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撑的初中语文阅读多向型互动教学模式分析

2020-07-09麦芳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麦芳玲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普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发展契机。利用信息技术,阅读教学由单一型向多向化、互动性方向发展,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大有裨益。为此,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179-01

信息技术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型好处颇多,其一,幫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的制定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目的。其二,信息技术可以促进知识内化,在互动交流中探求学习方法,加深知识理解,最终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其三,信息技术有助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让教师第一时间清楚学生的疑惑,让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明确目标

开展语文阅读多向型互动教学的目的是让语文课堂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是促进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研读课本内容,以此作为教学开展的基础。以《孔乙己》为例,教育目标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知识目标。阅读文章,找到描绘社会环境的语句,从而感受作者的用意。同时找到文章中对孔乙己形象刻画的词汇,体会这些词汇的深层含义。二是能力目标。从孔乙己的形象分析文章内涵。三是情感目标。通过孔乙己悲惨人生折射出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将内容进行呈现,呈现方式有图片、影像视频,从而加深学生理解。

二、条件准备

要想展开多向型互动阅读教学,需要在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教师需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融人到阅读教学全过程,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课件,选择适宜的展现形式。另外,教师的知识底蕴和实操经验对阅读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拥有高素质,才能准确掌握教学重难点,找准学生的学习方向,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作品情感。此外,互动教学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灵活,结合学生情况把控教学进程。其次,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要想让学生有序开展学习,需要学生提升自身素养,利用计算机完成信息搜集、整合、应用,从而促进自身成长。最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阅读课堂,硬件条件需要满足。为了让教学效率更加高效,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预习就需要学生家中配备相关设备,以确保学生可以阅读资料。

三、教学流程

当目标明确、条件具备后就要开始实施,由预习开始、到总结反思结束,共经历了七个环节。以《孔乙己》为例,阐述教学全过程。

第一,预习。由教师布置预习内容:一是阅读《孔乙己》,通过人物细节描写来归纳人物特点;二是理解《孔乙己》主题思想,结合人物特点,推断作者用意。学生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资料的收集、整理,继而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

第二,资料交互。教师建立学习平台,在平台上上传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学习指南、问题记录表等内容,同时给学生提供一定拓展资料的网址,以供学生学习所用。学生在学习平台将资料下载,认真阅读资料,并将心中疑虑记录下来。学生可以先自己查找资料将问题解决,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告知教师,由教师解决。

第三,任务栏。任务栏就好比大海中的灯塔,给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在《孔乙己》一课中给学生布置四项任务,一是认读词汇、二是阅读相关资料、三是通读文本、四是总结概括。学生按照任务栏内容完成自主学习。

第四,记录。记录模块的作用是让学生将心中疑惑表达出来,比如对《孔乙己》中人物把握不准、对作者意图不理解、对某些词汇用意不明白等。记录内容既包括已解决问题.也包括未解决问题。在学生自我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记录进行查阅,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将问题进行汇总,以此作为教学目标调整的依据。

第五,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鼓励学生将阅读《孔乙己》的心得体会在课堂进行展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从而帮助班级学生把握《孔乙己》的主题内涵。二是教师将典型问题向学生进行展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分组需要遵照互补原则,即相同问题的学生不在一个组内,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来将答案找出。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同时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待讨论结束后,教会再将未解决的问题展现出来,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寻找相关信息,进一步分析问题。

第六,问题探讨。在分组完成后,学生针对问题开展积极的讨论,讨论依据是文章内容和网络资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经过学生间思维碰撞,让答案浮出水面。教师还需组织小组间的辩证,从而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当然,讨论的主题肯定要结合《孔乙己》这篇文章,教师需要把控讨论进程,杜绝跑题情况出现。

第七,总结反思。在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将文章阅读感受进行提交,与预习阶段的心得体会进行对比,以此衡量教学效果。同时,读后感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此作为调整教学目标的基础。另外,教师设计两套评价表,一套用于教师评价,一套用于学生自我评价,以此作为改善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对语文阅读转变教学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让教学趋向多向化、互动性,需要教师思路清晰,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准备充分的教学条件,给教学活动提供保障。同时,按照教学流程实施,准确把握每环节的关键,推进教学有序开展。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会养成。

【参考文献】

[1]朱凤.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21

[2]杨志刚.基于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95.

【3]武永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 (11):135-136.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