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人才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2020-07-06彭瑞良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关键词:解决措施高职院校

彭瑞良

摘要:人才兴,百业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的培育离不开学校,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为乡村培养人才责无旁贷。但高职院校在培养乡村人才时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与产业不对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等。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要目标,高校需积极调整专业方向,设置与产业对口专业,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等,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乡村人才振兴;高职院校;解决措施

一、乡村人才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这为乡村人才振兴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培养乡村人才时却遇到一些困境。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不完全对口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离不开,行业用得上”而设立。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要求越来越高。而基于学制、师资、技术、实验实训条件等限制,高职在人才设置方面虽然做了大量调适工作,但与乡村振兴对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紧、不深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政、行、企、校的合作不断深入,“实验班”、“订单班”、“顶岗实习”、“大国工匠工作室”等花样不断翻新,数目不断增多,多类职教联盟不断涌现,但基于多方面原因,大多是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一头冷”,学校、政府热,企业、行业冷。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多

人才的培育离不开教师,培育紧贴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的紧俏人才,更离不开既有专业理论能力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但因受传统“五维思想”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遴选机制不科学,准入门槛过高。导致一些低学历、高实操能力的“土专家”、熟练技能人才被拒之门外,再加上对现有教师再培训的周期长、部分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视度不高、对实践培训投入不够等因素,导致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的能力减弱。

(四)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技术性不强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专业设置以及提升校企合作质量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1]类型教育理念下,部分高职院校仍未脱“普教化”思想,在管理理念、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考核评估方面借鉴本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重学轻术”、“重科技、轻人文”,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考核仍以“知识考试”为主,采用以理论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考核。在对学生就业引导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上的教育引导不到位,没能够让学生对涉农工作有系统完整的认识,导致学生对“三农”情感的缺失,也就不愿意从事涉农相关工作。[2]

二、乡村人才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出路

(一)以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为着力点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出台,乡村振兴逐步推进,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成为趋势,绿色农业及特色农产品行业发展潜力较大。另一方面,“三农”问题已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发展的突出问题,而破解“三农”瓶颈问题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人才问题,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且呈现多元化特点。需要大量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总量的增加,还有结构及层次上的拓展。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调整而转变专业、学科设置,“产业发展对学科結构起决定性作用,学科发展对产业升级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反作用。”[3]按照立足办学实际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培育足够的扎根基层、服务乡村发展的紧缺型人才。

(二)以校企深度融合契入点

为了使培养人才适应乡村振兴需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一是加大对实验室、实训基地的投入,保障实验室材料、实训设备、设施;二是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紧密合作和互动,就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开展全面的育人实践;三是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厂中校”、“校中厂”,让学生在学中做或做中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三)以强化“双师型”教师培训为着眼点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适应新形势对复合型教师的要求,除了掌握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强化“双师型”教师培训。学院需创造机会,加速师范生与技能型教师互学互帮机制,邀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工程师、劳模、大国工匠等走上讲台,教师下企业锻炼、参加专业培训等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以技能型人才培育为侧重点

依据职教20条,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4]高职院校要提升乡村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结合国家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依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导向,新设或改设专业,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在国家政策范围内,降低招收标准,采取面试等方式有针对性的招收贫困农民及子女就读;专业设置方面,在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方面多思考,结合学校特色,因地制宜,设立电商、旅游、畜牧、水产养殖等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上,利用农闲时间、周末、送教上门、线上+线下授课等灵活多样的培养形式;建立以学习者就业为导向的结果评价与过程成长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将教学要素的主观满意度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工作成果评价结合起来,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5]

参考文献:

[1]于禾,尤伟,乡村振兴战略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与优化[J].《人才培养》2019(10):43-45.

[2]程华东,惠志丹,乡村人才振兴视域下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农业教育2019(6):34-37.

[3]刘畅.基于产业发展的高校学科结构优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1(8):46-49.

[4]http://www.hnflc.cn/NewsDetail.aspx?nid=20190227151456471551.

[5]梁靖婧,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以湖北省为例[D],长江大学,2019年4月.

猜你喜欢

解决措施高职院校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