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阅读教学

2020-07-04薛霏霏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主题意义

【摘要】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不仅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意义语境,而且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与自我”主题下的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意识并指导行动,体现了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育人本位的核心思想。本文通过一节“情绪”主题报刊阅读课探究如何以“人与自我”这个主题为引领,设计和开展英语学习活动。

【关键词】人与自我;主题意义;阅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5-0048-04

【作者简介】薛霏霏,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08)教师,一级教师,全国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具有‘中国心智的国际化人才中学培养模式研究”(DHA190432)的研究成果。

一、英语教学融入“人与自我”主题的重要意义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语教学应该是教授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与树立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学科教学,其育人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语言活动所围绕的主题范畴、教学文本所携载的文化内容密切相关的。[1]主题语境作为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之一,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其中“人与自我”涉及“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等两个主题群下的9项子主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创设“人与自我”的主题语境旨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成长的向往,让学生在学习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成长中形成完善的人格。认识社会、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是高中生的应然行动和必然追求。[2]

二、英语教学融入“人与自我”主题的三个层面

程晓堂认为,“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是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的,即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通过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获得、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建构多元文化视角。”[3]新课标也指出: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基于该主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學习,帮助他们建构新概念,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因此,我们可以从建构知识、形成意识、付诸行动三个方面探究主题,开展教学。

1.围绕主题建构知识。

进行“人与自我”主题的探索,学习与该主题相关的知识性内容是基础。有教师可能存在误解,认为只有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两大主题下才有较多的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如了解不同的民俗、传统和历史,环境保护,灾害防护等等。实际上,在“人与自我”的主题下也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文本了解不同地区的学校生活、学习生活的客观规律、个人发展规划等等。我们的教材上也不乏这样的话题———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第一模块第一单元就从school life入手介绍不同国家的学校生活;第六模块中通过介绍相声来倡导大家多多微笑,健康生活;通过让学生阅读访谈录探索幸福的密码;以及第十一模块中介绍大学生活、未来发展规划的文本都给学生提供了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丰富语境。通过英语学习并建构起如何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基本知识是体现英语教学“人文性”的重要方面。

2.深入主题形成意识。

所有知识的学习和建构都是为了内化成一种自觉的意识。相比知识的积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是“人与自我”主题探究的更高层面。这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基于对知识的理解,看到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人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家关注的首要问题,建立于3000多年前的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石碑上清楚地刻着这样一条铭文———“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由此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要求人首先要认识自我,他把人对自身的自然属性的认识转向了对人的内在精神的认识。他提出人的本质是灵魂,而灵魂的特点就是精神和理性。在“人与自我”这个主题下,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英语学习活动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形成自我认识的理性。

3.超越主题知行合一。

将积累的知识内化为意识,最终要外化为行动。学生要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形成的意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可以围绕特定的主题设计真实的活动,发展学生的责任担当与行动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三、英语阅读课探究“人与自我”主题的课例展示

笔者在《21世纪学生英文报》上选取了三篇以“情绪”为主题的文章:第一篇通过“美国宇航局招募幽默宇航员”这则消息,阐述幽默和微笑在宇航员进行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篇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强颜欢笑也可使人开心;第三篇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有喜极而泣的情绪反应。通过仔细研读文本,抓住文本间的逻辑联系,笔者进行了以下的课堂设计。

1.引入主题,建立新知,联系自我。

Q1:What do you expect to read with a front page picture and headline like this?

教师通过醒目的封面图片和标题引导学生猜测文章内容,有趣的图片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已有的关于宇航员的图式被激活。

Q2:Why is NASA looking for a joker?

通过阅读,学生建立了新的认识———原来幽默和微笑对宇航员是如此之重要,原有的图式发生了改变。阅读过程中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建立了联系,并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了重组,学生建立了新的知识结构或新的图式。

Q3:Can you use your own experience to show that smiling/laughing once helped you or influenced you?

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畅谈微笑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从一篇有趣的时事新闻报道进入主题,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在这一主题下有话想说,也有话可说。

2.拓展主题,鼓励批判,反观自我。

Q4:Smiling has a huge power. Will you still smile if you feel unhappy?

引入新的情景,在阅读第二篇文本前制造思考点,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找寻作者的观点,提高阅读的主动性。

Q5:Will you follow the scientific findings?Will you fake a smile if you feel blue?

学生通过阅读,继续获取新知———强颜欢笑也可使人开心。通过科学报道了解自我:大脑感知到嘴角肌肉的上扬会释放让人感到开心的荷尔蒙。教师将阅读前的问题再次抛出,希望学生能够反观自我,结合实际情况给出自己的回答。此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联系自我,做出自己的选择。

课堂上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回答有:

S1:Yes,I will force a smile even if Im unhappy. Because Im an optimistic person and I believe smiling can help me go through the difficulty. And according to the report,smiling is good to our health.

S2:I think its OK to have bad emotions. If I feel unhappy,I will cry or something.

S3:It depends. Sometimes Im too tired to put on a smile. But if I face an important person,I will smile to her and not pass on the negative emotions.

此时的英语课堂已经超越了语言本身的学习,学生继续拓展主题,审视自我,展現自我。

3.深化主题,启发思维,达成共识。

Q6:Have you noticed a very interesting thing?When we are happy,we not only smile but also cry. Why is that?

前两篇文本都是侧重幽默、微笑的重要性,第三篇文本围绕微笑的对立面———哭泣,科学地解释了人们是如何应对极端的情绪。学生通过不同的方面了解自我,积累了更多的知识:我们的身体会用消极的方式对待积极的情绪,也会用积极的方式对待消极的情绪,这是为了达到一种平衡。

Q7:What do the findings mean to you?

学生通过对三篇文章的比较阅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自我认知。启发性的问题继续激发学生联系自我进行思考。课堂上对于学生生成性的回答,教师及时追问会帮助学生擦出思维的火花。

S1:We should have the neutral feelings.

T:Neutral feeling?What kind of feeling is neutral?

S1:You dont need to be too happy or too sad.

T:You mean we dont need extreme feelings. Do you agree with him?

S2:It would be extremely boring if you have nothing on your face,you are not smiling or crying. I learn from the three articles that have to smile more,because it can spread happiness. Passing on positive energy is very important.

T:I agree that we have to pass positive energy to others. But what will I do if I have those negative emotions?

S3:I will just keep those negative emotions to myself. I dont want my parents to worry about me.

T:You are so thoughtful. Then how do you deal with them?

S3:I eat a lot of snacks.

T:Wow,eating snacks can help you relieve those feelings. Have you wondered that we need to find a way to stay away from those negative emotions?

猜你喜欢

主题意义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利用教材提示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的能力
A Study on Tragic Theme of Desire under the Elms
围绕主题意义探究聚焦核心素养发展
汉译英中释译策略应用试探
《天路历程》中象征意象探析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
小学品德课堂主动参与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