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翻转一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2020-06-15熊志坚董倩宇

高教学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熊志坚 董倩宇

摘  要:基于课程质量的内涵,回顾了翻转/混合式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文献,从教学过程、教学主体、教学途径和教学支撑(平台)等角度,研究提出了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工作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和平台支撑质量3大类、10小类,45项指标,阐述了各指标的基本内涵,并构建了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有助于高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翻转-混合式教学,提升其质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翻转式教学;课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8-0001-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course quality,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f flipped-blended teaching effec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re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subject, teaching approach and teaching support (platform), this paper propos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lipped-blended teaching course quality, consisting of teacher work quality, student study quality and platform support quality 3 categories, 10 kinds and45 indexes, expound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each index, and build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flipped-blended teaching course quality.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helpful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 teachers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flipped-blended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blended teaching; flipped teaching; course quality

由于翻转-混合式教学的独特属性,传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难以有效度量,通过对课程质量概念的界定,以系统思想、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基于翻转-混合式教学运行的属性和特征,本文研究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综合评价问题。

一、相关文献回顾

解筱杉等(2012)指出混合式教学是一个复杂系统,包含教师、学生、教学支持、教学过程和评价等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混合式教学效果产生不同的作用[2]。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如下:

教学过程方面:前期工作,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平台构建,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发;学习活动设计,确定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及其评价策略;在线和课堂教学实施,管控学习过程;教学效果测量与评估[3-7]。

教师主体方面:主讲教师是翻转-混合式教学最根本的因素[8](李宝等,2016),教师期望的合理传递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9](刘红霞等,2014),教师参与程度、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10-11](王琛等,2014;

李晓文,2015);教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课堂面授,线上线下讨论的设计和组织影响混合式教学质量[12-13]

(毛晓仙等,2015;夏庆利等,2017);教师关注学习困难生、学习支持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13-14](夏庆利等,张成龙等,2017);教师教学管理也影响教学效果[14](张成龙等,2017)。

学生主体方面:学生对教学规则的接纳度和反应直接影响到混合式教学效果[15](舒杭等,2016);学习动机、学习氛围、交互行为是影响学生学习满意度最直接的因素,学习风格、学生学习背景是最根本的因素[8](李宝等,2016)。

教学支撑(平台)方面:学习资料、学习管理平台功能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8、10、11、13、14](王琛等,2014;李晓文,2015;李宝等,2016;夏庆利等,张成龙等,2017);微课和题库建设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效果[13](夏庆利等,2017);课堂物理、制度、心理和虚拟等学习空间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16](杨延等,2017)。

其他因素:Badurl Khan指出翻转/混合式教学设计时还需考虑教学机构、教学要素和伦理等因素[17];课程特征会影响翻转课堂教学质量[11](李晓文,2015);恰当的教学规则是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关键和保障,直接关系到其实际教学效果[15](舒杭等,2016)。

国内学者专家关注翻转/混合式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相关问题的研究,但美中不足:一是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内涵的研究深度欠缺,相关概念如课程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设计质量、教学实施质量等的异同和关联少有分析;二是教学效果(质量)的影响因素系统性研究不够,且其影响效果如何评价未见研究;三是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少见。

二、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混合式教学是把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18](何克抗,

2004);翻转课堂是将学生的课下预先学习与课上教师主导讨论、解析相结合,形成师生教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19](王凤秋等,2017)。混合式教学不一定会“翻转”课堂,但“翻转”课堂一定是混合式教学。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与研究结合)、学习能力和教学环境(小班教学)能够接受、适应和保证翻转课堂[19](王凤秋等,2017),翻转课堂对于促进研究生深度学习具有显著的效果[1](陈明选等,2016)。

质量的基本内涵指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潜在)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课程教学质量是通过一门课程的完整教学活动,基于师生双向互动,所形成的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的效果,包括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是两者有机统一的整体体现。课程教学效果是指在课程教与学的全部相关环节和活动的作用和影响下,学生在态度、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发生的改变状态。课程教学质量与课程教学效果内涵相似,又有所差异,不宜简单等同视之,有时也难以明晰地将其分割。

