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2020-07-09杜江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4期
关键词:立德事故物理

杜江

【摘要】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是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还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实践时,适时、适度的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解、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鉴于此,本文对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展开积极探索,以期通过更加高效的物理教学养成学生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39-02

引言:“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立德树人重在“德”、最终目标在于“树人”,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实践,必须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思考、探究过程中,通过教育、培养初中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渗透、落实立德树人。应根据物理学科的具体特点,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选取相应的情景素材,并对其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将德育教育有机的渗透于物理课堂教学中,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与方法论思想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研究教学内容中的科学内容,从而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不仅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同时还可有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方法论与科学的世界观。

1.1实践理念

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了解到伽利略的小车实验直接推翻了长期以来被人们公认的亚里士多德理论,此后经过历代科学家对伽利略力学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最终由牛顿将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牛顿第一定律就此产生。而这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充分证明认识来源于不断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发展。因此,物理教师要教育学生避免本本主义,明白真理都是在持续的实践中获得并发展的。

1.2运动观

通过对初中物理中机械运动、分子运动等知识的学习,学生们知道物质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确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运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同时还要认识到事物的相对静止性,理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一辩证关系。

1.3物质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了物体由物质组成,大到无边无际的天体,小到分子,原子。有看得见的小车、小球、流水。也有看不见的电流,磁场,看不见不意味着不存在。在教学中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用实践去检验是否存在,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科学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实验作为初中物理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探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思想意识。与此同时,在物理理论知识以及自然规律的学习、探索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唤起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探究欲,从而逐渐养成科学思考的良好品质。

2.1培养学生理性严谨的科学态度

将初中物理教材中科学内容与思想密切联系起来,以理性、严谨的科学态度投入到物理知识学习、探索中,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物理知识与规律,同时还有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2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依托的自然科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更是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正是有实验为依托,理论才能更加铿锵有力。而实验数据、信息的处理过程,同时也为求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教育素材与资源。

2.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师可通过组织、开展知识竞赛、社会调查、撰写论文、实验表演、发明创造等多样性的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开阔物理研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操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参与物理类活动的过程中,还可有效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团结协作、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3.生命安全意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各种各样的电器、交通工具、通讯设施以及新能源的利用逐渐进入学生的生活,在极大的方便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带了更多安全隐患,如电器使用不当造成的触电事故、新能源使用不当造成的煤气中毒、火灾,违法驾驶交通工具造成的交通事故等,不仅会造成人们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危及人们生命安全。因此,教师应根据物理学科性质,注重对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护能力。

3.1利用物理知识探究事故成因

所有安全事故的发生都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详尽解释,例如,交通事故的成因可以用力学知识进行解释,汽车超载,超速,不系安全带引发的事故,给学生们敲响警钟;使用电器发生触电以及火灾事故的发生,暴雨天被雷击等可以用电学知识解释,教育学生如何做到安全用电,不靠近高压电,雷雨天的防范;而溺亡事故和人陷入泥泞中则可以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进行说明;环境污染事故则可运用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说明。总之,物理教学的开展,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如此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灵活的理解与应用物理知识,还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提升学生安全防护能力,实现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

3.2掌握事故自救方法

教师还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事故中自救方法。例如,在教学热力学相关知识时融入火灾中逃生的手段;在讲解力学知识时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选择躲藏处所;在电力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为学生详尽解释如何正确处理触电事故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创设事故情境等手段,组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从中掌握相应的自救知识。

4.爱国主义情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团结精神、集体精神是对初中阶段学生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渗透爱国主义情感。首先,向学生介绍我国自古至今在物理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从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建立物理学习自信心。作为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在物理学研究领域留下了光辉成就。例如,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的磁偏角比西方国家找了400多年,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为世界作出的贡献以及在《墨经》、《天工开物》、《齐民要术》、《论衡》等古代著作中,都涉及到科学技术的相关内容,并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次,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先进成果以及科研人员发扬蹈厉、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以增强学生的热爱祖国、心系社会的崇高情感。我国在物理科研领域如超导的研究与实践、世纪工程三峡大坝、人造卫星的发射、原子弹以及洲际导弹的成功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目共睹的;第三,在物理教学中,还可为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家的一些感人事迹,让学生领会老一代物理学家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科学精神。如我国光学家蒋筑英、蔡祖泉在光学领域的突出成就;钱学森、王淦昌等在导弹、卫星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等。

5.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渗透,教师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注重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秉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潜移默化的原则,情理法并用,让学生的情感的熏陶中接受德育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天印浅谈立德树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物理通报,2017(03):13-23

[2]刘俊秀,胡青云,周谋远.浅谈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认识教育现代化,2017,4(51):257-258.

[3]于治娟教育育人勿忘初心—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数码设计,2017,6(10):245

[4]张宏伟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传播力研究.2018,2(16):196-197

猜你喜欢

立德事故物理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留言板
学中文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废弃泄漏事故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夏季旅行中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