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影响历史走向

2020-07-23钱鹏巍黄大勇刘微微

新闻传播 2020年6期
关键词:原子弹翻译日本

钱鹏巍 黄大勇 刘微微

【摘要】由于大多数国家的语言不同,随着国际社会的交流不断加强,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二战日本“默杀”为例,分析了错译原因及其影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翻译,同时列举了历史上部分错译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最后,对避免错译提出了要用词准确、结合语境和认真分析,总结了涉及重大影响的翻译实践需要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翻译;默杀;日本;原子弹

随着世界各国联系的不断加强,语言交流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来。由于各国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成为各方沟通联系的重要桥梁。翻译的重要目的是让双方迅速增进了解,传递文化信息,因而,准确的表达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对于政治领域。二战末期,日本以“默杀”一词回应同盟国要求,成为同盟国强化对日作战的重要依据,对日本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到现在,仍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在研究这一误译事件。

一、事件背景及经过

据资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日本战败局面基本确定。1945年7月26日,美国等同盟国发布《波茨坦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確了同盟国占领日本后的重要原则,要求日本立即投降。日本方面收集信息后,认为条件可以接受、并且好于预期,认为应该认同《公告》,并要公之于众。然后,日本首相在回应日本对《公告》的态度时表示,日本将对此公告采取“默杀”政策。

同盟通讯社译员将“默杀”译为“不予理睬”,消息一经传出,美国直接认为日本拒绝公告要求,遂决定对其采取惩罚措施。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导致数万生灵涂炭![1]。

二、为何使用“默杀”一词

外交辞令的基本要求就是精准,要能够准确传达意思,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的回应更是如此。“默杀”在日本属于特有词汇,其实是一个多义词,在英文里没有直接的对应词,其在日语中却有两层意思,为“不予理睬”和“暂不评论”。

那么,日本首相到底为何使用“默杀”一词?

(一)从首相个人角度来看

日本首相铃木是日本海军大将、政治家,历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军令部长等,战争结束的时候任第42代内阁总理大臣,是日本和平派的军人,压制强硬派结束战争而获得好评。并且就在1945年4月有铃木宣誓就任日本首相的当天,在距离九州不远的海面上的一场战役中,美国飞机击毁了日本最后一支舰队[1]。从其表现来看,在日本战败已定的情况下,其个人应该是希望接受《公告》,尽快结束战争,其使用“默杀”可能出于个人习惯,或者出于某种考虑,而不是让同盟国进行误判。

(二)从事件决策过程来看

《公告》发表以后,日本没有通过官方渠道收到同盟国发出的《公告》,只是通过无线电波听到了这个消息,官方没有收到同盟国发出的最后正式通牒。日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肯定要认真研究。于是,他们召开内阁会议,反复研究讨论,最后决定对此《公告》保持缄默、静观其变。[2]

在会议的最后,内阁认为只要首相表明日本暂时未对同盟国的要求做出决定,正在讨论中就行了。虽然决定采取这个决策,但日本官方并没有明确表示拒绝这个(公告》,希望能够给民间一点时间,让他们能够接受这个公告,所以铃木首相在对外回应时使用了“默杀”一词。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铃木首相应该想表达的意思是“暂不评论”[3]。

(三)从时间维度来看

《公告》发表的时间是1945年7月26日,铃木首相回应的时间是7月28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的时间是8月68。从时间上来讲,7月28日由日本首相发表回应被错译到美国采取行动,对日本来讲是有足够的时间来让同盟国避免误判的,其可以通过公开喊话、直接接受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纠正。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日本显然没有这么做。同时,《公告》里面没有明确说明如果日本限期不接受的话,就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日本可能认为盟国会给其足够的时间,错就错了,静观其变,暂不改变[4]。

根据以上分析,日本首相铃木最有可能是在极大的压力下,错误地使用了“默杀”一词,之后又存在战略误判,估计也没有预料到美国会采取如此重大的行动,或者认为日本还能抵抗一段时间,以争取更好的投降条件。另外,当时日本正在加强与苏联的沟通谈判,希望能够利用美苏之间的矛盾,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条件,暂时不予投降。出于种种考虑,没有对错误的翻译及时进行纠正,最终导致悲剧性的后果。

当然,如果当时“默杀”被翻译成“暂不评论”,同时,各国之间的外交沟通渠道更加畅通的话,同盟国可能会更有耐性,投掷原子弹的悲剧可能不会发生,但历史事件没有如果。

三、应该如何翻译“默杀”

“默杀”在日语里有两个意思,具体是“暂不评论”和“不予理睬”,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日本的视角来翻译

当时的情况是:一方面,中国牵制了日本的大量兵力,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中日进入了持久战,日本在中国的战场上投入大量兵力而无法抽身。另一方面,日本逐渐处于弱势,日本虽然偷袭美国珍珠港成功,但美国军力并未受到重创,并促成美国正式参战。1942年,日本在中途岛战役惨败之后,军事优势不再。1943年,美国发动反攻,日本在战场上节节失利,日本的失败几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是否有“不予理睬”的资本,如果从日本的角度进行分析,“默杀”应该翻译为“暂不评论”。

