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播音主持艺术中朗诵艺术意境的营造

2020-07-06欧阳成修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关键词:播音主持

欧阳成修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并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基于此,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受到大众的关注,在传统文化传播期间,朗诵艺术蕴含着音韵美、格式美,朗读艺术需要有意境的衬托,而中国传统美学的另一个研究领域为意境。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通过朗诵艺术对文字进行二次加工,并通过声音的形式表现文章内容,在文章中增加了主持人播音员的感情,让作品表达更加的丰富。下面针对播音主持艺术中朗诵艺术意境的营造技巧进行分析阐述,为朗诵艺术意境的营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播音主持;朗诵艺术;意境营造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不断提升,对艺术表现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在朗诵艺术呈现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朗诵的格式美、节奏美,同时也需要注重朗诵艺术的意境营造,并通过意境、声音体现文章内容的思想。朗诵艺术源远流长,是声音语言中较早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文字内容转换为声音,通过声音进行二次创作,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意蕴,同时也注入了朗诵者的感情[1]。当然,意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作品呈现的意境各不相同,对于主持人和播音员而言,主要通过声音向大众传递信息,但主持人和播音员对信息的传递与日常口语交际不同,因此需要进行俄日此创作加工,通过创造意境,提升传递内容的感情,并增强了与听众的互动性。下面针对朗诵艺术意境的营造进行分析。

1意境与朗诵

1.1意境

意境是传统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意境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二者结合的艺术境界,“意”主要指情与理的统一,“境”主要指形与神的统一,当情理和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则形成了意境。意境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并且表现的范围也比较广,在文学作品、诗歌、绘画中均体现意境。目前,随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意境作为艺术符号被运用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意境是备艺术联想、艺术氛围、艺术情景的综合,并且在进行艺术呈现期间,需要增加情绪氛围,进而能够将意境与情景结合,并将意境与画面感进行结合,进而完整的呈现艺术作品。其中在诗歌与绘画中,体现了意境营造的有效性,我国的诗歌历史悠久,绘画内容也比较丰富,而将诗歌与绘画结合,则体现了意境内容与形式的结合[2]。比如:在读曹操的《观沧海》中“东陵碣石,以观沧海”时,可以通过绘画表现,一人迎风而立,面朝大江,海风吹拂,衣袂飘飘,体现诗人人虽老,但壮心犹存的豪壮;在绘画作品中看到迎风摇摆的柳枝,斜飞的燕子,立即响起了贺知章的《咏柳》,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是完美组合的,不仅体现了诗歌的优美,也體现绘画内容的丰富性。目前,主持人和播音员在朗诵艺术中,也需要营造一种意境,主持人或播音员对传递的信息进行二次创作,将文字用声音的方式进行呈现,需要具备艺术联想、艺术氛围、艺术情景,在实际运用期间,需要参照诗歌绘画意境的结合[3]。

1.2朗诵艺术

朗诵是一种艺术形式,在朗诵期间需要遵循一定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因朗诵和朗读比较相似,在实际运用期间,针对朗诵和朗读的均发生了很大的改革,尤其在朗诵的内容和形式上,目前,播音主持学主要将朗诵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主持人和播音员需要掌握朗诵的技巧,并且也需要通过延伸和拓展来营造意境,进而达到有声语言的表现要求。因朗诵艺术作为对文章的二次加工,在实际创作期间,主持人播音员不仅具备朗诵的技巧,同时也需要采用不同的状态呈现语言的意境,进而准确传到文章的内容和感情,并与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对于播音主持学的学习者而言,是将朗读进一步延伸,主要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主要将无声的文字用有声的语言进行表达,并理清文章的思路、调节心路的过程,朗读属于一种文化创作过程,也是一种有始有终、独立稳定的有声语言活动[4]。因此播音员需要将文字进行加工改造,进行二次创作,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在此转化过程中,需要对声音进行雕琢加工,融入文化价值或者文化元素。朗诵者在对诗歌、散文进行朗诵期间,更需要对内容进行加工创作,呈现语言或作品的意境,让观众通过语言进行无限的遐想或者想象。

2朗诵艺术中营造意境

对于播音员和主持人而言,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将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并且对声音进行雕琢修饰,然后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在传递信息、完成主持活动期间,让观众感受到声音的美感。而朗诵则是对朗读的延伸,根据文章内容、作者情感,融入朗诵者的情感,用声音有节奏、有韵律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5]。无论对于朗诵还是朗读,均需要在创作中营造意境,并且需要由己及人,从创作者的角度进行把握定位,并掌握创作的规律和技巧,提升意境的营造效果。

