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020-06-27梁露

求知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摘 要:班主任不仅是学校教育理念的推动者,更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及监护者。高中班主任具有较高的班级管理工作水平,对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因此,班主任需要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以缓解高中生的压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班级管理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历史渊源及特点,分析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供广大高中班主任参考。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5-624X(2020)06-0006-02

引 言

班级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相对较高,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对良好班风的打造及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学生群体价值观形成及性格塑造的决定性因素。纵观学生的学习生涯,高中阶段非常特殊,甚至可以说至关重要,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及具体工作的落实,对学生来说非常关键[1]。要想强化班级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水平,高中班主任有必要融入“以人为本”理念,而如何融入“以人为本”理念成为每个高中班主任需要正视、思考及解决的问题。

一、班级管理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历史渊源及特点

“以人为本”理念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而提出并且得到不断强化的理念,是现代教学管理理念的重要代表。“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在于认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推崇激励学生群体主动学习的崭新态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原了教育的本原内质[2]。

不过,“以人为本”理念并非现代的产物,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及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早在古罗马时期,著名的教育学家昆体良就明确指出:“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发掘每一个人的天赋,激发他们各自的特长。”按照这种逻辑,当时的教学方法普遍尊重学生的天赋,并借此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推动学生形成最适合自身的能力。布罗纳在其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中也强化推崇学生群体的智力情况,强化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布罗纳的理念中,直觉思维实际上是基于强化破解问题的程序而形成的思维。在此基础上,布罗纳不止一次提出,应该重新思考整合优化在用的教材、丰富在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后者的甄选,他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原则,那就是“动机-结构=序列-强化”,这个原则实际上也是其理念的精华所在[3]。

罗杰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他认为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有二:其一是培养持续学习的人,或者说打造持续学习的能力;其二是培养能适应具体变化态势的人,或者说打造足够的适应生活及发展的能力。汇总分析前人的相关理论及认识,我们可以对班级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特征进行初步归纳。对此,笔者认为,其一是实际上将学习管理的控制权与主导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具备对自己学习过程管理的主导权;其二是强化学生群体面对具体问题的应对能力,实际上是打造他们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系列问题的能力;其三是基于第二点明确的目标,在具体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多元素、复杂境遇及多重能力的组合应用,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其四是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进行重塑,还原其本原内质,即强化他们引导学生使用掌控学习管理的权力,而非直接代替学生掌控支配具体的学习过程,这要求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将工作重点置放在“引导”上[4]。

二、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虽然将“以人为本”理念有效融入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但是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师道尊严倾向过重

在部分地区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权威性非常高,他们在学生面前永远是板着脸的严厉形象,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太优秀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害怕而故意远离班主任,甚至在校园里相遇都绕道而行。这种看起来比较常见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用的重要障碍。如果学生走不出“严师出高徒”的理念束缚,而班主任走不出“打骂就是爱护”的陈旧思维,那么班主任就无法真正了解学生,更无法发掘学生的特长。

2.缺乏充分而有效的交流

因为高考等因素的影响,高中班主任在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重点关注两件事:一是表面良好的秩序;二是尽可能优秀的成績。对相当一部分班主任而言,这两件事甚至是其班级管理工作的全部。基于这种认识及思维,他们在推进班级管理工作中,要么很少和学生进行沟通,要么只和屈指可数的几个班干部有比较频繁的沟通,要么沟通的内容永远是听话及好好学习,沟通频率和深度都非常有限。

3.对“以人为本”的认知有限

部分高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对“以人为本”有一定的认知,在具体工作中也会有意识地应用。但大部分班主任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解比较片面,往往偏重于在教学或者学习过程中比较仔细地审视和分析不同学生的风格,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以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成绩。基于这种思维,部分高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只将学习成绩比较优秀或者有特长并有办法提升成绩的学生当作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对象,至于其他学生或者不予理睬,或者使其陷入令人恐惧的师道尊严中。

三、高中班主任应用“以人为本”理念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策略

1.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中班主任在推进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想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理念,首先应该有意识地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此,各地高中班主任,尤其是教龄较长及年龄较大的班主任,应该摒弃“师道尊严”意识,对班主任的权威定位进行重新认识;应该充分意识到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更像是朋友;在和学生进行接触时,不应使用命令语气,而应该尽量打造和蔼可亲的新型教师形象。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拉近和广大学生的距离,消除阻碍“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最大障碍。

2.践行全方位的充分交流

一般而言,班主任也是某一科的任课教师。但是,班主任在推进班级管理工作时,应该适当跳出任课教师的原本定位,跳出单纯关注成绩和分数的教师思维,将对学生群体的关注范围扩展到和学生相关的领域和事项中。在與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心理、生活、感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获得学生的实际信息,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另外,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同时,班主任也应该强化和学生相关人员的交流,尤其是和家长群体进行有针对性且高效的沟通,以便在更宽广的范围中了解更多和学生相关的信息,对班级学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样,一方面能让班级内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的学生,切实体会到被尊重和教师的关爱,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班级活动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能深层次地发现班级内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3.充分而彻底地尊重学生的个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较为成熟,其个人特色也基本展示出来了,个性斐然往往是高中生的标签和特征,也是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重点所在。对此,高中班主任应该摒弃以往将成绩作为评估学生的关键甚至唯一标准的思维,应该冷静而客观地审视不同的学生,通过沟通和交流,尽可能地发掘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对于善于也喜欢学习的学生,班主任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学习成绩一般,但组织、文艺或体育等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班主任应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同时灵活利用各种机会督促他们加强对学习的关注和重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更适合他们全方位发展的路径。

结 语

总之,为了确保高中生在实现人生升华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全方位发展,高中班主任应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意识地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在正视学生个体特点并对其进行客观审视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应对未来人生挑战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刘燕.“以人为本”的大学班级柔性管理模式[J].中国培训,2017(10):89.

杨晓磊,姜松梅.基于“以人为本”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战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42+46.

徐枭风,王涛.以人为本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16):159-160.

李爱军.高中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运用研究[J].甘肃教育,2019(06):37.

作者简介:梁露(1977.9—),女,广西平南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目前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高中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激励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