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跨媒介叙事作品中的科学传播

2020-07-23成杰

新闻传播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学传播科学素养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跨媒介叙事作为新型媒介生产方式在文化产业领域普遍兴起,它既是一种全新的内容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体验。自2003年亨利·詹金斯提出这一概念以来,中国本土IP市场发展愈发成熟,不少优秀的科普类IP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电视一直是科学科普的重要媒介,一些影视作品也不再只有娱乐的功能,也承担着科学传播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影视作品中的科学传播,得出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新发展方向,以此来更好地提升公众媒介素养与科学素养。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科学传播;科学素养

当今处在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时代,电视不再是观众进行娱乐的唯一渠道,社会化媒体、网络视频门户网站、视频播放器APP等各种各样的新兴媒体平台或终端进入大众的视野,人们对作为主要娱乐项目的电视剧、电影产生了比以往更高的期待,但同时由于人们拥有了更多元化的娱乐方式选择,各式信息更迭的速度也比以往要更快,需要长时间打磨的影视原创剧本显然不适配现下的信息更新速度,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由于它具有版权费用低、受众范围广、产业链条丰富等优势,同时受剧本荒的影响,许多导演纷纷把目光转移到网络小说的改编上。[1]娱乐方式的增多也使得人们对影视剧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带有一定的知识性、制作精湛、内容质量高、情节逻辑合理的影视剧作品更受到人们青睐,人们更期待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获取一定的知识或者其他收获,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科学传播作为通过传播科学知识以提升大众科学素养、培养大众科学意识的传播方式,面对大众对影视剧作品的新要求,科学传播可以搭乘影视作品内容制作的便车,因为不管是科普还是科学传播都需要有效的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电影和小说是目前比较公认的科学传播的媒介之一,尤其是电影,受众群体较多,又是广受大众欢迎的娱乐方式。[2]因此对现存的中国影视作品中的科学传播进行分析,可以为科学传播找到更具特色、更适配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新方向。

一、科学传播的概念

科学传播,在中国语境中又被称为科普或科技传播,主要是以公众理解科学的理念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传播渠道和手段,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提升公共的科学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科学素养。[1]

新媒体时代下,科学传播不再如以往一般形式單一、略显枯燥,多元化的新兴媒体为科学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当下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新变化、坚持既往的优势,把握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新机遇。

二、跨媒介叙事影视作品中的科学传播

科学的发展从来不是单向度的,因此科学的发展不止于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应用,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科学一步一步进入生活之中。当科学越来越多地进入生活,最为大众接受的方式还是在影视作品,这也是传播最快捷的途径。[1]

跨媒介叙事真正兴起的社会基础是互联网的发展、Web2.0的到来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普遍化与日常化,近年来,随着观众对影视剧作品内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选择与知识科普、职业角色塑造等有关的IP作品进行改编,这些IP作品往往本身已经具有了较大基数的粉丝,因此在作品开播或上映后,经过原本粉丝的二次传播,跨媒介叙事影视作品会具有比原创剧本更大的影响力,利用跨媒介叙事作品进行科学传播可以说是一种收效甚好的新路径。

中国影视界出品许多影响力较大、口碑较好的科学传播类跨媒介叙事影视作品,譬如2016年10月13日在搜狐视频上线的《法医秦明》,该剧改编自秦明文学作品《第十一根手指》,这部剧站在法医的视角,向观众普及了许多法律与有关人体的生物学、化学知识;于2019年2月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该片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开山之作”,影片中涉及了大量的天文学、物理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于2019年7月9日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首播的《亲爱的,热爱的》是根据墨宝非宝小说(蜜汁炖鱿鱼》改编,剧中介绍了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比较火热的比赛网络安全大赛,电视剧使得更多人了解并关注网络信息安全行业。

可以从这些优秀跨媒介叙事影视作品看出的是,原小说均是由原本就拥有较多粉丝的作者所著,内容较之前的电视剧也多了许多专业知识的讲解,特别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因为其内含的扎实又精准的科学知识,该片在2019年9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印发《第39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该片被推荐为中小学生观看的影片。同时从这几部代表作品的发行时间看,科学传播类IP剧还并非改编剧浪潮中的主流剧种,真正能够筛选出进行分析的剧作寥寥无几,科学传播类IP改编剧还有很长的路要摸索。

三、做好科学传播类IP改编剧的新途径

(一)科学传播类IP改编剧的新途径

我们应当学习国内外优秀科学传播类影视作品的经验,找到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本文将从原作品的筛选、科研机构提供扶持、政策扶持、改编团队的专业化这几个方面对科学传播类IP改编剧的新发展进路进行阐述。

1.提高原作品筛选标准

科学传播不管以何种方式出现,最主要的核心“传播知识”不能变,因此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对原作品的筛选标准必须要提高。首先是内容标准,文中涉及的知识必须有理有据,逻辑合理,不能带有过分夸大的伪科学色彩,不过分夸大科技的绝对力量,要带有科学理性下的人文关怀。其次是版权要求,作品中的情节应当完全原创,“IP”的全称为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成中文即知识产权,或创意产权,保护版权,尊重创意,才能有更多的优秀作品面世。

