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目标指向的教学改革与校长教学领导力

2020-07-23张旺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张旺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校长要深刻把握新时代的重要特征,牢固树立新时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担负起校长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对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观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其内涵分别指向了学科的深层本质、学科方法论、学科价值观。近年来关于“深度学习”的探索,其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十分契合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和教育理念。因此,新时代中小学校长应努力提升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能力,理解、掌握和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凝练先进理念和办学思想的价值引领的能力,领导富有特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能力,引领务实有效的校本教研的能力,优化组织设计与提高组织效能的能力,激扬教师生命活力的能力,推动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化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校长教学领导力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7.001

中图分类号:  G420;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7—0001—08

在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中小学教育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教育的掌舵人和引领者,是人才培养和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充分表明,校长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和关键人物。校长直接影响和决定学校教育的方向,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学校未来发展的水平,学校办学的理念、思路、格局、站位、视野如何关键在于校长的引领。因此,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对校长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紧紧依靠校长的引領和推动。

一、新时代中小学校长的使命担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校长要深刻把握新时代的重要特征,站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理解和把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牢固树立新时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担负起校长光荣而神圣的使命,领航学校奋进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我国将加快发展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事业,所以教育要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新时代我国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变革和经济发展,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我们要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以及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因此,教育必须面向未来积极变革,抓紧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实现我国科技水平从跟跑、并行向领跑的转变,必须依靠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改变和创新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

新时代我国将实现向经济强国跨越,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国家将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要坚决改变应试教育导向,打破单纯以分数论高低的固化培养模式,为培养国家未来各行业需要的多样化人才奠定基础。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教育工作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质量和公平问题上,要通过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要和新期待,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在实处,加快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

新时代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及实践养成,使其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发挥学校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小学校长要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要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大力推进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贡献。为此,新时代的校长在教育理念上要更好地把握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重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持之以恒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哺育学生成长,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

二是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新时代要大力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推向深入、落到教育教学的实处。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人才的高度,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全面发展。把“综合协同育人”作为根本途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人格。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开足开齐美育课程,提高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是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牢固树立人才多样化现代教育理念,要适应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人发展的教育,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素质潜力、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都能受到个性化的教育,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释放和发展潜能,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化教学改革,推行“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探索和发现具有特殊才能和潜质的学生培养机制,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和环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个性化、多样化,加大微课程、在线课程、讲座式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的开发和使用力度。

四是更加注重知行合一。以能力为重,强化实践环节,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完善学生实训和社会实践保障机制,促进学生把学习、观察、实践与思考紧密结合。积极推进中小学生到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和少年宫等地参加学习、参观、实践等活动,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活动,加强中小学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协同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工作。

二、作为育人目标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统领课程改革,其为制定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供依据。核心素养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具体化,落实核心素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核心素养就是把这些宏观的方针政策具体化、系统化、细致化,体现了学生应该具备并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素养要求。核心素养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具体化,是对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全面系统的凝练,使素质教育的推进有了遵循和依据。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它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凝练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个维度的核心素养。这6个维度又具体化为18项内容的指标体系,即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这一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架构,为培养中国学生21世纪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提供了遵循,也为制定各学段、各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了重要基础,提供了总体方向和宏观思路。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现在了各个学科上,是党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学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科本质凝练出来的,是一个人能力、品格和价值观的体现,能力、品格和价值观构成了一个人创造性、能动性和内发性的本质力量。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对于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观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其内涵分别指向了学科的深层本质、学科方法论、学科价值观。

指向学科本质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之一,学科深层本质体现在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学科基本特征上。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出数学概念及其关系的过程,反映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数学本质特征。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能量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等,这些观念是学生通过对头脑中已有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提炼、升华,是对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整合,是对学科本质更高层次和更为深刻的认识,具有物理学科的统领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指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反映了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强调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反映化学规律的重要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后应形成的重要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观念,是唯物辩证法思想在化学学科的体现,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要让学生能从多角度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能从多个视角进行分类研究,能从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化学反应。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是在整合诸多生物学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是对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或特性的抽象,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反映了生物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揭示了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这里面强调了学习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作用,要在实践中进行积累、梳理和整合,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和运用规律,在活动中形成良好语感,在积累中建立联系,在探究中掌握规律。“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习语文应该形成的重要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习语文中形成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是能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水平和能力。学生能够感受、体验、欣赏、评价美,能够表达审美体验,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是语文学习所应达到的层次和境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是揭示人类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指导思想,是透过复杂表象认识历史本质的科学、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所持的正确价值观念,是学习和研究地理的重要指导思想,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协调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十分重要,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认同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地理实践力”是学习地理应形成的重要能力,是人们在地理实践中具备的意志品质和实践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是研究和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方法。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是学习英语应形成的重要能力,是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的能力,特别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形成语言意识和语感。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艺术感知”反映了艺术类学科能力与品格的特殊性,更加强调感受和认知,不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门类更多强调的是理性,艺术感知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对艺术语言、思想情感和艺术形象的感知,通过多种感观感知各门艺术要素,因此学习艺术其“感知能力”尤为重要。

