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环境治理研究

2020-07-06李文熠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乡村振兴农村

李文熠

摘要: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切实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存在很多问题,要针对农村环境治理的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进行农村环卫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把好“环卫体系关”。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环卫体系

我国是一个农村地区广阔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新时期以来,农村工业化不断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经济支持,同时也为农村地区转移剩余的劳动者做出卓越贡献。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然而,工业化也导致了农村环境的不断破坏,许多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农村面源污染不断加重、饮用水水质恶化、畜禽养殖污染扩大。长期以来,我国在城乡发展过程中过度强调经济增长,轻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方面,城市将污染源不断转移到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另一方面,很多村庄环境治理处于“垃圾处理靠风刮、污水处理靠蒸发”的非规范化的状态,尚未建立环境卫生设施。农村环境问题和环境治理的弊端不仅危害着农村居民的健康和利益,而且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的实现。

一、农村环境治理中环卫体系的重要性

“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体系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即中心事物。”①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支撑。“环境治理,是指针对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引起的对土地、水资源、大气等一系列的资源的污染破坏而采取的预防与治理措施。”②环境卫生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占着很大比重,且居于重要地位。而国际组织通常把加强环境问题治理、促进国民健康水平提升作为一个国家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加强环境治理,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创建清洁、安全、美丽、温馨的良好环境,就是要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污染源,从根源上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确保公共环境卫生的质量。

长期以来,城市、工业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文物保护区等经济发达区域是国家的环保工作重点地区,忽视了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然而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因此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工作也是不能忽视的。

“建立环境卫生体系是为了谋求良好的、卫生的公共环境状态所实施的一种过程管理,是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技的以及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等手段来实现良好的公共环境卫生状态。”③建设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环境治理体系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极具建设性意义。

二、农村环境治理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损害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尽管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目前的农村环境治理仍存在问题。

(一)农村传统环境治理机制不完善

在一个系统中,机制就像一块基石,发挥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有了完备的机制,才会对理想的现实状态下的系统的不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农村传统的环境治理机制存在固有的弊端是造成我国目前环境治理的难度高的重要因素。

1.农村环境治理主体相对单一

在农村传统的环境治理机制中,政府作为发挥环境治理作用的主导者,承担着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居于核心地位。国家对于农村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激励或强制机制尚未建成,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村镇企业忽略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生产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不断出现。

2.农村环境治理缺乏合作机制

当前我国城市各方面不断发展,但同时城市污染也在不断加剧。“城市污染不断通过水源污染、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向乡镇农村转移,而农村环境污染又通过相似等途径影响到城市。”④环境污染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不断循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民生活的一点一滴。环境问题是由多个地区、多个环节共同导致的,仅仅依靠某一地区的治理是不够的。农村环境治理缺乏合作机制导致我国环境问题出现跨区域的连片污染。

3.农村环保机构及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乡镇及农村环境保护机构数量较少,环境保护资金严重短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规划不够完善,环保宣传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同时,环境监管体制不合理,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4.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欠缺

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还未出台专门关于农村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相关的法律条文,环保工作无法可依。不管是在宪法层面还是法律保障层面,对于中国公民的环境权利也只是做了原则上的规定,并未落实到实质上。

(二)农村环卫基础设施与技术缺失

“基础设施是保障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是社會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⑤我国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与技术的缺失导致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得不到及时治理,日益突出,环境治理艰难。

1.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滞后

目前,中国农村环卫基础设施不齐全,环境卫生体系建设发展不足,只有少数村镇有环卫基础设施,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建立专门的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处理系统,偏远的山村地区甚至没有垃圾处理站等基本环保设备及环保系统。而且我国农村地区大多没有建立完善排水系统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山沟和偏僻的路边成为天然的垃圾厂,废弃物、废水乱排乱放至河流河渠,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农村环境。很多农村规模小且分布零散,难以进行统一建设和管制。

2.农村居民合理生产技术意识缺失

农民缺少先进合理的农业生产技能技术的教育,对于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知之甚少。即使知道农药和化肥施用过多会污染环境,可由于不使用农用化学品又无法提高产量,在没有相应的生产技术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污染环境,这种破坏并没有得到提前预防。

