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短期随访研究

2020-07-21李明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7期
关键词:脓液引流术脓肿

李明杰

(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太康461400)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常见并发症,是由于阑尾化脓、坏疽等进展缓慢,大网膜下移至右下腹,对阑尾形成包裹粘连等引起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疼痛、持续高热等症状,目前临床主张保守治疗,但治疗过程较长,且复发率较高,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 有研究报道[1],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能消除患者脓肿、缓解临床症状,且术后恢复较好。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该病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9~64岁,平均年龄(46.38±8.47)岁;脓肿直径1~6cm,平均脓肿直径(3.62±1.01)cm。 观察组男20例, 女18例; 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3.82±11.76)岁;脓肿直径1~7cm,平均脓肿直径(3.85±1.13)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脓肿直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阑尾周围脓肿者;发病时间<7d 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无凝血功能异常者;术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9/L 者; 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严重感染者;患心脑血管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不配合研究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有手术禁忌证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药物治疗。给予患者2.0g 注射用头孢他啶(国药准字H20064195)+0.9%氯化钠注射液,1/12h,静脉滴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g(国药准字HS1021418),1次/8h,静脉滴注;芒硝外敷治疗,2次/d。治疗至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维持24h。

1.3.2 观察组 接受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方法如下:气管插管,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卧位,于右下腹麦氏点作约2~3cm 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腱膜,充分暴露腹腔,沿腹膜与肿块间隙钝性分离腹内肌、腹横肌,至脓肿前壁。 穿刺抽取少许脓液,送药敏试验、细菌培养。 进入脓腔后,分别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甲硝唑液冲洗脓腔,观察脓腔体积,分离脓腔间隔并扩大开口,清除内部坏死组织,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切除阑尾,之后放置双套管,另作切口引出,逐层缝合。 若大网膜包裹脓肿,切断大网膜,尽量完全切除脓肿;若脓肿被肠管包绕,钝性分离脓肿薄弱处,避免损伤肠管。 术后经引流管给予生理盐水、甲硝唑液冲洗,3~7d 拔出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1)疗效。 疗效评估标准: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病情无改变、恶化;有效,治疗后,影像学检查发现脓腔≤治疗前1/2,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得到缓解;显效,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脓肿,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总有效包括有效、显效。(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估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3)复发率。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 以显效患者出现脓肿为复发标准。 复发率=复发例数/显效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GQOL-74评分为(61.14±4.83) 分, 对照组GQOL-74评分为(62.35±5.06)分,两组GQOL-74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t=1.066,P=0.290); 随访3个月, 观察组GQOL-74评分为(81.73±6.08)分,对照组GQOL-74评分为(70.59±5.24)分,观察组GQOL-74评分较对照组高(t=8.556,P<0.001)。

2.3 两组复发率对比 随访发现, 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4.17%(1/24);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35.71%(5/14)。 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χ2=4.458,P=0.035)。

3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是阑尾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引起的疾病,是周围大网膜组织、肠管粘附形成的,也是机体免疫力下降的表现。形成脓肿后,组织粘连会加大手术难度,加快术中感染扩散,增加术后腹腔脓肿、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以往临床认为,阑尾周围脓肿在未出现破裂、增大时,应选择保守治疗, 如常用抗生素联合其他药物保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以促进脓肿吸收,临床效果确切,但仅适用于病情稳定的患者,且治疗周期长,易复发。 近期发现,早期脓肿引流能快速消除脓肿,缓解全身中毒症状,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修复能力,促进术后恢复;还能抑制感染扩散发展,且负压引流能促进创口愈合。 而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将双套引流管置入脓腔内, 并定时给予甲硝唑液清洗, 能有效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利用双套管负压吸引能确保脓液顺利流出,避免管道堵塞,促进脓腔闭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应用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与赵向阳[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较,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具有以下优势:负压吸引能产生向心力,促进脓腔闭合,加快康复进程;主动吸引脓液,可避免脓液沿引流管外渗入腹,且使用抗生素冲洗,能减少感染,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肺部感染;能有效消除腹腔感染源,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3~8]。 随访3个月,观察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应用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复发率较低,生活质量较高。 另外,行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时应注意:(1)术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纠正电解质、水、酸碱平衡紊乱,并加强营养支持;(2)切开脓肿前,应先抽吸脓液进行检查,确认脓腔;(3)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切口污染;(4)术中应彻底冲洗、引流,避免脓液残留,引发感染;(5)术后确保引流管畅通,避免堵塞;(6)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避免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 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应用早期切开双套管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复发率低的优点,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脓液引流术脓肿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
我院2013年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