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2020-06-21李桂兰

家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探究

李桂兰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的核心素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数学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怎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围绕如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核心素养;探究

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所必备的品质与能力,包括应用意识、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推理能力等。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贯彻,紧跟数学教学科学发展的一线教师,必将都有自己的各种实践。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做了各方面的尝试,现就其中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一、强化应用意识,寻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钥匙

叶圣陶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以往的数学学习,普遍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为了考试而学习。他们觉得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只要学会基本的四则运算,买菜不会被人坑了就行。那么,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把运用意识还给数学课堂,让学生基于好奇好问、刨根问底的天性,运用数学学习中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思想,自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一幅不对称的眼镜图片,并让学生给我当参谋:这是我昨天去眼镜店看到的一副眼镜,我应该买吗?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不买,因为两边不对称,不一样。我趁机抛出一个问题: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那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学生比划一下,两边要一样。学生在心中对对称有了初步的感知。接着再出示一些图片(对称的鱼、树叶、蝴蝶以及钥匙),让学生说说哪一幅图不一样,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很快找出了钥匙。你是怎么找到的呢?接着让学生上台演示,同学们一望而知:对折以后,两边完全一样,也就是两边完全重合,这种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对称就一定是好的吗?不对称就一定是坏的吗?问题一步一步地展开,“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一步一步地深入,学生说,鱼身体对称,在水里游得更灵活;溪岸犬牙交错,更好看;钥匙前齿不对称,小偷才不能随便拿一把别的钥匙来打开锁。应用意识有了,生活参与感被调动起来了,数学知识与能力也润物细无声地潜入学生小小的心灵了。

二、建立模型思想,构建起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的桥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模型,并注意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提高数学能力,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使问题化难为易,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其应用价值的所在。

在教学《比例尺》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课前,我拿出同学们都敬爱的班主任的一张相片,让大家来画像。上课时,展示大家所画的结果,让大家评选,谁画得最像?然后思考,同样一张相片,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像,有的同学却画不出来。原来画得像的同学,懂得按比例来画。通过互动交流,学生比例尺的概念建立起来了。接下来,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卷尺,量教室的长和宽,让大家思考,怎么才能把教室的形状画到本子上?学生思考后终于明白,要按比例缩小,才能把教室画到本子上。然后,我让学生动手,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从自己家乡所在地到省城的实际距离。通过学习活动,把实物变成数学的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数学模型建立起来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也开始有了雏形。

又比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间隔数与树的棵数之间的问题,便从学生身上就地取材,先让学生伸出自己的小手,数一数5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因为有手的原型,直观,学生很容易得出5-1=间隔数。接着请7个学生排成一排,他们之间有几个间隔呢,由此引入今天的植树问题:如果种了6棵树,那么间隔数有几个;如果间隔数是3个,又要画几棵树。最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细致分析,清楚地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两头都有树,棵数-1=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逐步建构了“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一系列的原型启发,学生对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就有了本质的把握,从学生身边出发,逐步构建认知,由此抽象出数学知识。通过这一探究,让学生感悟数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培养推理能力,让学生种下理性思维的种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现实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有效的推理,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因此,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非常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严谨的思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打下基础。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猪八戒在高老庄种庄稼,它种了一块长100米、宽30米的长方形稻田,几个庄客在附近开垦出一个底100米、高30米的平行四边形田地。谁种的地面积大?学生答案不一,说出自己的猜想,在学生的猜想中产生了思维冲突,从而产生了想要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迫切愿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启发到: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的面积,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呢?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关系吗?如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认真观察,细致分析,从而理解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教学的结论。通过动手操作,使抽象的推理过程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根据图形前后的变化合情合理地推理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会學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梯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数学学习,逐渐成为学生在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储备,也为学生的成长种下了理性思维的种子。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非朝夕之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各方面引导内化,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与思维,有创造力地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责编 张欣)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