指向学科方法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学科方法包括学科思维方式、学科思想方法、学科研究方法等。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数学建模”是指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数学建模经历了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和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和方法,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对于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直观想象”是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描述问题、理解问题、认识事物的手段。发展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运用数学直观的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事物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科学思维”是物理学重要的思维方式,反映了学科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方式,其主要包括抽象和概括物理模型、分析综合、推理论证、对不同观点和结论的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提出创造性见解。“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主要包括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方案、获取信息、得出结论、交流评估等,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对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都需要在具体的物理问题探究当中加以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和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证据提出假设,通过推理论证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认知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描述和解释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预测可能结果。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发展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等思维方式,提升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发展联想和想象思维,探究和发现问题,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特定思维方式和思维框架,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建立事件、人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对认识对象进行考察。“史料实证”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科学精神与求实态度在历史学科中的体现。史料实证是指通过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认识历史,要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搜集史料的方法,辨析史料的真伪与价值,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培养科学实证精神。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综合思维”是指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综合思维适应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的特点,使人们能够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区域认知”是学习地理的又一重要思维方式,强调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是一种将地理环境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的方法。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创意表达”是人们从事艺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展现、创造性成果的表达,归根结底是艺术创作的方法,体现了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指向学科价值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包括学科学习应培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强调政治认同是青少年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使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体现对国家的情感,历史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物理学习及认识科学本质的过程中,形成研究和探索科学的内在动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努力拼搏的科学精神与态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指要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对有关化学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社会责任”是指学生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形成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方法,参与讨论热点社会问题,做出科学的理性解释,积极开展本地科学实践,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各学科的培养目标,要落实到教学当中就要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只有深刻把握了学科核心素的深层本质、学科方法、学科价值观的三维指向,才能创造适合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怎样把核心素养这些深层次的学科本质、知识背后的学科方法、学科内在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備品格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教学实践的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需要在深刻把握和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及价值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路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要进行变革,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出发,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近年来关于“深度学习”的探索,其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十分契合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和教育理念。

深度学习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维、沟通、协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科思维与方法等素养为根本追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应试教育引导下的教学是知识记忆的教育,是解题技能的训练,是机械化的讲授,复述知识的教育。学生记忆的定理、定律、性质、条文、规则、理论、模型、符号等与现实生活关联性不强,这些知识脱离情境碎片化,在学生头脑中是割裂的、孤立的、分散的、没有联系的,学生无法建立知识的结构、大概念和学科观念,形成学科思维方式方法,因此难以迁移应用。深度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个性化、参与式、实践性的学习,强调深度理解、创造性解决问题和不同情境下的迁移应用。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特别是围绕具有挑战天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投入思考与实践而获得的有意义的学习。这种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是新旧知识不断碰撞,在学生大脑中不断进行理解、解释,不断改变大脑原来的认知结构,从而产生新的认知结构,生发出新意义的过程。当然,这种有意义的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进行的。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学科本质,掌握学科思想方法,形成正确价值观,成为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且想象力丰富、实践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强的时代新人。

二是理解、掌握和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规定,以适应学校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校长只有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政策才能登高望远,对学校全局工作进行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校长只有主动提升政策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对学校发展的新要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将校长的管理工作分为6个方面: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这6个方面的管理工作都需要校长对政策的深入理解,认真执行和有力落实。因此要求校长要坚持自主学习政策,并能建立个人的政策知识体系,做到运用政策得心应手,使学校工作有法可依、有效运转。