2.1朗诵艺术中意境营造主体论

朗诵艺术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过程,对于播音员和主持人而言,在运用他人创作的稿件时,需要对稿件非常熟悉,并对理解稿件内容的情况下进行艺术加工,进而达到播音、主持期间的流畅性。对于朗诵者,如果运用的是自己创作的稿件,不仅要熟悉稿件,同时也需要脱离稿件,跳脱出去,对稿件内容进行再次创作调整处理,然后通过朗诵艺术营造意境,进而再现作品。

朗诵者需要达到意境犹如在眼前的状态。对于播音员或主持人而言,在进行创作期间,不能直接念字,而是通过文字理解创作者的感情,并对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全面理解,将稿件的内容转化为“自己说的话”,用自然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如同稿件在眼前,如同内容的意境在眼前,犹如身临其境。例如:在朗诵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在创作之前,需要对其创作的背景进行了解,《声声慢》是李清照在南渡后创作的作品,属于晚年时期的作品,靖康之变后,此时李清照的丈夫因病去世,金兵入侵,李清照在安葬丈夫以后,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此期间,她所藏之物丧失殆尽。李清照此时面临的是国破家亡,丈夫去世,自己颠沛流离,而亡国之恨、丧夫之哀、流离之苦涌上心头,因此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在朗读期间,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人有无数的哀愁全部用上心头,有无线的凄凉、孤独,整首词朗诵期间,基调是悲凉的,朗诵者犹如孤身经历颠沛生活,独自一人触景生情,喝酒而不抵夜晚的寒风,看到南飞的大雁,想到自己形单影只,自己与大雁均来自北方,但如今已不认识同乡。看到满地黄花枯尽,而自己无心赏花,如今花落满地,何人来惜花赏花,独自守着窗户,依然不见天黑,而在黄昏时分,雨声滴滴,雨滴犹如滴在自己的心上,满心的愁苦,怎能用一个愁字来形容得了,满腔的愁苦也无人可说。

2.2意境营造的技巧

首先,意境营造讲究虚实相生。在我国传统艺术创作期间,虚实结合的创作技巧运用的非常广泛,而在朗诵艺术方面,可用声音高低、快慢等进行营造,并且也可以通过朗诵者的语言、情感共同营造意境。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整首诗用“满、低、舞、啼”四个字来展现,要体现出花的多而充盈,以及花朵压枝头的垂感,一番花团锦簇的景象;用“舞”体现了蝴蝶的轻盈之感,蝴蝶绕花翩翩起舞,既轻盈又美妙;而“啼”体现黄鶯鸣啼,声音清脆入耳,令人赏心悦目,因诗句的抑扬变化,也体现了视觉、听觉的转换,在朗诵期间,声音有高低起伏,体现节奏的美感。

其次,需要情景交融。朗诵艺术是将文字转化为语言艺术,并且让观众不仅欣赏声音的美感,同时也能在面前具有画面感。在朗诵艺术创作期间,需要情景结合,不仅要具备饱满的感情,同时也需要具备丰富的画面感,情与景结合,能够描绘出丰富的景象[6]。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犹如一幅画,体现了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作者置身大漠,黄沙漫漫,一望无际,沙漠中没有一丝的云影,也不见任何草木,举目远眺,只见一缕青烟直上青云,让作者感受到在荒漠之中还有一丝的烟火之气。此时,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在水面上,在水中倒映出一轮红日,具有雄奇瑰丽之感。整首诗是雄浑壮阔的,因此在朗诵艺术创作期间,需要朗诵者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情景交融,体现了朗诵艺术作品创作感情的饱满。

结束语

因朗诵艺术意境营造需要结合创作内容进行把握,需要播音员或者主持人对创作的文字内容进行深入体会,不仅要了解创作内容的背景,以及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同时还要将自己置身其中,为观众再现情景,同时朗诵者需要通过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方式,对文字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用声音语言将文字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参考文献:

[1]刘宇.朗诵艺术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公关,2019(10):61+63.

[2]耿博超.论朗诵艺术意境的营造[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8):76-77.

[3]王红伟.论播音主持艺术中朗诵艺术意境的营造[J].西部广播电视,2019(05):158+160.

[4]陆崇马.朗诵艺术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8,2(30):206.

[5]李江.关于朗诵者朗诵与诗文作者朗诵的比较分析[J].今传媒,2018,26(07):126-127.

[6]于程鑫.论播音主持艺术中朗诵艺术意境的营造[J].传媒论坛,2018,1(08):158+160.

猜你喜欢

播音主持
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如何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
论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