(二)从同盟国的视角来翻译

同盟国对“默杀”应该如何翻译,个人认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日本的相关媒体对“默杀”进行了翻译,并翻译为“不予理睬”。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等同盟国在接到一手信息后,相关部门是否对这一重大信息进行了深入研究,或者他们是否知道“默杀”还有“暂不评论”之意。据相关资料显示,日本很早就开始讨论投降问题[3],对美国而言,这明显是说的和做的完全不一致,这种情况下如何翻译“默杀”,是对美国的情报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重大考验。从后面投掷原子弹的结果来看,他们是将其翻译成了“不予理睬”,也就是认同了日本媒体的翻译。

(三)从日本媒体的视角来翻译

日本媒体如何翻译首相的“默杀”政策,是对其翻译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一是首相给出的信息十分有限,没有对“默杀”政策进行有效解释,这个肯定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二是官方当时还尚未明确发布自己的战略方向发生了转变,是战是和,媒体可能真的不清楚。三是日本的外事部门对首相的这个“默杀”政策也没有做出解释,到底“默杀”政策该选哪一种?四是不清楚发布后的重大影响,他们肯定没想到这个政策发布后对日本乃至全世界的重大影响。因此,日本媒体在将“默杀”翻译成“不予理睬”的时候,可以加上备注,说明“默杀”除了“不予理睬”还有其他含义,让目标读者根据当前局势,判断其含义。

综上所述,只有认真分析日本当时的处境可能才会得出正确的翻译。

四、重大影响

(一)造成人间灾难、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同时,苏联迅速决定对日作战。日本于10日通过瑞士发出乞降召书。同时,原子弹爆炸造成了295956的人员伤亡,长崎和广岛瞬间化为焦土,持续影响日本后续的生产生活,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5-6]。

(二)加速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4日,日本在遭受巨大损失后,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接受(公告),并颁投降诏书,二战结束。[7]

五、类似事件

(一)萨英战争

862年9月14日,在日本神奈川县生麦村,英国人不肯给日本大名下跪和退让,遭受日本武士攻击,导致一人死亡两人重伤,发生著名的生麦事件。事件发生后,英国大使发出外交信,要求日本赔偿、并交出事件主谋来偿命。日本将主谋译成了首领,并传到萨摩后,当地反映十分激烈,按照武士的理解,首领只可能是藩主岛津茂久,要砍了藩主的脑袋给外国人偿命,相当于把协商之路堵死,只有背水一战,而英国方面则完全没有作战准备,认为军舰开过去就能得到赔偿、抓住主犯。这直接导致双方对此次战争的认识完全不一样,萨摩方主动出击,英国被迫应战,虽然武器先进,但也损失惨重。旗舰舰长和大副以下共计13人阵亡,事后认为得不偿失。[8]

(二)美法外交危机

谈判中的误译往往引发争论。1830年,对法语单词“demander”(译为“请求”)的不同翻译,导致美法两国谈判没有进展。白宫在收到“法国政府请求”译成了“法国政府要求”,这使得美国总统对他所理解的一系列要求提出质疑。直到这一误译更正后,谈判才继续进行。

六、启示

(一)應尽量用词准确

翻译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准确,翻译准确的前提是需要用词准确,在关键问题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歧义的词汇,特别是相差特别大的多义词的使用上更是要慎重。

(二)翻译应结合语境

翻译时常会碰到一词多义的情况,要根据当时的语言环境,把作者要准确表达的意思译出来。如果脱离语境,极有可能导致误译。

(三)翻译应认真分析

翻译一些关键词语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不仅仅从字面意思简单进行理解。如果翻译“默杀.时,考虑到当时日本败局已定,估计就不会得出“不予理睬“的译文。

参考文献:

[1]王熙章.日本遭受原子弹袭击另有原因[J].文史博览,2015:30-31.

[2]丁忠林·日本战时内阁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战和之争[J].历史教学问题.1886,2.

[3]闫晶.太平洋战场上美苏远东战略与日本投降——兼论日本投降的原因[J].西昌学院学报,2011,230):92-99.

[4]彭岳.广岛事件的前稗后后[J].自然杂志,1986,11.

[5]威廉·李海.我在现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6]宋成有.有关日本战致投降的几个问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5):28-37.

[6]王哲,董遂强.“波茨坦公告”与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日本投降方式争论中的若干问题辩证[J].甘肃社会科学,2015(4):151-155.

[8]高小岩.文化冲突·危局应变·撬动历史——“萨英战争”刍析[J].太平洋学报,2017,25(11):83-91.

【作者简介】钱鹏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读硕士,英语笔译。黄大勇,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英国),民航国际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语言测试,民航翻译,国际教育。刘微微,文学硕士学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民航翻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原子弹翻译日本
探寻日本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日本神社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