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与运用研究

2020-06-29蔡媛媛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蔡媛媛

【摘 要】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和运用问题情境活动,能够创建既严肃又活泼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和运用做出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应用

尽管小学生都有着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但是在思维拓展和解决问题的环节中还是感到很吃力,并且学生思考都具有形象化特点,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这样的情况,以关联性的教学措施实行教学,要想保证具体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就可为学生实行问题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符合学生形象化的思考特点,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展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从而体现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学生实行趣味化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其学习专注力,而且也会明显促进其继续探索问题的热情。而教师就需要结合这样的考虑,以相应的方法设计和运用问题情境,以提高学习专注力和探索问题的热情,并促进其在热情、充分探索中强化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水平。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融入趣味性问题情境,促进其专注于对知识的深化探索中,并从情境再现中轻松解决问题。创设标准合理的问题情境,还能激发学生探讨各项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自身兴趣的驱使下深入分析各项数学问题,帮助学生通过数学问题了解到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降低小学数学教学难度,借以保证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如果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问题情境解决学生思维问题,继而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稳步开展。例如在《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向学生提问:“你们是否对公园内的各种大型游戏设施感兴趣?”学生会立刻回答“是”,之后教师就可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现大型游戏设施的样貌和游戏情境,使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提高学习专注力,接着,教师再向学生提问:“通过观看视频,你总结出了哪些信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建立乘法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会让学生快速进入问题探究中,此时教师就可向学生提问:“在玩飞毯游戏设施的游戏时,一个学生应收5元,9个学生应收几元钱?”同时在板书上列出乘法算式和答案。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会发挥联想并陆续发言提出问题,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给出答案。因为公园游戏设施是受学生欢迎的项目,因而学生在问题思考中,就都会体现出高度的热情,继而明显强化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二、创设操作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还应创设操作性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师从旁指导,保证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培养学生自身问题意识不仅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各项数学知识时初选思维混乱的问题,还能锻炼小学生自身发散思维,确保小学生能够根据各项数学问题自主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之后引导学生提出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问题,确保学生在各种类型数学问题的支持下,深入学习各项数学知识,以满足教育行业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例如在《垂直与平行线》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两根木棍,并提出问题情境:“倘若这两根小棍儿从高处落在桌面上,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图形?”之后引导学生将两支铅笔进行摆弄,并将所摆出的图形画在本子上,学生在画图时,教师就需要深入学生中间,给予其适当的点拨,学生在完成画图后,教师再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各自的图画进行研讨,并让各组指派一个学生来展示,在此过程中,如果有学生不同的画图,就需要再進行展示。在这样的问题情境活动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述出自身画图时的感受和收获,在准备片刻后,就会有学生发言:“从高空中落下的两个小棍会出现两种图形,即相交和不相交。”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学生讲解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看两线相交的样式,并请学生想象特殊相交的样式,此时,学生会涉及对量角器的使用,会总结出两线相交,会出现四个直角,此时,教师就可向学生说明这样的相交样式为垂直,并给学生讲解垂直线的概念。

三、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加强学生数学应用

在为学生实行教学时,教师必须要知晓数学教学内容都出自于现实环境,并作用于现实环境,需要使学生深切意识到掌握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体悟到探究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就需要从现实的角度考虑设计和开展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活动,并根据学生本身的条件、学情等融入相应的问题。如此现实化问题情境的运用可明显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使其以全神贯注的姿态进入问题探究中,从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增强。例如在《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一课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现一个生动的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周末,爸爸妈妈邀请了12个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让小明去超市买饮料,到了超市后小明惊喜地发现,超市正在做买三赠一的饮料促销活动,小明聪明地为每一位客人都买了一瓶饮料,那么究竟小明花了几瓶饮料的钱呢? 学生在解答这一问题时,并不会产生学习压力,反而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专注于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拓展,探究问题的热情也会明显被激发,从而在明显强化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和运用问题情境法,能够明显增强教学效果和水平,还能够明显增强学生思考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知识实践能力。而小学数学知识都具复杂性,使学生在思考中无法有效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更无法谈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条件、学情、发展需求等设计和运用相应的问题情境,从而简单化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J].学周刊,2016(23):82-83.

[2]洪全文.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48.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