本文中课程质量是指在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相关要素如教师工作、学生学习和平台支撑满足课程培养目标,有助于大学生学习态度、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良好形成的各种特性和特征的总和,可以通过相关指标构成的体系予以量度和判断。根据上述相关文献回顾,基于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的内涵,遵循翻转-混合式教学过程的一般结构[2、3、4-8、15、20],本文从教师工作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和平台支撑质量三个方面构建了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并确定了各指标的内涵。

(一)教师工作质量评价

教师工作质量:在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等工作全部特性和特征的总和或所达到的水平。

1. 课前/线上工作质量指标

(1)分析学生:为确定教学目标,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分析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特性、与课程相关知识存量、学习需求与要求、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

(2)教学设计: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活动相关要素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思想、教学安排、学习评价要求等的规划、安排和决策。教学设计应适应大学生的自学,具有良好的启发性,主要以PPT和教学视频方式呈现和提供。

(3)提供资源: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精心选择并及时更新与推送教学扩展资源,包括参阅教材、实务(践)性资料,主要以文本、图片、视频、动画和课件等形式呈现,能够支持大学生自主与协作的学习研究,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要,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程内容。

(4)布置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针对性设计完整、有特色的思考/练习题、研讨问题、模拟试题和分析案例等,作业的数量与难度应适应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计划。

(5)明确要求:根据对大学生的分析和教学目标,对大学生完成课前教学任务(如观看视频、PPT和相关资源,完成作业等)提出具体针对性的要求和建议,如发帖、笔记、作业和学习奖罚规则等,制定一个学习指南和课程教学日历并予以公布。

(6)管理学习:为督促大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保证和提升课前学习效果,教师网上查阅大学生作业、预习时长和讨论次数与质量等信息,针对性管控其学习行为。

(7)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区、聊天室、E-mail、QQ群和微信群等网络通信工具,教师对大学生网上学习提出的疑问或感想、体会等进行同步/异步的交流与反馈,开展针对性指导和评价,并适时提出新问题,整理集成普遍性问题并解答。

2. 课堂/线下教学质量指标

(1)设计核调:基于教学设计,根据课前大学生学习情况,反思、补充、调整并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疑点、课堂讨论问题、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

(2)教学传递:基于教学设计,教师以真诚和饱满的情感,通过语言、板书/PPT把课程重难点内容传递给大学生,激发和保持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教学调节:教师以独特的教学风格与大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营造气氛融洽、节奏明快、效率最大、效益最优的高效课堂,促进和有助于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思考、展示成果等方式,以及个别或集中指导,教师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其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这些问题。

(5)评价成果:教师点评大学生课堂学习成果,引导其反思知识、能力和素质收获,反思和总结其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等。

3. 课后/线上工作质量指标

(1)布置作业:根据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状况,反思和确定大学生课后作业,包括主观与客观题、基本内容与拓展知识题、理论与实践题等,作业的数量与难度适当。

(2)提供资源:基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情况,精心选择并及时更新与推送课后学习资源,主要以文本、图片、视频、动画和课件等形式呈现,推动大学生课后在線复习、深层思考,真正理解和掌握并适当拓展课堂学习内容。

(3)管理学生:为巩固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网上查阅大学生作业、讨论次数与质量等信息,针对性管控大学生课后学习行为。

(4)指导作业:教师及时收集、批阅大学生作业,全面了解大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反馈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恰当评价大学生作业,引导其反思作业过程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收获,反思和总结其作业态度、经验和方法等。

(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学生学习质量:在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为保证和提高学习质量,自主、协作和积极地完成课前、课堂和课后等环节学习任务全部特性和特征的总和或所达到的水平。

