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与“发现”探寻阅读策略教学的新路径

2020-07-14魏勇儿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发现阅读策略小学生

魏勇儿

【摘要】随着课改的推进小学生阅读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认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不高,阅读的主动性也较差,即便有些文章已经读过很多次了,但是也很难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真正意义上理解文章内容,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对于不同的阅读需求不同,灵活采取阅读方法,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实现高效阅读。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策略  教学新路径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9年开放课题《基于阅读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CX-201905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3-0127-02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阅读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相关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评价略读,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捕捉重要信息。”强调了学生的阅读策略与技巧。下面针对此问题谈一谈个人看法。

一、发现——“小学生的阅读特点”

众所周知,书籍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渠道,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1]小学阶段是学生的知识启蒙期,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学生们不甚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是对阅读的基础知识方面,还是对阅读的兴趣方面,都缺少充分动机。所以教师的首先任务,就是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认识阅读。

其次,教师需要精心地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文本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开展作文教学前,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在阅读上的想法、意见和阅读课上的基本表现,根据学生性格、家庭环境和当前作文水平、阅读状况以及开展作文教学前所了解的内容综合起来,对每位学生作出分析。找出学生阅读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大班教学针对共性进行,课后辅导根据学生个性。在开展阅读指导课程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切实为学生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每一节阅读课。

二、“发现”——小学生阅读策略

(一)阅读方法类型

1.始于浏览性的泛读法

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课外阅读读物或者课内略读课文,教师应指导学生采取浏览性的泛读法。当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对阅读质量有一定保障,那么,教师必须熟悉阅读文本,在学生泛读基础上有意引导,关注文本的精神所在、关注本文的神来之笔、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的情感……新教材部编版本在五年级上册内容对学生提出了阅读速度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快速浏览阅读,并对快速阅读作出了方法提示,就是抓住每个语句的关键字词,把握文章的主体大意,做到一目十行,达到在有限时间获取有效信息的目的。”[2]

2.始于探求性的速读法

针对问题解决型阅读,即教师在课堂上或者课外阅读中为了解决一些阅读问题而进行的阅读,需要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速读,带着所要解决的问题快速地浏览阅读,找到能够解答问题的段落与语句,以达到高效完成阅读的目的。当然这种阅读方式是建立在浏览性阅读之后的,只有通读了文章以后,才能够进行目的性阅读,在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字阅读的速度早已快于从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阅读速度的增快也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3.始于品鉴性的精读法

对于名著的书籍以及其他优秀作品的阅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到品鉴性的精读,有感情的细读、反复阅读、体会阅读、分享阅读,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师可通过读书会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对于文本阅读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学生之间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琢磨文本中细枝末节的内容对于文本有什么样的意义,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对于文章中的一些优美的语句、经典的表达方式等,都要鼓励学生学会细细的品读,汲取他们作品中的营养。通过建立积累本的方式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背诵一些好的语句段落,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学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正确的阅读方法

1.邊读边想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读书和思考本就相辅相成。带着思考去阅读才能称之为“阅读”。在阅读文学名著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思考阅读,扎实学生阅读基本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如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们要带着学生思考,通常来说,引导学生思考可利用三段式:是什么?(文章内容)为什么?(怎样展开内容,框架怎样搭建)怎么样?(与老师同学分享哪些内容对自己具有影响,如情节、句子等)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阶段思考的侧重点也不同,初读会侧重内容方面和框架方面,再读会对内容把握更加清晰,思路框架会一览无余。细读和精读更易抓住细节,发掘那些自己喜欢的句子、内容,对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有重要影响。这就是边读边思考,而不是呆板的阅读。那么课堂上的语文课文那阅读应该怎样展开?初读课文,可将思考重点放在熟读生字词;再读课文,我们的重点让学生把握在语句的分析与理解;最后理解课文,我们需要让学生思考课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以及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借鉴之处或者说阅读手法阅读能力获取。

