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的伦理叙事

2020-07-04李勇斌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叙事思想政治课伦理

【摘要】从叙事学角度看,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核心内容的伦理叙事,培养“有立场、有担当、有自信、守规则”的现代公民。伦理是思想政治课的价值目标,叙事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策略包括:真实生活是基础,道德思辨是关键,主体在场是保证,教学审美是手段。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的要求是:从“个体叙事”走向“家国叙事”,从“压迫叙事”走向“解放叙事”。

【关键词】伦理;叙事;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5-0076-04

【作者简介】李勇斌,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江苏苏州,21501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普教立项课题“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政治课师生主体融入的教学优化行动研究”(D/2016/02/135)的研究成果。

叙事在本质上是对人类生命的感悟和生活经历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汀阳教授认为“一种叙事,也是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一种实践性的伦理构想”。伦理叙事是人们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以创造价值和意义的活动。作为德育课程的思想政治课承载着马列主义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宏大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课程载体。从叙事学角度说,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核心内容的伦理叙事,培养“有立场、有担当、有自信、守规则”的现代公民。伦理是思想政治课的价值目标,叙事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手段。

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就是要将学科知识还原成具体的道德事件和鲜活的伦理故事,从灌输理论知识转向讲述中国故事,通过叙事的教学方式阐释知识背后的伦理诉求和道德意蕴,彰显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构筑意义世界奠基。这也与笔者一贯践行的思想政治课基于个体生命故事的“有我之境”的教学主张相契合。本文以笔者执教的哲学生活公开课“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副标题:堂弟的爱情保卫战)为例,探讨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的策略和要求。

一、课例展示

【第一幕】爱的惆怅

导入:今天老师想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现代爱情故事,故事名字就是本课的副标题:堂弟的爱情保卫战。堂弟出生在农村,家境贫寒,大学毕业后在城里一家企业当技术员。堂弟的恋人叫小丽,是他的大学同学,是一名外企文秘。两人感情很好,工作后准备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堂弟第一次去小丽家却不欢而散,原来小丽的母亲一心想让女儿找个有钱的“金龟婿”,嫌堂弟是农村人、工资少。故事就到这里,我想用三句话做个小结:堂弟是个农村人;准岳母瞧不起农村人;准岳母阻止女儿继续与堂弟交往。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三层内容涉及教材中的哪些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区分概念: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第二幕】爱的抉择

师:准岳母以“为了女儿幸福”的母爱名义开始实施“棒打鸳鸯”计划。先是苦苦哀求女儿,劝其分手,接着将女儿锁在家里,不让她与堂弟见面,甚至还带了一帮人跑到堂弟家里大吵大闹。面对这种情况,堂弟一家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父亲劝他放弃,弟弟叫他坚持,母亲无所适从。

问题讨论:面对这场爱情剿灭行动,堂弟应该坚守爱情,还是选择放手?

结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其观点结论往往是不一样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师:堂弟最后选择坚守。为了保卫爱情,为了婚后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了证明自己、赢得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堂弟与小丽辞去原来的工作,一起到经济发达的昆山谋求发展。就这样两人在一所陌生城市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他们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经营自己的爱情小屋,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展示相关照片)

【第三幕】爱的反思

师:我的堂弟是幸福的,可是历史上有多少“堂弟”与“小丽”的爱情遭遇风吹雨打,落得劳燕分飞。(投影贾宝玉与林黛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图片)

问题讨论:为什么贾宝玉与林黛玉、梁山伯与祝英台不能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呢?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另一个特征是什么?准岳母“棒打鸳鸯”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师:在堂弟与小丽的爱情之旅中也曾经出现过分歧。特别是这样一则新闻,让两人谁都说服不了对方。

播放视频:“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消防战士尹艳荣英勇救火,献出年仅25岁的生命,也永别了新婚12天的妻子。堂弟的评价是“真英雄”,小丽则认为是“缺少家庭责任感的鲁莽行为”。

学生辩论:英雄行为还是鲁莽举动?

师小结:双方观点都具有合理性。堂弟是站在国家人民立场,小丽是站在个人家庭立场。这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所谓“有国才有家”。但是,两者在特定情况下也会有矛盾冲突,比如火灾事故中,消防队员的个人家庭利益与国家人民利益就会产生冲突,这时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只能是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这里不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見智”,必须旗帜鲜明,否则,战场上军人临阵脱逃、地震中教师都像“范跑跑”那样夺路先逃。所以我的结论是:英雄行为。

