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当代启示

2020-07-06苗瑞宇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关键词:当代启示马克思

苗瑞宇

摘要: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发挥着时代价值。本文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论渊源入手,叙述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和超越以及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影响;并从马克思著作角度划分萌芽、初步形成、进一步发展到成熟四个阶段介绍了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历程;通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分析得出对当代的启示,即第一有利于完善当今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二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有利于培养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如今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期,面对“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上,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当代启示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论渊源

市民社会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那时的学者们最早开始对市民社会进行研究。但是真正使用“市民社会”和“国家”这两个概念的是黑格尔,他把市民社会和国家两个范畴相分离。而后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已有成果进行批判和超越。马克思在读大学期间受黑格尔影响较大,起初是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后来成为了青年黑格尔学派中的一员,再后来收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转向了唯物主义。

黑格尔的理论逻辑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因为他认为国家代表公共利益,市民社会代表私人利益,公共利益决定私人利益,所以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看似逻辑严密,很有道理,但是黑格尔忽视了当时的社会性质和阶级利益分化的实质。国家不过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代表着统治阶级的私人利益,而并不是黑格尔所理解的公共利益,他还把市民社会到国家的过渡说成是客观精神发展的结果,也就是后来被费尔巴哈所批判的:黑格尔的国家观犯了主客体颠倒的形式错误。所以黑格尔哲学对当时德国历史问题的分析是一种形而上的观点。黑格尔唯心主义所倡导的理性国家观注定是空想。

其次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地位,并且重新确立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一观点对于马克思思想转变起了巨大作用,给了马克思启发,费尔巴哈虽然没有直接阐述市民社会理论,但是却在马克思研究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中和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市民社会的发展和以往的任何一种理论一样,都有其产生的一系列过程,笔者在此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研读大致把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于其市民社会理论就显露出来。在马克思大学期间,是一个青年黑格尔主义者,但是他又没有被青年黑格尔派同化,反而是对黑格尔哲学中的理性产生怀疑,马克思批判继承黑格尔哲学的相关理论,侧重于对真理的客观性和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把自己本身的理性作为一种矛盾的东西得到化解,求得统一。

2.初步形成阶段。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在马克思发表文章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个论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得出了市民社会的决定作用,体现了马克思向唯物主义转变的发端,并且初步阐发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正式开始了对市民社会的研究。

3.进一步发展阶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当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大量阅读有关政治经济学的文献,揭示出资产阶级本质和异化劳动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私有财产的深刻批判,提出的异化劳动为唯物史观的创建起到补充作用,并且对无产阶级革命作出了解释。在《提纲》中,马克思认为,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中的人才是市民社会中的人。可以看出马克思已经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4.成熟阶段。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两篇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率先明确了“物质生活条件”这一概念,并且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这一问题上明确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2]这一唯物主义的核心原则。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要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

三、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其目的是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最终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虽然市民社会在狭义上就是资产阶级,但仍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民社会对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的社会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次,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产生的一个条件,市民社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马克思把市民社会的本质概括为“物质生产关系的总和”,也就是在一定意义上把市民社会界定于经济领域内。市民社会产生以后,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需求不断增长,政府的垄断相对来说阻碍生产力的正常发展,市民社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国家减少对市民社会的干预,扩充市场经济自由发展的空间,一定意义上就能引导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最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有利于培养我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市民社会是构成国家基础以及任何其他观念上层建筑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意识上的反映。但是社会意识不是被动形成的,它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塑造者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于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当然社会意识也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发展,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册[M].北京:商務印书馆,198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范扬、张企泰译.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6.

[4]林钊,谢倩.法国大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72~78.

[5]刘奕含,宋婷婷.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知与行.2017(5):17~21.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毛泽东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