1. 课前/线上学习质量指标

(1)自主学习:根据学习指南和任务清单,大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上的课程相关资源如文字、PPT和视频等,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可用登陆次数、时长、阅读观看质量等特性衡量。

(2)阅读资料:通过自主与协作学习方式,大学生阅读、观看老师所提供的课程相关扩展资源,加深对课前预习内容的理解,并拓展知识面。

(3)积极思考:基于教学资料阅读,观看视频和PPT等,大学生积极思考课前学习内容和相关问题,独立查寻新的相关资料,提出并记录自己思考提出的与课程预习内容相关的问题。

(4)完成作业:在自主学习、阅读资料和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大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预习作业。

(5)互动学习:为提高协作、表达、沟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合作阅读、观看教学资料,并分享各自产生的问题和收集的资料。

(6)请教老师:通过发/回帖或即时聊天的方式,大学生把自主与协作学习中的问题、困惑、感想及建议及时提交至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及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得到教师的指导。

2. 课堂/线下学习质量指标

(1)认真听讲:大学生专心致志倾听教师传递的紧扣大纲(教材)、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适当笔记:大学生完整、准确、适时记录教师以文字、PPT、视频和语言传递的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对大学生课堂讨论和作业的指导与点评意见。

(3)积极思考:大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课程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教师设计的引人入胜的问题,产生有价值和新颖的问题与质疑。

(4)自主学习: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提出的问题,大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思考领悟知识,解答问题。

(5)合作学习:大学生以小组形式,同伴互动,深层次讨论并积极性回答、质疑、辩论教师设计的问题,提出有水准、高质量的新问题。

(6)请教老师:大学生向教师报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作业及其它学习成果,获得教师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完成知识内化。

(7)展现成果:基于听课、思考、研讨和教师指导,通过作品展览、限时演讲、辩论会等形式,大学生展示其研究性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并分享同学的研习成果。

3. 课后/线上学习质量指标

(1)完成作业:大学生及时复习课堂相关教学内容,阅读及查阅资料,积极思考并与同学网上讨论交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互动学习:对未完全掌握和理解的课堂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和问题,大学生主动请教同学,或自主组成学习小组,相互讨论与反思。

(3)阅读资料:通过自主与协作学习方式,大学生阅读、观看老师所提供的课后教学资源,对学习内容做深层次的思考,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并恰当拓展和深化知识。

(4)请教老师:大学生将课后作业和资料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课堂学习中的遗留问题,提交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获得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和点评,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5)展示成果:根据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建议,大学生修改、完善、提炼学习成果并提交至学习平台,实现大范围的交流和传播,扩大课程教学的受益面。

(三)支撑平台质量评价

支撑平台质量:在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为保证和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平台(硬软件环境)设计与配置、运行与管理等工作和条件全部特性和特征的总和或所达到的水平。

1. 硬件支撑质量指标

(1)稳定可靠:网络教学平台相应硬件设备与设施(如服务器、工作站、网络适配器、中继站、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客户机、传输介质等)性能优良、安全性好,不崩溃、不出错,能连续、正常地为师生线上教学活动提供服务。

(2)流畅便捷:网络教学平台相应硬件设备与设施运行通顺无阻,没有卡顿现象,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广,确保师生线上教学方便灵活。

2. 软件支撑质量指标

(1)正版完备:网络系统、应用和管理软件正版齐全,满足教师在线设计与开发课程、上传教学资源、布置作业与讨论主题,大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与自测、在线资源浏览,师生在线提问、答疑和讨论等教学工作和活动的需要。

(2)更新升级:网络系统、应用和管理软件及时进行补丁更新,以及从低版本更新到高版本。

(3)安全保密:加强网络硬软条件建设,确保网络软件和数据等受到良好可靠的保护,免受破坏、更改和泄露,软件运行可靠、不中断;增加软件功能、修补漏洞、提高网络硬软件运行稳定性。

3. 运行支撑质量指标

(1)师生培训:培训教师熟练掌握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师生掌握课件演示与交互工具,在线测试、在线作业、在线讨论等网络教学平台各项功能,并通过微信群、服务热线电话等方式及时为师生提供咨询服务。