2.圈画批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简单的浏览式阅读并不能达到理想阅读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圈话批注式阅读,即在文章的旁边做注释。举例来讲,学生初读文章时一定存在或多或少的生字,会对阅读文本造成很大障碍。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该如何处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不懂的词语和生字或读来很是喜欢的句子圈画出来。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往往会更注意那些突出事物,圈画过后的内容更容易被注意到。因此,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阅读精细,还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集中注意力阅读文本,才会有所感悟,才能对课文做出精准注释。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只有将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掌握到位并有效的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3.联系上下文

针对一些文章问题的解决与理解,我们的常用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只是单纯赏析字词句子,不能真正理解文章意义。只有把阅读文本时遇到的问题放入文章当中,联系上下文,揣摩当时的场景,体会作者的用意,才能准确地理解想表达的内容。比如,學习《桂花雨》一课时,文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单纯看这句话,我们不理解为什么“花儿成熟不等它自然凋落,而是要去摇。”而联系上下文之后,我们明白桂花的花卉作为植物的生殖器官只有当其成熟时才容易脱落。也就是只有桂花成熟之后摇动才容易落下来,这时摇动才会形成桂花雨的景观。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准确找到了答案,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文本,也通过文本联系了现实,丰富学生生活经验。

4.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是文章的素材,文章写作源于生活中的体验与发现,虽然小学生识字量不多,阅读文章时容易产生疑惑。但碰到疑惑时可以通过相关生活经验感受、理解。低年级学生往往借助图画理解文意,达到感同身受的状态,也在无形中对生字的意义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回顾旧时所记。如在教学《草原》的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洒脱”这个词,单纯的查询它的意思可以知道是“举止自然,不受约束”的意思。但是单从词的理解还不能让我们对句子有深刻理解,需要联合生活的实际。比如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受到众多儿童的喜爱,市面上也随处可见,那么教师就可以展示动画片的场景,让大家了解草原的青翠、繁茂,也可间接了解到羊吃青草的特征。观看完画面后,老师可以通过一块草地和许多草地的对比,让大家感受到草原的一望无际和辽阔。接着全体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语言的描述,想象学生在草原上骑车的感受,最后播放相关视频,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很轻松的理解洒脱的意思了。

5.联系自身情感体验

沈约“以情为纬,以文为质”每篇文章中都或多或少表达作者的情感,当读者身处其中,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带入到作者的情感中,或喜或怒或悲。由于小学生情感的单一和善恶分明,还有本身阅历的不充分,他们很难切身理解作品中表达的复杂情感和主人公内心的纠结与挣扎。此时教师就肩负起“指路者”的责任,在一旁指导学生,引导他们将进入作者的眼之所见和心之所想,将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联系起来,通过学生自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理解《慈母情深》这篇文章的时候,书上有句话:“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文章对母亲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具体地描写母亲为我掏钱给我买书的动作,体现了作者一家生活的拮据以及母亲对作者慈母般的爱。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不会对这句话理解得这么深刻,但是当教师通过描述自己与母亲的点滴生活来引发学生兴趣,接着把方向转向学生与母亲相处的点滴,可能会想到母亲工作的不易,与为“我”掏钱的慷慨,通过学生的描述与诗句进行比照,当学生把诗人的感情紧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时候,就能很轻松的理解这伟大的母爱。

阅读作为一种知识获取和心灵享受的活动,不仅是与作者这个个体进行交流,也是读者心灵上的享受和思维上的升华。阅读方法有许多,以上所述方法仅是九牛一毛。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灵活运用以上的阅读方法,教师首先化身为作者去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边阅读边思考。然后带领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受。然而一套完整的阅读方式并不是简单就能形成的,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大量的知识积累,这些积累不仅与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相关,也是教师在不断阅读,不断运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对于学生而言,阅读经验的积累同样如此。而教师在其中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帮助学生们了解阅读的重要性,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注意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进行教学,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共性,注意对其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卞丽.加强阅读指导,让小学生学会阅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89.

[2]温先儒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语文》[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22.

[3]孔子弟子编集,今周春生再版.论语[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5.

猜你喜欢

发现阅读策略小学生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