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第三方博弈视角的高校“双创”基地及其创业服务研究

2020-06-15朱志伟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业双创服务

朱志伟

摘    要:新时期,高校双创教育倡导教育与专业融合,众创空间与实训基地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要高效实现双创教育基地建设质的飞跃,就协调好市场、人才、管理机关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汇总并分析了我国双创基地的建设现状,提出应不断发掘双创基地的服务功能,从而引导企业、学校、政府三方树立积极主动融入双创基地建设的正确博弈观,相互协同,规避风险,实现高校双创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本文首次提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整体创业基地孵化文化体系;其次,将社会组织对于双创基地建设的作用上升到创业孵化文化的層面,特别突出了创业孵化的政治引领;再次,提出了创业孵化和创业基地服务相结合的“二重性”理论。

关键词:三方博弈;双创基地;创业;服务

一、双创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新时期,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要求高校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训学生专业技巧,还要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为大学生自我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奠定基础。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使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思想、认识的提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执行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可以为社会建设、国家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市场竞争的本质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发展经济、完善科技的重任。为使教育具有时代性,并且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高校应培养更多高素养、高水平、高能力的大学生,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不仅如此,创新创业型人才也是社会最需要的人才类型,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进而推动时代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建设。

(三)缓解就业压力

现如今,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大学教育日益普及,市场虽然需要大量的人才,但许多大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技术水平也十分有限,所以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往往会被淘汰。不仅如此,许多大学生缺少正确的就业观,所以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就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方面,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使大学生可以发掘更多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人才,从而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二、双创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一)强调综合素质教育,培养独立人格

许多高校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强调综合素质教育,让每个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有相应的判断能力和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为了强化大学生这两项能力,必须要培养独立人格。由于大学生还未接触过社会,在学校主要学习知识技巧,独立人格相对匮乏,独立意识也比较缺失。在就业的过程中,学生是否具有独立人格会对学生的就业成败产生影响。所以,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一定要包含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内容。

(二)开展启发式教学,锻炼学生思维

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很多高校要求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创新性思维,另一个是批判性思维。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就能够有效掌握这两项思维,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促进创新目标的实现。

(三)理顺就业与创业的关系,强化创业意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中华大地普及之际,我国已高调进入创业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创业意识,只有拥有足够的创业意识,才能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许多就业指导教师,已经能够巧妙的融入创新创业内容,并理顺就业与创业的关系,让学生们有创业的动力和积极性。目前,我国许多大学生都缺少创业意识,在就业选择时,往往更倾向于机关工作、国企工作、事业单位等,没有主动创业的精神,也没有开拓创新的勇气。

三、双创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模式构建策略

(一)开展实践教学创新,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了达成这项教育目标,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都需要创新和完善,一方面,要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深层次的优化,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与就业指导完美融合。另一方面,要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观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这样和思想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学校要构建完善的教育机制和具体的理论内容,并配套相应的就业指导模式,以指导、实践、教学、配套服务为要素形成一体化教学。此外,还要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等技术,在网络中进行创新创业理念的宣传,为学生推送更多职业发展动态,使学生掌握更多就业知识。

(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就业指导团队的创新创业培养能力

在就业指导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拥有足够的师资力量。高校应该加强对就业指导教育的投入,建设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机制,积极引进专业的教育人才和“双师型”优秀教师,高校应该加强对就业指导教育的认可和扶持,从班级、院系、学校三个方面入手,健全保障制度。此外,还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要配备专门进行就业指导的教师,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大学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学校可以邀请著名的企业家、专业人士等到校内进行演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问题,并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现状,做好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与衔接。

(三)改善就业指导环境,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调研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要增加学生的能力素养。能力素养的培育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成的,而是长时间的熏陶和影响。为此,学校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知识、创造、创新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开拓学生的思维与想法,使学生的眼光更加长远。尤其对消极落后的学生,要做好思想辅导工作,使学生对创新创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这方面,学校应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教育职能,利用就业指导强化学生技能,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从管理角度来看,学校领导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就业指导工作,做好教育教学的指挥和协调。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管理部门,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育提供更好的空间、更优的方案,及时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的创新创业信心更充足。

