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联合谷赖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临床观察

2020-07-21冯松青赵佩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6期
关键词:糖化葡萄糖波动

冯松青 赵佩英 吴 琦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内三科,广东 肇庆 526040)

辅理善瞬感扫描检测仪采用基于传感器的先进技术,可通过扫描获取葡萄糖数据,新型的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系统具备回顾式与实时式CGM的核心功能,通过监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获取即时葡萄糖数值及完整的葡萄糖图谱,从而评估葡萄糖目标范围达标、判断葡萄糖波动情况等,无需指血校准,最长可佩戴14 d,具有较好的便利性和相对便宜的监测成本等优点。IMPACT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良好的T1DM患者中,使用新型的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可显著减少低血糖时间和发生率,改善血糖波动,是自我血糖监测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1-2],谷赖胰岛素是一种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与常规人胰岛素是等效的。与常规人胰岛素相比,谷赖胰岛素的起效更快,并且作用时间更短。杨文英等[3]在《谷赖胰岛素或赖脯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指出谷赖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满意度相似。过去多着重以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作为判断糖尿病治疗效果,现在更看重血糖波动的意义。血糖波动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虽能反映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但无法反映血糖波动的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相似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因血糖波动的程度不同,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不相同。糖尿病患者理想的血糖控制不仅要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还应尽可能减少血糖波动的幅度。目前,针对血糖波动相关指标的评估方法较为复杂、可操作性差,不利于临床医师对血糖波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在我院内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男性20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5.8±5.1)岁;其中,合并冠心病3例,高血压病26例;对照组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0.6±4.6)岁,其中合并有冠心病者6例,高血压病者24例,两组间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排除对象:①对二甲双胍过敏,不能耐受,或者有禁忌者;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或者只能需要胰岛素治疗者;③出现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④怀孕或者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二组均按糖尿病常规饮食与运动指导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0.5~1 g,3次/d,治疗组在二甲双胍片0.5~1 g,3次/d治疗基础上加用谷赖胰岛素,每天2~3次/d,餐前注射。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治疗期间两组需注意血糖变化情况,特别是低血糖,与血糖波动情况。

1.3 观察指标[4]: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测指尖微机血糖测7次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 h,晚上9点)。并计算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作比较。

1.4 疗效判定:糖尿病临床症状好转,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治疗期间血糖恢复正常,空腹血糖<7.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为显效;治疗期间血糖下降,空腹血糖7.1~7.8 mmol/L,餐后2 h血糖7.8~11.0 mmol/L,为有效;治疗期间血糖没有任何下降,或出现并发症,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从表1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但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5.55%,对照组总有效率88.37%,治疗组显效率44.44%,对照组显效率30.23%,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变化情况()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变化情况()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和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

2.3 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低血糖发生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利用血糖仪所进行的血糖监测即我们通常所指的自我血糖监测(self-management of blood glucose,SMBG),有使用普通的指尖血微机血糖仪,及现在本研究所用的辅理善瞬感扫描检测仪,2018美国ADA和欧洲EASD关于2型糖尿病高血糖专家管理共识针对SMBG指出:常规的自我血糖监测有助于血糖的自我管理和调整治疗方案,尤其针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5]。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案往往是个体化的,患者与医疗护理团队需要有效的使用数据和并共同决定SMBG监测的时间点。对没有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常规的SMBG获益有限,并有可能带来更大的负担和医疗费用。然而对于一部分患者,SMBG有助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效果[6-8]。辅理善瞬感扫描检测仪采用基于传感器的先进技术,可通过扫描获取葡萄糖数据,并在屏幕上显示出简单易懂的数据信息。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是常规检测手段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测行为依从性,便于及早发现血糖演变趋势,避免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可以识别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的“黎明现象”,“苏木杰现象”,判断患者是否有夜间的低血糖。血糖波动是指体内血糖在高峰和低谷之间波动的不稳定状态,正常人的日内血糖波动幅度<2~3 mmol/L,日间血糖波动一般不超过0.8 mmol/L;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内和日间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增大,分别可达6 mmol/L和2 mmol/L。血糖波动和持续高血糖状态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9-10]。为了比较哪种状态的危害更大,Ceriello等[5]的研究比较了血糖波动和持续高血糖状态下对氧化应激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中持续高血糖为血糖维持在15 mmol/L达48 h;血糖波动状态为48 h期间,血糖交替在6 h内达到15 mmol/L并在下一个6 h恢复正常。研究发现同持续性高血糖相比,血糖波动所致氧化应激程度(以血清硝基酪氨酸水平为评价指标),以及内皮功能损伤(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为评价指标)更为严重。因此,相比持续高血糖,血糖波动过大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体现在血糖波动所致的氧化应激程度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更为严重。

谷赖胰岛素是一种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与常规人胰岛素是等效的。与常规人胰岛素相比,谷赖胰岛素的起效更快,并且作用时间更短。低血糖症是所有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包括谷赖胰岛素在内的患者中最常观察到的不良反应[11-12]。但本治疗方案,因为有辅理善瞬感扫描检测仪的参与,有对血糖波动性的认识,给患者对自己血糖变化规律有一个全面真实的认识,从而更直观掌握使用胰岛素的合理用量,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本实验,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降低,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在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雅培辅理善瞬感扫描检测仪)联合谷赖胰岛素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详细读取患者2周内每天24 h血糖变化特点,结合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是可以尽快让患者血糖达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血糖波动性,避免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糖化葡萄糖波动
碘酸钾催化电解葡萄糖制氢过程研究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RP-HPLC法测定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含量
2021年麦市大幅波动概率不大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能吃氨基葡萄糖吗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