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及创新服务的思考

2020-07-10孙云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创新服务信息化建设

孙云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信息获取途径更加广泛和便捷。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给图书资料管理带来了科学化管理,让图书资料管理更加便捷和智能。但相关专业人才的不足、管理模式的落后,让图书管理信息化服务创新服务难以显现其优势。本文就当前人们对图书管理信息化认识的不足,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创新图书馆管理体系、提升管理人员对这一理念的认知、创新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服务的新理念等措施。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服务

图书资料管理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各级图书馆也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使得图书资料管理传播途径更加便捷和广泛。通过信息化管理,凸显图书信息资源及时多样的检索优势,也促使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一、图书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我国各大院校、各级图书馆积极寻求运用网络化模式管理图书馆信息资料。其优势如下:

(一)推动图书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促使图书馆服务模式智能化。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书资料进行数字化组织、存储、管理与维护,通过互联网技术、终端为读者提供智能服务新形态,更便于图书管理。

(二)多样性的图书检索方式。相比传统图书馆,信息化图书馆具有方便检索、信息量大、易于传播、画面生动、制作成本低、价格便宜等众多优势。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有效运用,广大读者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阅读诉求通过关键词搜索来查找到自身感兴趣的书籍,而内部有关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搜索记录了解读者用户的实际诉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服务。

(三)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图书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促使工作人员不断丰富自身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技巧与综合素养。

二、信息化建设对图书管理的影响

(一)图书馆网络运行设备的更新与升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大部分高校及各级图书馆也在不断更新设备,将图书管理运营向着自动化管理方向发展。即每个图书馆都会建立一个负责数据存储的空间,以负责图书馆各项数据的运行维护,技术部门通过在服务器上设置好数据自动备份功能,保证数据服务器的数据安全,同时定期对图书馆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进行精心配置和检测,维护馆内服务器有客户端的正常运行,维护图书馆网络,确保网络畅通无阻。

(二)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网络管理人员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主要是检测、排除内部设备故障,维护设备正常运行,然而网络设备故障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为提高网络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要提升工作人员技术技能的实践水平要求,提高其思想认识,这些工作尽量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对设备进行维护,对故障予以排查,或利用监控设备对网络设备运行环节进行有效监控,保证图书馆信息管理平台的正常运行,以此提管理服务的亲和力,体现出信息化管理的以人为本。

(三)图书馆网络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加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充分挖掘网络平台的使用潜力,不仅改善了服务方式,更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也全面实现了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使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三、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图书管理人员工作素养过低。随着图书管理工作实现以网络技术为重,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一级数据库管理能力相对提出较高要求,同时,图书信息管理人员也需要对专业基本知识技能有一定的要求。这个职业是一个比较偏僻的职业。据统计,图书管理员年龄大多在40-60岁左右,因为这个年龄层次的人耐得住寂寞,往往做管理员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因而导致目前很多图书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管理业务知识,对图书馆里操作系统的运用程度不够熟练,致使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长期处于半停滞的发展态势。

(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认知不足。随着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网络信息化管理已经逐渐取代传统人工管理。但限于传统固有思维的束缚,不少图书馆对信息化管理仅停留在概念上,仅仅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便捷的使用工具,比如采用图书管理系统,将图书信息分类收录,便于读者借阅检索查询,或者仅仅是为了减少人员成本而采用这种管理模式,没有真正理解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更甚者很多人还对此存在疑惑心理,有些单位只是为了追赶潮流,或应付上级部门达标检查,将信息管理引进而不使用,没有真正对深入安排专业管理人员负责。或是管理系统出现问题,将问题转移到技术部门,而不是将信息化系统管理作为图书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事务,而信息资源管理是图书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需要每位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技能,维护信息化管理正常运行。

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途径

(一)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创新。信息化技术对图书馆的实践和应用较为重要,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题是开放与合作,人与人之间合作、馆与馆之间的合作,区域联盟和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学界、业界、图书馆界三界融合。作为知识密集型的图书馆,每一次发展可以说都必然伴随着科技的创新和突破。过去图书馆会因人流量密集、馆藏图书过多、图书科目繁琐等多项因素,很多时候无法提供精准的图书信息和优质的服务。但对着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图书馆职能方面,也在与时俱进。信息化管理对图书馆的存在形态、管理形式和服务模式等产生的影响是必然的、全面的、深远的、决定性的。面对新的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主动去适应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大环境,研究网络互联模式下图书馆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与现代信息管理模式的对接融合,对图书馆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形成新型的管理和服務,推动图书馆各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但图书馆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不是对传统图书馆的简单替代,也没有改变图书馆的本质,它的意义是帮助图书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体验,改变用户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现象,实现图书馆的转型升级。

(二)创新图书馆管理体系。目前,遍布全国约有6000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馆藏总量超过20亿册,在图书馆这类知识密集型场景里,传统方式是由人去找知识,而如今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整理相关的资料数据,判定用户对哪方面的知识感兴趣,从而减少搜索的精力和成本,加速用户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图书馆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面对新形势,立足于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体系相结合,创新一套完整的、适合现代图书馆管理制度的一种新模式。1.对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制度加以创新。首先,对信息化建设中的图书馆人员进行合理编制,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提高人员的使用效益为原则,有效保证在岗人员顺利开展业务。其次,加强对业务员人的工作技能培养,建立完善的电子图书馆,实现读者线下借阅与线上借阅的完美对接,发挥信息化优势,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再次,对每个工作流程责任到人,全面了解和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提高图书管理人资配置和有效管控,使得管理人员不与现实工作相脱节,提升工作绩效。2.对读者的服务体系加以创新。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优势,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管控读者借阅以及书籍资源的管理,发展个性化服务,对每位读者都一视同仁,分析他们的需求和阅读习惯,建立数据库,从而及时对图书资源进行更新调配,完善图书馆藏,提升图书馆服务策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管理信息化服务创新对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内部工作人员工作素养的提高、个性化图书借阅服务模式的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康孝宏."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长江丛刊,2018(11).

[2]杨雁.学校图书管理策略研究[A].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7.

[3]王英曌.对图书管理中信息化及创新服务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9(3).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管理创新服务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核心业务与创新服务挖掘研究
基于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在互联网+环境下探讨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探讨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
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
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