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锡林郭勒盟中心血站2017 年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0-06-23焦丽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0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责任心

焦丽娜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心血站,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0 引言

血液在采集、运输、制备、储存、发放 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报废,一般分为检测不合格报废和非检测不合格报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血逐年递增,减少血液的报废是血站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并加强血液报废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节约血液资源和降低血液报废率。本文对锡林郭勒盟中心血站2017 年1 月至12 月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后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 血站采集的血液资料 。全血及机采成分血采集后实验室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 ,其中有1 项阳性则视为不合格而报废。之后制备的发往临床的各种成分血液视为正常出库,因过期血、破损、渗漏、退血、标签不清、凝块、化验异常终止、非标示量、标本溶血等原因报废。

1.2 方法。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2012 版文件为判断依据。在休检征询、初筛、采血、运输、成分制备、检验、血液发放等环节中对血液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统计报告。分为检验不合格和非检验不合格。非检验不合格如下:过期血、破损、渗漏、退血、标签不清、凝块、化验异常终止、非标示量、标本溶血等。检验不合格如ALT、梅毒、HbsAg、抗-HCV、抗-HIV。

2 结果

2.1 2017 年血液报废总体情况。血站血液因非检测不合格的报废数占总数的 1.25%,低于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报废率3.02%,详情见表1。

表1 2017 年血液报废总体情况

2.2 2017 年血液检测不合格报废情况。血液报废原因统计在血液检测不合格报废原因中,主要是ALT 异常,占此类别总报废量的 55.32%,其次为 TP 阳性,占此类别总报废量的25.89%。血液中因过期而报废的比例最大,占此类别总报废

表2 2017 年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报废统计(U%)

表3 2017 年血液非检测不合格项目报废统计(U%)

2.3 2017 年不同血液品种报废情况统计,见表4。血液报废品种统计各种血液品种中红细胞制品报废最多,占总报废量的65.86%,其次血浆为,为31.25%。ALT 异常为最主要的红细胞制品报废原因,占43.88%,其次是过期,占14.47%。血浆最主要的报废原因是脂浆,占14.24%,破损是血浆报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血小板是报废率最低的血液制品。红细胞、血浆、全血、血小板的报废占比分别为 65.86%、31.26%、2.04、0.84%。

表4 2017 年不同血液品种报废情况统计(U%)

3 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献血方式由有偿献血转变为无偿献血,对献血者体格检查和血液的检测质量和检测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严格的检测标准势必造成血液报废率升高。在报废血量中,检测不合格338U,报废率为3.02%,由高到低为:ALT、梅毒、HbsAg、抗-HCV、抗-HlV。非检测不合格139.5U,报废率为1.25%,非检验不合格的占主要部分,由高到低为:过期血、破损、渗漏、退血、标签不清、凝块、化验异常终止、非标示量、标本溶血等。2017 年因检测不合格而报废的血液占总采血量的3.02%,远高于非正常检测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率(1.25%)。本调查结果显示,在报废的血液中,ALT 异常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TP 阳性、HBsAg 阳性。ALT 设定的正常上限是40U/L,相当一部分 ALT40-50 U/L正常人群被纳入不合格献血者。ALT 异常所占比例最大占报废量的39.16%,又是检测不合格报废血液的首要原因,这与其他地区的报道一致。引起 ALT 异常的原因较多,除了病原体及药物作用外,一些非病理性因素,如体重增加、剧烈运动、饮酒以及疲劳均可引起 ALT 增高。已有资料表明ALT 增高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但70%与输血传染病无关[6]。因此在无偿献血的招募工作中,在献血前应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使献血员了解献血前的注意事项,在饮酒、剧烈运动之后或疲劳状态下暂缓献血,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报废。另外,建议增加全血ALT 微量快速检测作为采血前的初筛项目,以及时排除ALT 异常的不合格血液,可降低因 ALT 不合格所致的血液报废。梅毒阳性以及HBsAg 阳性是检测不合格报废血液的两个主要原因,报废率分别为0.78%和0.38%。前者与我国性病发生率逐年上升有关[5],与献血者的个人行为和社会问题有关。再者,虽然本血站在采血前用金标试纸做 HBsAg 初筛检查,但由于胶体金试纸法敏感性较低,仍有很高漏检率。为有效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精准度,保障血液的安全性,国家卫生计生委通知要求全面开展血液筛查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作为最新一代的检测技术,通过对病毒的核酸进行扩增直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将乙肝、丙肝、艾滋病的窗口期从原来血清学检测的56 天、82 天和22 天分别缩短至31 天、23 天和10 天左右,极大降低窗口期感染风险。我中心血站已于2017 年度全面实现核酸检测,减少因此原因导致的血液报废。抗-HCV 阳性导致的血液报废率也较高,占检测不合格报废血液的3.85%。规范实验操作,减少人为差异,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本调查结果显示,2017 年非检测不合格血液(包括血袋破损 、标签不清 、血液过期等)的比例较大,这些血液报废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工作人员增强责任心及改进工作方法能改善此种状况。标签缺失,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成分血操作规程不规范。对此要加强工作责任心及成分血制备操作规程的培训。过期血主要是因医院用血计划改变所致过期。破损主要是血站收血、放行、发放、医院取血、溶解过程中滑落、碰撞所致絮状物多是溶解过程中水温达不到要求所致。对此,加强血站放行、收血、发放血液产品中要轻拿轻放,避免破损的产生,发血科应加强对医院输血科血液产品溶解过程中的培训和指导。

非检测不合格的品种血液中因过期报废所占比例最大(11.72%)。破损在血液制品中,血浆和红细胞都有发生。由于血浆是冷冻保存,冷冻后的血袋变硬变脆,韧度大大降低,运输过程中极易破损。对此工作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在血浆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杜绝或尽量避免血袋破损。红细胞制品破损主要是制备成分血离心过程中造成的。有研究者总结经验发现,空腔是导致离心血袋破损的主要原因,使用圆型离心杯,血袋形状与离心杯内桶较易吻合,因而破损率比使用方形离心杯低;另外血袋袋体面向旋转中心轴方向放置可减少破损。ALT 异常增高是红细胞报废主要因素,占红细胞总报废量的 43.88%。工作人员在采血前应当仔细询问献血者的饮食情况,对于因饮食因素不适合献血的献血者主动劝其延迟献血。红细胞制品的保质期很短,临床应用最多的悬浮红细胞保存期限只有35 d,而洗涤红细胞制备后只能保存24 h。血库必须储备一定的血量以保证急症患者使用,若库存血量未能被临床完全使用则造成血液浪费。

综上所述,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报废都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工作人员增强责任心、改善工作方法而避免或减少。因此,血站要进一步规范血液采集、制备、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教育工作人员加强责任心,在保证血液安全有效应用的同时减少血液浪费。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责任心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新常态下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乡镇高三学生责任心状况及与自尊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