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的声音侵权现象研究

2020-07-23武婷婷

新闻传播 2020年6期
关键词:个人信息人工智能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声音的侵权现象不容忽视。数字化入侵使得声音信息的收集更加隐蔽,而对声音信息的利用与侵犯却呈现多元状态。人工智能时代声音侵权的诱因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童,声音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有其经济价值,而相关法律对声音权益的保护不足使得侵权行为有机可乘,同时个人对声音的保护意识不强也使得声音侵权行为加剧。基于此,需要通过平衡声音的数据控制权,完善声音人格立法权,增强个人声音保护意识的方式,保护声音权益不受侵犯,促进人工智能语音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个人信息;声音侵权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说到,“声音渠道不仅传递信号,同时也传递了所有伴之而来的理解、深思、同情或宽容。我们会说,某人‘听上去真诚实,这个论点‘听起来不怎么可靠,或某件事‘听起来不像那么回事。声音中潜藏了能唤起感觉的信息。”[1]声音在人类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过程中是如此重要,随着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智能语音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同时各种声音侵权行为也随着而来。保护公民的独立声音权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

一、人工智能时代声音侵权多发的诱因

声音是自然界物体通过振动而产生的声波,自然人的声音由胸腔中的气体冲击声带带动振动,从而发出声音。[2]每个人的声音都不同,具有不同的音色、音调和响度,是人格的重要标识。人工智能机器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习模仿自然人的声音,语音技术越发达,人们通过对保存下来的声音进行分析、模仿、合成,进行非法利用的侵权行为也越多,此类行为的诱因须从多个面向进行考量。

(一)声音作为一种资产,经济价值凸显

声音本就具有财产属性,自然人可以通过授权他人使用自己的声音,用来从中获得收益。这种现象在明星中非常普遍,且大多情况下商家都是在权利人不知情的状况下,利用名人效应,通过人工智能模仿他们的声音进行音乐制作、发布单曲,利用他们的声音进行电话推销、电话骚扰等,利用名人明星来达到商业盈利目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未经过权利人许可,将权利人的音频上传到网络上,进行合成、剪辑等方式来恶搞他人的声音并且进行肆意传播的现象,实质上侵犯了权利人的声音权。即使是普通人,这种声音侵权行为也越来越多。人工智能一旦掌握了人的声音密码,甚至会进行诈骗等,直接使权利人的财产遭到损害。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银行卡密码和房门密码来支配自然人的私有财产和个人空间,通过模仿自然人的声音,利用语音来跟亲朋好友借钱,因为语音的真实性,这种诈骗行为屡屡得逞。

(二)声音作为一种权益,法律保护不足

声音权与肖像权、隐私权、生命权等一样,是自然人的一项合法权益。但对于人工智能时代声音权的立法保护以及立法形式,业界及学界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法律条款并不健全。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声音权的保护也只能够援引一般人格权对声音利益予以救济,或者与具体人格权竞争来保护声音权益。[3]在声音侵权行为发生以后,侵权的追责也将变得异常困难。首先,声音信息的收集者、处理者和利用者通常不是同一类,声音信息的买卖通常会经过多个环节,而且这些环节当事人是否知晓同意以及授权不得而知,声音利用主体的合法性也无从考证。其次,声音侵权的主体越来越难以认定,难以追责。若真的到了强人工智能时代,难道人还能和人工智能对薄公堂?最后,侵权行为一旦发生,其损害结果便很难逆转。在人工智能时代,自然人的声音信息一旦被侵犯,发布到网络上,不是简单的删除信息,进行经济赔偿就能停止损害的,网络上的数据信息很难进行彻底清除。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保存下来,并且在不同的利用者之间反复传播,不断给权利人造成伤害。

(三)声音作为人格特征,个人保护意识不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自己声音的保护意识并不强。首先,人们很少能意识到声音信息的重要性,对于声音信息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人们认知不够。再加上人们总是有自我表露的心理需求,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人们在网络上根据自己的形象设计来进行自我展现。人们很愿意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信息以及动态,这当然包括自己的声音信息。比如,在网络分享自己觉得唱的好听的歌曲,自己对影视剧声音的模仿等,但是人们意识不到在进行自我展示的同时,也可能使自己的声音信息遭到泄露。其次,由于第三人效果人们对声音侵权的风险感知不够,每个人都知道有声音侵权现象的发生,但又觉得这种事件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高估自己而低估他人。最后,因为人工智能收集声音信息的隐蔽性,人们也很难察觉到自己正在遭受侵权行为。再加上现在网络环境的拟态化,人们通过语音发送的信息在不知不觉中也会成为人工智能分析模仿的对象。

