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泻肺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2020-07-21刘琦亚崔海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6期
关键词:气虚益气西医

刘琦亚 崔海兰

(1 北京昌平区沙河医院心内科,北京 102206;2 北京昌平区中医医院肾内科,北京 102200)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导致心脏充盈及射血功能障碍所引发的复杂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西医治疗虽可快速控制症状,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如洋地黄不良反应,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利尿剂的耐药性及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较高等,均给当前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中医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具有安全性高、复发率及再住院率低等特点,凸显了中医整体调节、标本兼顾以及双向调控的优势[2]。本文旨在研究益气泻肺汤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住院的72例气虚血瘀水停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各36例。观察组女性与男性比值为19∶17,年龄48~76岁,平均值(62.0±1.5)岁。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共计有11例,Ⅲ级患者共计有25例;对照组女性与男性比值为20∶16,年龄50~79岁,平均值为(64.5±1.2)岁。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共计有10例,Ⅲ级患者共计有2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3]。①既往有冠心病史;②伴有胸闷气短、尿少、乏力、双下肢水肿等症状;③两肺下部有湿性啰音,心脏杂音,心率增快,颈静脉怒张。④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不超过40%。心功能分级依据1994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制定的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关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以及《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5],气虚血瘀水停证的诊断标准。主症:①心悸气喘;②胸胁疼痛;③颈部青筋暴露或胁下痞块;④尿少水肿;次症:①神疲咳喘;②烦躁出汗;③面色晦暗;④口唇青紫。其中主症≥3项,合并次症≥2项;同时辅助参照如下症状:舌质紫暗,或伴有瘀点及瘀斑;舌苔白腻;脉细促或结代。

1.2.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48~80岁;②符合上述中西医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者;③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④符合中医气虚血瘀水停证。排除标准:①由于肝肾功能衰竭导致急性心力衰竭;②急性心肌梗死;③伴有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④有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⑤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既往服药史以及药物耐受性,选择ACEI/ARB类药物(福辛普利钠5~15 mg、氯沙坦钾25~50 mg、缬沙坦40~120 mg)、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50 mg)、利尿剂(呋塞米20~80mg、螺内酯20~40 mg)及强心剂(地高辛0.125~0.25 mg)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西医常规治疗同时予益气泻肺汤加减治疗,方剂组成:黄芪30 g、党参15 g、葶苈子15 g、桑白皮12 g、紫苏10 g、茯苓30 g、泽兰15 g、桂枝10 g、干姜6 g、杏仁10 g、丹参20 g、红花10 g。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2周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1.4.1 心功能疗效评价评定。显效:胸闷气短、心悸乏力、水肿等症状(以下简称症状)改善明显,心功能分级提高2个级别以上;有效:症状部分改善,心功能分级提高1个级别而不足2个级别;无效:症状未改善,心功能分级不足1个级别。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相关标准[6]于治疗前后对气虚血瘀水停证型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评分。采用Lee氏计分系统进行评分[7],显效:治疗后心力衰竭主症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0%以上;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在30.0%~70.0%;无效:证候积分减少不超过30.0%。

1.4.3 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专业超声科医师检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LVEF,LVEF用来反映左心室的收缩功能。

1.4.4 血清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水平(NT-Pro BNP):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程度的灵敏指标之一,有助于心力衰竭确诊及预后判断,其数值越高说明心功能越差。

1.4.5 明尼苏达生活质量(MLHF-Q):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MLHF-Q问卷[8]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共21个问题,分值为0~5分,满分105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6 6 min步行试验(6MWT):患者在长30 m的走廊内尽可能快地往返行走,计算6 min步行距离[9-10]。在治疗前后采用6MWT评价患者运动耐量,行走距离越长,运动耐力越好。

1.4.7 安全性指标:采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所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LVEF、中医症候积分、NT-Pro 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LVEF、中医症状积分、NT-Pro BNP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见表3。

2.4 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两组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6MWT及MLHF-Q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6MWT及MLHF-Q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中“气虚、血瘀、水停”范畴。现代中医医家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瘀血、水饮、痰饮为主;病位主要在心,与肺、脾、肾关系密切。益气泻肺汤为我国国医大师郭维琴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的经验方,在我院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西医治疗联合益气泻肺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LVEF及中医证候积分。NT-Pro BNP作为诊断、评估心力衰竭的有效指标,能够特异、敏感地反映心室紊乱程度[11-15]。本研究发现,经治疗观察组NT-Pro 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泻肺汤,可更好地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脏负荷,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呼吸困难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注重控制症状和降低病死率方面,而中医治疗则更注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不适症状,降低复发率和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本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在中药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及MLHF-Q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提示加用益气泻肺汤治疗在改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国内多项研究结果均显示[16-19],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泻肺汤加减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益气泻肺汤由12味中药构成,其中黄芪性温味甘,可补中固元、健脾利水,党参补益心肺之气,共为君药;丹参、红花化瘀利水、祛瘀生新,共为臣药;辅以葶苈子泻肺涤痰、通调水道;杏仁止咳化痰,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紫苏理气宽胸、润肺降气;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茯苓、车前子利水化痰,共为佐药;桂枝温肺化饮,干姜温阳通脉,共为使药;诸药合奏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之效,是针对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剂。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泻肺汤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使用中药前未考虑洗脱期问题,因此需在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气虚益气西医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