评价的目的迫切需要转变,即“创造适合儿童道德成长的教育”。学生具备责任担当素养即要求学生具有良好公民素养,能在责任担当教育中学习道德知识,培养责任担当实践能力,逐渐成长为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21世纪合格公民。

责任担当素养评价对象必须扩展。对于学生责任担当素养评价的对象不应该局限在教学领域,并集中在学生德育成绩的评定上,应该以此为基础扩展到教学计划、学生实践等所有教育领域,宏观和微观都要进行评价。

责任担当素养评价结果形式应该革新。责任担当素养评价应重视以数量和描述相结合的形式表现评价结果。这样的多种评价结果形式,能反映不同学习场合下学生的学习实践成果。

四、结语

总之,德育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其能否在教学中传递道德价值,让学生以充满活力的方式树立教育观念,是体现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志。责任担当是立德树人在核心素养中的体现,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责任担当素养,才能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褚宏启.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1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J].教育研究,2016(11).

[5]杨会新.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键要点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02).

猜你喜欢

责任担当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