三是凝练先进理念和办学思想的价值引领能力。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共同价值观,是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校本表达。价值观的引领是学校发展的方向,价值观的共识是凝聚人心的基础。校长要把全校教师的价值追求统一起来,使大家围绕学校的价值追求共同努力,有明确的价值观引领是校长领导力的关键和首要的问题。校长要能够用学校的共同价值观规约、整合和引领个体价值观,从而形成合力,努力实现学校共同发展愿景。学校价值观的凝练要符合国家主流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具有当代人才培养价值观的先进性、科学性;要彰显特色,体现自己学校独特的价值追求,充分考虑学校的历史积淀、所在区域、自身定位等特性,一个好的价值观的凝练需要有校长个人的独特创意。校长的价值引领力要落地,就必须与学校办学和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四是领导富有特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基本遵循,课程的顶层设计是关键,思想观念的引领和整体规划的设计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首要表达。校长要善于在学校办学历史中找寻课程建设的底气、根基、特色和方向,要在学校的文化之根中找到亮点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引领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表现,要能够开发足够数量的和较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善于将国家和地方课程本土化。具有整合资源的课程开发力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校長要具有把校内外教育资源组合与深度对接的能力,争取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的支持,创建本校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实施选课走班教学,创建的课程体系要具有学科间的贯通性、学科知识的前沿性、时代性、多样化的选择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校长还要培养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把优秀的教师及时充实到学校课程领导团队中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在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引领下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五是引领务实有效的校本教研的能力。校本教研是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基础,校本教研开展的如何、水平怎样是衡量卓越校长的重要指标。校长要能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使教师有积极的热情和内在的动力开展校本教研,要为教师确定发展目标,引导教师自我发展并促进学校发展,还要发挥好校本教研评价的作用,激励教师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校长在校本教研中要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校长只有积极参与到学术研究当中才能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才能发挥学术研究的龙头作用,校长的学术研究思想观念、方法能力、态度精神都能够影响和带动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校本研究。校长的教研引领首先是方向引领,要善于把国家的宏观政策吃深吃透,转化为本校的教学实践,其次能够进行专业引领,从国家需要和学校发展出发,基于教育规律,为学校所有学科制定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还要借鉴先进经验,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教研方式。

六是优化组织设计与提高组织效能的能力。学校的组织机构是学校正常运转的保障,这里主要涉及到组织设计与执行力的问题,前者是基础,包括组织机构、制度、程序等。校长要清楚学校哪些职能是核心职能,哪些属于基本职能,在此基础上设置部门、配置职能。学校管理制度要科学规范,学校管理要程序公正。只有优化组织设计和提升执行力才能使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七是激扬教师生命活力的能力。教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直接影响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成效。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在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中,也在激扬学生的精神生命,反之,消极的教师也会扼杀学生的生命潜能。校长要帮助和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有价值的教育理想,用振奋人心的学校共同愿景点燃教师激情、激发教师活力。校长要创新评价激励方式方法,调动教师在工作中努力自我实现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成长与进步的成就感。校长还要努力搭建更多、更宽广的舞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信认每一位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能释放出独特的价值。

八是推动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化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校长要主动适应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学变革,信息化会带来课程教学的多样化、个别化以及学习的混合化,图文结合、视频与虚拟现实结合的知识呈现方式,评价的过程性和个性化等,校长要把握信息化给教育可能带来的变化,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校长要明确学校信息化发展方向,制定学校特色规划,依靠高科技企业推进建设,围绕教学核心问题应用信息技术。校长要努力推动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多样化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搭建平台,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Abstract: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s a new era, the principals must deeply grasp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new era, firmly establish the advanced educational concepts of the new era, and shoulder the glorious and sacred mission of the principal.In-depth analysis and accurate grasp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e qualities of the subject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eepening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each subject in ordinary high schools, its connotation points to the deep nature of the subject, subject methodology, and subject values.In recent years, the exploration of "deep learning", its core concept and value pursuit are very consistent with the core literacy goals and educational concepts. Therefore,The principals of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grasp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to understand, master and implement policies, to condense the value of advanced concepts and school-leading ideas,and to lead distinctiv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They should also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lead pragmatic and effective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to optimize organizational design and improve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o stimulate teachers' vitality, and to promote school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core literacy;deep learning;the principal's teaching leadership

[責任编辑:黄可心]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