结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

【第四幕】爱情的十字路口

师:堂弟与小丽虽然出现上述分歧,但并没有影响两人感情。两人事业发展不错,不仅还清了房贷,还买了汽车,堂弟的高级工程师证书刚刚到手,小丽的母亲也慢慢接受了堂弟。在我们这个时代也出现过这样的爱情选择,比如“非诚勿扰”节目中一位女嘉宾曾说: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问题讨论:“宝马车里的爱情”与“自行车上的爱情”,哪一个更有可能幸福长久?(播放背景音乐:舒曼《爱的浪漫曲》)

教师寄语:七彩爱情多缤纷,人生选择须清醒。时代潮流不可挡,人民利益放在心。拜金享乐无正果,齐心才能同船渡。

二、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的教学策略

1.真实生活是基础。

真实是叙事的根基。伦理叙事与文学叙事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叙事场景的非虚构性。伦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理解。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必须建立在道德事件客观真实的基础上,真实的生活是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的逻辑起点。本课以“堂弟的爱情保卫战”为主线,设计了四幕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教学情境,真实地记录了一对年轻人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如此,在知识教学中融入爱情伦理道德教育,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为了增强叙事的直观性和可信度,笔者按照叙事节点先后呈现几幕场景,课堂教学就像播放家庭电视剧,叙事场景清晰,人物形象生动。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课伦理故事的“真实”,不是外在于教师的遥远而纯粹的客观事实,而是“以我观物”的真实,是教师本人的亲身经历与切身感受,是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将课程知识与教师经验勾连起来,教师既是伦理叙事的主体,也是伦理故事中的主人翁或见证者。可以说,真实性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针对性和亲和力的基础。

2.道德思辨是关键。

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促进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提升和道德甄别能力增强,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关系形成。学生的道德生长是内发的,不是靠外界灌输形成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强化道德思辨,设计具有一定两难困境的道德难题。为此,本课结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教学内容,针对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提出了“中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爱情价值观”这一话题,呈现三则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性的爱情价值观,即堂弟的奋斗型爱情、消防战士尹艳荣为国捐躯的奉献型爱情以及节目中女嘉宾的拜金式爱情,设计了两个具有一定思辨性的道德难题“尹艳荣救火是英雄行为还是鲁莽举动”“宝马车里的爱情与自行车上的爱情,哪一种更有可能幸福长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立足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分析和反思拜金主义爱情观、脱离物质基础的爱情至上的唯爱论以及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爱情观等。这样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的道德难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为学生未来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提供参考。能否创设“两难情境”与思辨性议题,既是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的关键,也是政治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

3.主体在场是保证。

叙事包含着叙述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自己的情感体验。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是教师个人基于人生经历的生命言说和伦理思考。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要实现立德树人的课程任务,教师必须主体在场,即叙事中彰显主观性和评价性,将教师自身道德主张和价值判断贯穿知识教学。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中,每一个情境的呈现,每一个人物的出场,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不仅是认知工具和教学手段,而是教师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的真实记录。本课教学中,堂弟是故事主人翁,教师是见证人,堂弟的故事始终在教师主体精神的观照下进行叙说。如针对“尹艳荣救火是英雄行为还是鲁莽举动”的辩论,教师的总结旗帜鲜明地摆明立场、指引方向;教师课堂寄语对于教学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整个课堂教学在叙事中夹杂议论与抒情,具有浓烈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

4.教学审美是手段。

立德树人与立美育人是密不可分的。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伦理道德的形成离不开“诗教”和“乐教”的审美熏陶。伦理道德教育要想深入人心、触摸灵魂,必须依赖和立足于一定的审美感知,如第四幕“爱情的十字路口”讨论,选用舒曼的音乐进行心理暗示与诱导。借助审美感知促进学生道德生长,是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的直接有效手段。

三、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的要求

1.从“个体叙事”走向“家国叙事”。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处在社会关系重叠交错的联结点上,不是脱离社会关系的“无根”自我。思想政治课基于个体生命故事的伦理叙事,不能纠缠于个人恩怨情仇和道德是非,而要引导学生走出“小我”天地,在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诸多关系中,提升道德境界,涵养家国情怀,认同并践行中国传统伦理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作本文期间,恰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这一特殊时间段,涌现了许多具有价值引领的真实事件,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善于挖掘这些事件的教育价值,将其作为伦理叙事的教学素材,更好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2.从“压迫叙事”走向“解放叙事”。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指出,道德控制和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课伦理叙事不是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代言人的道德说教,也不是道德绑架和伦理作秀,而是基于师生个人生活和个体经验的伦理对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叙事的主体,是道德事件的发现者和叙述者;學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道德伦理的探究者和建构者,师生双方是平等的“我和你”的主体间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从灌输训诫的压迫叙事走向平等对话的解放叙事,才能激活学生的道德经验,促进道德学习真正发生。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也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知识教学到伦理叙事,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落实“八个相统一”的积极尝试,也是笔者“有我之境”教学主张的深化与发展。

猜你喜欢

叙事思想政治课伦理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