二、人工智能时代声音侵权的补救方式

人工智能时代,在享受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利益之时,也应当时刻准备好应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人工智能时代语音技术越发达,声音侵权的形势就愈加严峻,声音权的保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声音数据控制权的平衡

很多时候,用户个人在手机上发送语音、利用语音智能控制家电、将自己演唱的歌曲配音发送到网络上,看似用户主动地掌握着自己的声音信息,实际上,当用户点击了“发送”按钮之后,声音信息的主动权就已经掌握在了服务商手里。当个人声音信息发布到网络上以后,本人就已经无法控制其的下一步发展,即使个人进行信息删除,原始信息还是会保留在服务器中,用户也无法控制他人进行录音或用其他方式进行保存传播。为了减少甚至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就需要网絡服务商让渡部分权利给用户,比如用户有要求删除服务器中原始数据的权利,并且在用户的声音信息被使用前,必须征求用户的同意;服务商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应该保护用户的声音信息不受侵害,接受行业内的规范监督,主动告知用户在使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以及在声音信息分享以后所带来的风险,以此进行声音数据控制的平衡,达到声音信息保护不受侵犯的目的。

(二)声音人格立法权的完善

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声音权的立法保护问题,学界和业界都认识到其必要性,但是关于立法的形式,一直存有争议,没有得到一致的意见。一些学者认为可以将肖像利益和声音利益放在一起进行保护,提出设立肖像声音权。还有学者提出了形象权说,主要是保护自然人通过声音获得财产收益,着重保护声音的财产利益。比如,利用声音进行配音、发表歌曲等商业行为,主要保护的是声音的版权。对于名人明星来说,由于他们的声音很有辨识度,这种方式可能会起到作用,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可行性不高。当前学界认可度较高的是独立声音权说,由杨立新教授提出。独立声音权是将声音作为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在法律上确立起来,因为声音本身就容易被人忽视,在我国,对声音的保护援引一般人格权的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代的社会发展。声音权保护的是音调、响度、音色等声音特色和声音的表现形式,是纯粹的声音本身,而不是声音所阐述的内容。[4]应厘清声音侵权的具体行为属于哪类法律的保护范围,是著作权,隐私权,还是其他权利,针对具体的侵权行为,应用恰当的法律来保护。完善关于声音权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的立法,针对人工智能,我国还未出台相关法律,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建设,明确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侵权责任等。

(三)声音个人保护意识的加强

人工智能时代,只要我们将声音信息暴露在公共空间,声音信息泄露,声音侵权现象难以避免。相对于声音信息泄露,声音侵权之后的各种技术以及法律规范的外在补救措施都显得亡羊补牢。面对声音信息泄露,声音侵权现象还是要靠用户自身的自我保护与自我控制。声音作为一种人格权,要对其有着正确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不要等到自身在被侵权之后才去重视。个人在各种平台分享自己声音信息,在获得服务便利的同时,也要考虑这样做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风险,自己有没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如果不想造成因声音信息不当分享带来的损失,就要事先有保护的措施,只有在源头上减少声音信息被他人利用的机会,才能更好地规避声音侵权现象的产生以及带来的问题。

结语

人工智能正在以人类无法想象的速度发展变化,实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众多想象,声音的模仿和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广泛,声音侵权的案件也不断增多,将我们置于人工智能的挑战之下。在科技瞬息变化的今天,我们要加强对声音侵权的重视,增强自己的法律保护意识,完善声音侵权的责任和救济方式,规范人工智能的声音信息采集和使用,在保护自然人声音权益不受侵犯的同时,促进人工智能语音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李涛.论声音权在人格权编中的确立[J].三峡大学学报,2019(3):92-96.

[3]杨立新.人格权法专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林爱珺,马瑞萍.人工智能時代声音立法权的前瞻性思考[J].青年记者,2019(12):72-73.

【作者简介】武婷婷,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媒介伦理、媒介法规研究。

猜你喜欢

个人信息人工智能
个人信息保护实务大全(上)
保护死者个人信息 维权要不留死角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浅论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刊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