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胆结石患者心理及疼痛的影响分析

2020-07-21陆小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6期
关键词:胆结石护理人员评估

陆小梅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等的改变,胆结石发病率逐渐升高,且胆结石属于急性病,发作时多伴有一定程度疼痛,患者无法耐受,致使其呈现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会对入院后治疗效果、顺利性产生一定影响[1]。肥胖、不吃早餐、遗传、餐后零食等均可诱发该疾病,胆结石为胆囊、胆管内等胆道系统诱发的结石,临床按发病部位将其分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该疾病癌变概率在1%~2%,及早实施有效、科学治疗,不仅可降低癌变概率,还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整体生活水平,为确保治疗效果需配合进行科学、有效护理,本次随机选择80例胆结石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其实施后心理状态、疼痛耐受情况进行评估,现将具体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急诊胆结石患者(n=80)进行研究,分为2组(随机表),即每组样本数:40例。实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6岁,平均(59.0±17.0)岁;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17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4~78岁,平均(61.0±16.5)岁;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18例。细致分析、对比2组(n=80)基础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相关人员审核、批准,且患者在家属知情情况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①严重脏器组织损伤患者;②配合能力较好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营养不良患者。纳入:①临床资料齐全患者;②无沟通障碍患者;③无意识障碍患者;④无听力障碍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告知患者临床具体用药常识、用药方法,手术实施前后需准备的工作,术后需加强对患者身体情况、康复指标的评估,并加强对其临床症状的观察,有效规避并发症发生[2]。

实验组:优质护理服务,①心理护理:在实施治疗前主管护师、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手术实施的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加之该疾病起病较急,故患者多存在一定的烦躁、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变化过程、患者性格特点等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与此同时还可向患者讲述临床治疗成功率,以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信任程度,对患者提出的临床问题需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科学解答,对其提出的临床需求根据实际情况满足[3]。②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其呼吸、尿量、心率、尿量等变化的观察,并加强对其意识、行为、面部表情的观察,一旦发现意识模糊、嗜睡等症状,需即刻告知医师配合进行有效处理,避免临床症状加重,危及患者生命。③术中干预:待患者进入手术室,护理人员需为其安置较舒适体位,并加强与患者沟通,告知其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反映。在手术实施中需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若出现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异常,需及时对机体耐受程度进行判断,并适时给予患者鼓励,避免不良心理对手术顺利性产生影响[4]。④疼痛程度评估:术后24h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根据临床疼痛评估结果、疼痛性质、耐受能力、临床适应情况指导其进行适量活动。⑤情绪疏导:若患者治疗时间较长,结石较多,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沟通,引导其自诉内心压力、不良情绪,并适时播放舒缓类音乐,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降低其心理压力[5]。⑥导管管理:术后需为患者留置导尿管、引流管,故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导管的管理、固定,若其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情况需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鼓励、协助患者进行适量床上运动,并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避免出现肺不张[6]。拔管后需保持皮肤干燥、定时更换无菌纱布,避免出现胆汁外溢情况。⑦饮食管理: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饮食喜好、饮食需求,为其制定科学、合理饮食,在确保患者营养均衡的同时,需指导其多进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且叮嘱患者多饮水,促进体内结石的排出。⑧出院护理: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告知其日常生活、饮食中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再次诱发结石,告知其若发现不适及时入院治疗。

1.3 分析指标:①心理状态评估:参考HAMD量表对焦虑、抑郁状态评估,分值:50分,得分、心理状态反正比。②满意度评估:参考科室统一下发百分制量表评价,得分、满意度呈正比。③疼痛耐受情况评估:参考数字模拟法(10分)评估,分为无痛:0分;轻度:1~2分;中度:3~6分;重度:7~10分[7]。④生活质量评估:参考SF-36量表对患者社会、情绪、生理、躯体等维度生活质量评价,分值:100分,得分、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SPSS22.0,计量资料(心理状态、满意度、生活质量)用t进行检验、平方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疼痛耐受情况)以卡方(χ2)进行检验、百分数(%)进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80例患者心理状态评估,见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证实其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P<0.05。

表1 80例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分)

表1 80例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分)

2.2 满意度:80例患者满意度评估,见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80例患者满意度评估(,分)

表2 80例患者满意度评估(,分)

2.3 疼痛耐受情况:80例患者疼痛耐受情况评估,见表3。结果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80例患者疼痛耐受情况评估[n(%)]

2.4 生活质量:80例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见表4。结果显示:实验组4项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80例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分)

表4 80例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分)

3 讨论

急诊胆结石不仅发病较急,且发病时伴有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患者在实施治疗前多无法耐受,故诱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不良情绪会对患者机体免疫力、内分泌等功能产生影响,出现免疫力下降、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对手术实施顺利性产生影响[8]。

优质护理服务依据围手术期进行,术前进行心理干预,术中进行体位管理、情绪管理,术后进行营养管理、导管管理,有效规避临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恢复效率。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需求为主导,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不仅可以保障护理安全,还可以将护理工作落实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且该护理方法是常规护理改革后的结果,其不仅全面提升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还有效促进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是一种较为成熟、有效的护理措施[9]。护理人员自患者入院后便需加强对其生命体征、尿量等的观察,确保可及时发现其异常征象,从而实施有效干预治疗,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与此同时需加强心理疏导,胆结石本身便伴有剧烈疼痛,有效的心理疏导不仅可缓解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提高对医务人员信任程度,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良心理引起的应激反应,提高其临床配合程度。术中、术后根据治疗进程、临床反应、情绪变化及时实施科学、有效情绪疏导及护理操作,不仅可确保治疗效果,还可降低疾病复发率。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耐受情况为95.00%高于对照组,且4项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与赵兰霞[10]等相似性较高,赵兰霞研究证实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急诊胆结石患者护理中,不仅可提高满意度,还可改善疼痛耐受情况,这与本次研究一致。

综合上述,急诊胆结石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价值显著,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机体疼痛耐受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有极高价值,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胆结石护理人员评估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