(2)资金保障:拥有足够资金,确保网络教学硬软件的购买、升级更新、运行维护和师生培训。

(3)技術支持:制定网络课程设计、运行及管理等标准,加强支撑平台队伍建设,为师生线上教学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有效解决师生线上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硬软件问题,确保网络教学平台正常运行,推动师生教学积极性,提高其开展翻转-混合式教学的兴趣。

4. 空间支撑质量指标

(1)教室质量:多功能/智慧教室(室内设施、空间布局等)、数量与面积满足翻转-混合式教学规模和功能需要的状况。

(2)机房条件:硬件设施工作房室通风、温度、噪音、颜色等条件和特性的状况。

(3)其他空间:虚拟空间、研讨室、实验室、活动室等数量、面积、相应设施与布局满足翻转-混合式教学需要的状况。

三、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如表1所示,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评价包括教师工作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和平台支撑质量三个方面的评价,相应具体评价指标均属定性指标,本文分别对教师工作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和平台支撑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基于相应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和教师工作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和平台支撑质量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法求得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以教师工作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为例,其步骤具体如下:

(一)确定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U

如表1所示,设定翻转-混合式教学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指标集合,教师工作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层因素集U={U1 U2 U3}={课前/线上工作质量 课堂/线下教学质量 课后/线上工作质量},其中Ui分别由第二层因素即具体指标构成,如课堂/线下教学质量U2={设计核调 教学传递 教学调节 指导学生 评价成果},其余类推。

(二)确定指标评价集V

V={V1 V2 V3 V4 V5}={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差}。

(三)确定指标权重

采用专家评审法确定权重,各指标权重组成了权重集合(如表2)。

(四)确定评价矩阵

确定教师工作质量评价中各指标的单因素评判矩阵。假设某课程教师工作质量评价,以课堂/线下教学质量U2={设计核调 教学传递 教学调节 指导学生 评价成果}为例,33%的问卷对象认为课程教师在设计核调工作方面效果“好”,52%认为“较好”,8%认为“一般”,4%认为“较差”,3%认为“差”。这样,设计核调工作单因素评判矩阵为:[r11 r12 r13 r14 r15]=[0.33 0.52 0.08 0.04 0.03]。同样可得:

教学传递工作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21 r22 r23 r24 r25] =[0.34 0.41 0.13 0.08 0.04]

教学调节工作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31 r32 r33 r34 35] =[0.37 0.50 0.06 0.03 0.04]

指导学生工作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41 r42 r43 r44 r45] =[0.41 0.39 0.11 0.05 0.04]

评价成果工作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51 r52 r53 r54 r55] =[0.50 0.32 0.11 0.06 0.01]

于是得到课堂/线下教学质量U2的评价矩阵:

同理可以得到课前/线上工作质量U1、课后/线上工作质量U3的评价矩阵R1、R3。

(五)计算一级评价向量

如表2,假设课堂/线下教学质量的各个子因素{设计核调 教学传递 教学调节 指导学生 评价成果}的权重向量A2=[W21 W22 W23 W24 W25]=[0.20 0.30 0.10 0.30 0.10],由此可以算出课堂/线下教学质量的评价向量:B2=A2×R2=[b21 b22 b23 b24 b25] =[0.378 0.426 0.105 0.056 0.035]。

同理,我们可以得出课前/线上工作质量U1、课后/线上工作质量U3的一级评价向量:B1、B3。

(六)计算综合隶属度

构建目标层模糊评价矩阵B=[B1 B2 B3]T。假设一级指标的权重向量A=[W1 W2 W3]=[0.30 0.50 0.20],于是得出某课程翻转-混合式教学教师工作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E=A×B=[e1 e2 e3 e4 e5]=[0.305 0.495 0.110 0.065 0.025]。

