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导学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2020-07-14项平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有效性初中数学

项平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以问导学成为新型的课堂模式。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以问导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升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以问导学”、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问题,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策略;有效性

数学集思维、逻辑于一身,初中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还处于发展、提升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问题导学,简言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学习期待。同时,问題成为教学的主线,将知识点“串”起来,也利于知识的拓展,让知识系统化、完整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下面,笔者就如何运用“问题导学”,谈几点实践性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一、以问诱导,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学习欲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支持。为此,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首先注重兴趣的激发、欲望的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多,其中以问诱导,是诱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最为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为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巧妙设计问题,以问题诱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呈现出一幅图形,图形中包含多个元素,如四个F,三个五角星、2只小白兔等的图形,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图片中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图形,如找到与等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找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图形?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全等”的思考、对问题探究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以问诱导,可以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促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了发挥问题的有效性、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教师应设计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问诱导,以趣诱导,让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数学的趣味和魅力。如《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学生初步感知了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之后,教师可以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研讨的主动性。如给出两个三角形的图片,然后设计问题:你能用哪些方法验证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全等三角形?这个问题提出后,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兴趣,诱发其学习的乐趣,学生会根据学习的收获以及发挥想象而得出“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等,而验证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如果能完全重合,就全等,不能完全重合就不全等”的结论,这个过程,诱发学生思维、促学生积极探讨,主动参与。

二、以问引导,促进迁移运用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突显这个特点,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新课标也倡导学以致用,为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计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其迁移运用技能,发展其综合能力。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学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了解了什么是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等之后,教师提出问题:△ABC和△A′B′C′是两个全等三角形,你能提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吗?你能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有怎样的关系吗?这样的问题,显然,在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注重延伸和拓展,并引领学生发现知识、探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发挥问题的诱导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提升其综合能力。

三、以问引思,促进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 思维力的培养,还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促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注重思维力的发展。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为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问引思,引领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和技巧,促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例如,在《合并同类项》的教学时,对于“同类项”的概念的提出,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再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同类项”的思考。如多媒体呈现出一角、五角、一元等的大量硬币的混合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想让你快速算出多少钱,你第一步打算怎么做?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分类?如此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思维能力,也由此提出“同类”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给出几个代数式:-3a2b、5a、-9、+7ab、-ab、+2a、2a2b、3.14,再设计任务:您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这几个代数式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你能说说-3a2b和2a2b有什么共同特点吗?这些问题,逐渐把学生引领到同类项的学习中,为合并同类项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以反问纠错,突破学习疑点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出错也在所难免,对于学生的疑点、错误,教师不能给出“是”、“不是”的评价,而应巧妙设计问题,以反问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反思和探究,从而让学生在反思中反思,在反思中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解决疑点,进而全面详细地认知、提高学习能力。

如《合并同类项》的教学时,对于-5x3y2和23x2y3是否是同类项的问题,判断为“是”的学生表示少数。此时,教师应改变“错”、“不对”等做法,可以通过反问:这两个是同类项吗?符合同类项的标准吗?这样的反问,引发学生再次对同类项的概念的思考,再次审视这两个单项式,虽然所含的字母相同,但是,字母的次数不同。这样,学生不仅认识到判断的错误,也强化了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夯实了基础,发展了能力。

为提高问题导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注重问题设计的时机、提问的方式、注重问题的灵活性、指向性、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以问导学的优势,促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晓华.以问导学,在问题中寻找答案——探讨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19.

[2]唐晓甜.“以问导学”教学模式视野下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状况审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有效性初中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