(四)建设双创基地,开展就业指导实践教学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可以建设双创基地,合理规划学生的实践训练课程。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相应的模拟系统,促进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增加大学生的创业经验。此外,高校应该积极举办创业项目竞赛、技能比拼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与实践活动,以此增加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建设要依托双创基地开展,因此,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双创基地,来带动科技与文化创新,从而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奠定基础,为此,政府应发挥引导职能,集聚各种创新济源,推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相关企业共同建设研发中心、创业基地、技术转化机构等来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平台。

四、基于三方博弈的双创基地建设构想

(一)建设思路

以政府为导向,以市场为主导,以学校为依托,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放开准入,吸引各类参与者共同建设双创基地。坚持开放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以更开放的态度推进双创基地建设,促进各类资源聚集,改良双创生态系统。坚持政策协调统一,融汇内生动力,将创新、创业、就业和其他政策融会贯通,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局面。

(二)建设目标

双创基地建设应达成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力度,力争把基地建设成为集研发、生产、制作、教学、创业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二是在基地内部注重构建知识产权与技术转让系统,探索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转移的方式与方法。三是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将双创基地打造成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三)建设规划

社会组织发挥着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社会组织建设不仅是促进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是促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生态保护不可忽视的力量。

1.搭建政治平台。社会组织能够联系社会各阶层、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既能把党的声音传递给人民群众,又能把群众的呼声反映给各级政府部门,为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搭建了组织平台,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例如:一些社会组织在基层选举中,协助政府开展公民教育,参与选举和选举监督等社会事务。

2.服务企业发展。商会行业协会类社会组织,在规范市场秩序,开展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调节经济纠纷等方面,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例如:一些行业组织在参与招商引资,提供咨询服务、组团考察、协调消费纠纷和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促进文化繁荣。文化娱乐类社会组织,在丰富群众业务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欣赏品位,促进群众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参与,互动和对外交流的作用。例如:殘疾人文化艺术团体就能够充分发挥残疾人的文化特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生活幸福感。

五、基于三方博弈的双创基地建设创新策略

政府、企业或高校单独建设双创基地有一定难度,因此,应通过三方合作来构建高质量的双创基地。

(一)政府应发挥协调作用,统筹基地建设

创新需要合作与开放的环境,因此,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各地构建开放型经济形式,大力提倡科技与市场资源的转化与共享,把建设产学研合作的开放型双创基地当做自己的重要职责去落实。实际上,支持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是各省政府的普遍做法,因此,政府也不应例外。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分工协作,形成建设双创基地的强大合力。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应着力引导国内外及省内外的创新机构开展合作,并为创新人才的流动与发展提供支持,并为双创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创造条件。还要利用“一带一路”的契机,为开展国际文化与科技合作,拓展空间。

(二)企业应加强创新力度,与高校及科研机构深度合作

要想促进双创基地建设,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整合、提升现有企业的创新水平与能力,各类企业也应积极拓宽信息、人才、渠道等资源优势,突出信息共享和人才共享,形成利用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与人才资源来强化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为此,就应积极与科研与人才资源丰富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双创建设模式,为“双创”基地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保障。对一个企业来说,创新可以帮助其充分利用来自外部的创意及技术资源来强化自身的发展能力,同时对外部新技术的引进还可以极大地节省企业内部研发活动的时间、空间及资金成本,提高生产与研发效率。因此,企业应在双创基地建设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创新合作以期产生全新的技术于理念,在双创建设中获得重大技术突破,取得可喜的发展成果。

(三)高校与科研机构应创新发展模式,积极融入双创建设

高校在育人上应改变传统的单一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加强校企共同育人模式建设,这样才有融入双创基地建设的动力,才能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科研机构应拓宽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路径,为此,也必须走市场化创新与创业之路,才能使科研成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提高科研机构服务社会的能力。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积极介入是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道,促进“双创基地”建设及市场主体融合的关键一环,对推动地方政府、高校院所和企业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

六、结论

为了促进双创基地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破除一切制约双创建设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政产学研合作为模式,加强制度供给,完善资金、技术、人才等双创政策措施,疏通基地内各平台载体之间要素流通渠道.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加强双创信息资源整合、流通、共享。建立双创公众沟通的体制和机制,形成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同构建双创基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崔西林.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J]. 好家长,2018(32).

[2]齐彭云.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J]. 教育与职业 ,2016(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基于第三方博弈视角的高校“双创”基地及其创业服务研究》,批准号:JYB2019356)。

猜你喜欢

创业双创服务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