(七)判断与分析

1. 最大隶属度原则

当评价结果E=[e1 e2 e3 e4 e5]=[0.305 0.495 0.110 0.065 0.025]中最大隶属度值(0.495)与其他隶属度值相差较大时,其对应评价等级“较好”即为某课程翻转-混合式教学教师工作质量综合评价等级。

2. 加权平均原则

评价集V元素量化即V=[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差]=[5 4 3 2 1],計算模糊综合评价值:D1=E×VT=[0.305 0.495 0.110 0.065 0.025]×[5 4 3 2 1]T=3.99,与V中“较好”等级量化值(4)最接近,可判断某课程翻转-混合式教学教师工作质量最接近“较好”评价等级。

重复以上步骤,可以得到某课程翻转-混合式教学学生学习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值D2=3.88,支撑平台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值D3=4.01。

(八)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假设翻转-混合式教学教师工作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和支撑平台质量的权重向量F=[k1 k2 k3]=[0.40 0.40 0.20],于是得出某课程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综合评价值:

P=F×D=[k1 k2 k3]×[D1 D2 D3]T=[0.40 0.40 0.20]×[3.99 3.88 4.01]T=3.95

表明某课程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为“较好”。

四、结论

1.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课堂教学必然走向翻转-混合式教学方式。基于网络的翻转-混合式教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还能有效激发大学生自主、协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加大学生课程教学的参与度与活跃度,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2. 大学生培养是大学的重要工作,高校始终致力于通过教师的优质教学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大学生。高校是否能够培养和已经培养出合乎培养目标的优秀大学生,开展翻转-混合式教学相应运行要素质量的评估非常重要和必要,对实现高校大学生课程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3. 翻转-混合式教学对大学生的作用和影响程度可以通过课程质量予以定义和衡量,由于翻转-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和特质,课程质量可以从多角度和多层次进行系统性的综合评估。本文研究提出了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工作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和平台支撑质量3大类、10小类,45项指标,阐述了各指标的基本内涵。这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质上也描述了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的形成机制或影响因素。

4. 由于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难以精确度量,以及评价主体(师生)的主观属性和复杂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其实际状况进行判定是比较恰当和适宜的,能够良好地达到综合评价目的。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模型可对某一课程或全部课程翻转-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只是相应指标权重有所不同,各指标权重确定采用专家评审法为宜。

参考文献:

[1]陈明选,张康莉.促进研究生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施[J].现代远程教育,2016(5):68-78.

[2]解筱杉,朱祖林.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9-14.

[3]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4]谢玉华.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三主模式”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53-56.

[5]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6]王鶄,杨倬.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华师云课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4):85-89+102.

[7]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9):18-24.

[8]李宝,张文兰,张思琦,赵姝.混合式学习中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6(1):69-75.

[9]刘红霞,赵蔚,王龙静.混合式学习环境下教师期望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63-70.

[10]王琛,国兆亮.混合式学习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初探——基于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5):114-120.

[11]李晓文.翻转课堂的学生满意度评价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3):98-105.

[12]毛晓仙,郑腾鹰.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制约因素分析[J].科教导刊,2015(12)(上):14-15.

[13]夏庆利,罗一清.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实证研究——以《财务学及技术基础》课程翻转教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

2017(2):47-56.

[14]張成龙,李丽娇,李建凤.基于MOOCs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以Y高校的实践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4):60-67.

[15]舒杭,王帆,袁璐.混合式教学中规则逆反现象的解读与解决[J].中国远程教育,2016(5):23-28.

[16]杨延,郑建双,纪志成.基于PST的翻转课堂学习空间实施效果研究[J].现代教育教师,2017,27(4):79-84.

[17]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7-11.

[18]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19]王凤秋,玄琳琳.“翻转课堂”与高校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153-155.

[20]王胜清,冯雪松.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

践——以2015~2016年北京大学开设的混合式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11):71-77.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MOOC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MOOC的研究生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逻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逻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机械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赛课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设计的应用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