3.农业污染检测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仍无法对农业生态与环境的未来趋向做出综合全面的界定。尽管我国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已组织了大量的研究活动,但并未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监控检测措施,更没有建成系统的监控检测体系,在农业污染治理技术上存在很大欠缺。

(三)农村环境资源产权与补偿措施不到位

我国农村基层环境卫生机构的实际权力较小,而且管理的范围较小,环保机构权力分工不明晰,不能高效地贯彻落实环保法规、政策等。而且这些机构通常只是针对经济发展中的工业污染的指标进行监督,对农业生产方面的污染很少涉足,在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方面缺少实践经验。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产权不够明晰,以及我国环境保护法中尚未对公民的环境权利做出明文规定致使农村的资源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公共隶属性”。加之城市与农村的二元治理结构导致城市与农村在承担环保责任与获得资源利益的程度上出现严重的分化和不协调机制。

三、不断推动农村环卫体系建设

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是一项涉及多机构多层次的复杂工程。由于农村环境问题涉及多方面、多角度,具有极大的差异性,采取具体措施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進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必须积极地推动农村环卫体系建设,为环境治理打好基础、做好保障。因此,要对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以高度关注,加快建设和完备农村环境问题治理体制机制,加大环境卫生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从源头及时有效的开展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工作。

(一)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1.健全农村生态文明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构,建立跨部门、多层次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在中央,设立对应的职能管理机构,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明晰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范畴的职能。在地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基层机构建设,提高农业基层资源管理能力,支持发展农村基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民间组织,逐步提高地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

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治理的立法和执法工作。明晰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执行体系,加强司法保护。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和农业生产管理综合执法建设。健全环境污染和破坏监督,切实增强环境保护社会监督。

3.实行农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深化农业产品资源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体现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⑥坚持落实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谁付费”的原则,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追责制和环境污染破坏赔损制,对于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人员做出严厉处罚。

(二)创新农村环境保护技术体系和服务方式

1.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技术体系

基于农业生产全过程和农村环境的特点及环境治理的现状,研究开发合理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开发前资源节约型技术、产中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后污染治理型技术,使有效合理的技术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开发农村资源高效使用技术,开发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化肥、农药高效使用技术,研发可降解农膜,提高水土保持和污染处理技术,严格贯彻落实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卫生要求。

2.创新农业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服务机制

以村镇及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加强环境保护技术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经费保障制度,创新推广服务模式。开展机构人员技能培训,提升机构成员素质,提高机构办公能力。采用多种方式为农村资源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能技术服务。扩大农村环境保护技术服务覆盖范围,促进农业资源管理和农村环保到田间到农户。

3.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基于农村环境问题,加大对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的投入力度。“按照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并重的要求,调整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新增补贴向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倾斜。” ⑦

(三)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

1.政府发挥投资主导作用

作为一项公益性极强的事业,环境保护责任主体繁多,分工负责,投资收效慢,必然要由政府占据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适当加大农村环境保护人力物力投入力度,加大农业资源的管理建设,推广农村生态环保技能技术体系建设,推广生态文明和环境卫生综合建设。

2.拓宽农村环保投入渠道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高投入、收效慢的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较长的运作周期。要引导和支持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共同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不断探寻发展农村环保机制,鼓励开展农村环境多方治理。

3.开展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项目

围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已有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现状,适当加大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项目的力度,提高农业资源集约使用程度和利用率。针对农村环境建设的不同方面,创造性地提出农村环境保护新方案、新规划。

总之,当下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环境环境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方式,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注释:

①段碧华.新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2.

②刘少华,刘宏斌,余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政治治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82.

③梁涤坚.中国新农村环境法治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358.

④李永峰.环境基础科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601.

⑤王淑良,岳昕.关联基础设施系统脆弱性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4):976.

⑥刘尊梅.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选择与制度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70.

⑦屈志光,陈光炬,刘甜.农业生态资本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4):81.

参考文献:

[1]杨恒山,邰继承.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魏佳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化解之道[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张建民,张贡生.新农村建设论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4]谷树忠.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吕军,侯俊东,庄小丽.两型社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6.

[6]张战,李永红,桂莉.中国农村竞争力[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乡村振兴农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