2.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为了确保影视剧作品中所传播的科学知识全部准确无误,符合科学逻辑,在原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同时,应当聘请相关科研机构做科学指导,并在一些容易产生误导或发生模仿危险事件的镜头以及情节处标出醒目的提醒,还可以将提供科学指导与支持的科研机构标注在片头或片尾,一方面能够提升剧作品的信服力,一方面也可以对科研机构起到额外的正面宣传作用,让广大观众对我国科研工作更感兴趣,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想法与行动。

3.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

在“科学界与影视界融合发展论坛”上,参会人员提出,中国缺乏一个官方权威机构来组织协调科学传播与影视的融合项目;除部分具有国际视野的制作人,影视人对科学真实性产生的娱乐价值缺乏认知;而科学家在将科学信息转译给影视作品时,普遍表现出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为了我国科学传播类影视作品能够得到更良善的发展,譬如可以联合相关机构,组建中国科学传播与影视融合项目办公室、科学传播与影视融合咨询委员会、科学元素影视基金。建立融合机制,构架数据平台,提供科学顾问,拓展交流服务,也可以用好激励机制,设立奖项,重点扶持,铺设推送渠道,设立行业标杆;建立艺术院校、影视培训机构和管理机构促进科学与影视融合的教育体系;科研成果对接影视技术需求,提升中国影视制作水平。[3]

4.影视制作团队提高专业性

制作团队的改编与演绎是让原作品影视化的关键操作,改编团队必须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可以聘请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士担任剧本的科学指导,同时参演人员也应当接受一定期限的培训,要做到足够专业与准确,在影视作品上映时不对观众造成误导,真正起到传播正确科学知识,吸引观众关心科学,提升观众媒介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正面积极作用。

四、跨媒介叙事影视作品中科学传播的困境

波兹曼曾经提到过“电视是我们文化中存在的、了解文化的最主要的方式。于是——这关键之处——电视中表现的世界便成了这个世界应该如何存在的模型。娱乐不仅仅在电视上成为所有话语的象征,在电视下这种象征仍然统治着一切”。影视剧作品是以娱乐性质出现的,虽然他有极高的传播能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以娱乐为目的的影视作品,需要保证收视率、广告植入、赞助等多方面因素的时候,吸引观众是最重要的目的。而作为观众,打开电视多半为了放松减缓压力,那么进行严肃的科学知识教育和普及也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当下跨媒介叙事科学传播作品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娱乐性与科学性的不相容。具体面临的困境有如下几种。

(一)科学类原创作品的稀缺

除刑侦类型题材的电视剧外,其他涉及科学传播题材的作品十分稀缺,近五年来也只有《流浪地球》做出了优秀的成绩,影视市场更受欢迎的主流仍然是“耽美、言情、女频”改编,严肃的科学题材并不是非常受欢迎。原创作品的稀缺使得原本就不成熟的中国科学传播影视化市场难以振兴,《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中提到,2018年上半年,国内科幻电影的整体票房是95.05亿,其中国产科幻电影的票房仅为8.9亿,这说明对于高质量科幻影片,国内观众不是没有需求,只是当前国内的作品尚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二)原创作品影视化的过度娱乐性

为了迎合当今飞速更迭、日新月异的影视剧市场更新速度,快速凭借影视作品收割注意力经济红利,占据海f影视流量,影视制作团队在拿到优秀的原创作品时经常会发生“魔改”的不良现象——即为了资方利益,吸引观众眼球,对原作品中的情节进行篡改、删减与偷换。与其他影视作品不同的是,科学传播类作品对情节逻辑性、知识精准性的要求远高于其他种类的剧作,为了利益而进行肆意删改,只会起到反作用,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科学传播,甚至可能宣传“伪科学”与“科学无用论”的负面思想。

(三)IP改编作品科学性保障措施难以实施

为了保证原创作品改编与呈现的科学纯洁性,在影视化的过程中有必要请求科研机构的合作,但合作并非易事。当今的影视环境下,很难有剧组愿意对并不非常热门的科学类剧本进行耗时耗力的精细打磨,这就导致了作品的科学纯洁性得不到保障,科研机构自己本身也有艰巨的科研项目,以影视剧作品科学指导的要求邀请他们进行合作,不一定能够真正邀请到愿意指导与教学的科研人员。

由此可见,跨媒介叙事科学传播类作品仍然面临教狠大的困境,我们需要做的是面对问题,及心做出改班与完善的行动。壮大科学传播的力量,拓宽科学传播的渠道,是提高国民科学素质迫在眉睫的事。

结语

纵观全世界的科技类IP改编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影视剧大国的成功,也可以看到哈利波特、漫威系列大IP电影经久不衰的盛况,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这为优秀影视作品提供了强大的发展温床。中国拥有强大的潜在市场与发展空间,如何将这种隐形空间挖掘出来,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国民文化自信,是我们仍需要努力去完成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赵鹏,米高峰.跨媒介叙事视角下的IP运营及策略[J].电影丈学,2017(23):18-20.

[2]魏铭.科学传播视角下电视在科学普及中的作用[J].科技传播,2019,11(20):155-157+181.

[3]王祺炜.探析自媒体视域下的科学传播模式[J].传媒论坛,2019,2(20):52-53.

【作者简介】成杰,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传播。

猜你喜欢

科学传播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传播视域下转基因议题的媒介呈现研究
自媒体时代的科学记者:从“翻译”到“连接”
大学的科学传播:瓶颈与路径初探
大学的科学传播:职责与优势
基于传播学五要素分析“互联网+科技馆”发展
科学与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