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与高职民艺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2020-06-12朱清沁

新丝路(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翻转课堂信息技术

摘 要:教育正处在一个转变的当口,混合式教学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传统的课堂呈现疲态,为了改善高职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笔者以所在的Y职校为例,分析了当前Y职校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选择了注重学习互动和学习内化的智慧职教互动学习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构建了适用于高职生学习的高职民艺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翻转课堂

一、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十年,我国教育界的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已经伴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建设,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1999-2019)的检索结果表明,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词频检索,文献综述共8464篇。

从现有文献看,其研究的热点在2007年左右,后续的关注度回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相对成熟,其研究的方向主要在:有关课程整合理论的技术性问题研究;有关课程整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困境。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在中小学学科教学领域,相对而言,在职业教育领域相关研究较少。其中,和“美术教育“相关的有96篇,而和“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为0篇。

二、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进展,也就是说,学生是否进步是教学有效或者无效的指标。[1]“教学的有效性”源于上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后这一理论在后续研究者的拓展下不断发展。

美国教育机构关于信息化教学有效教学标准包括,与学生学业成就、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有相关,在课堂中使用这些标准会明显改进对全体学生的教育成果(Dalton,S.S,1998)。具体内容是:标准一:师生共同参与创作性活动;标准二:语言发展:在课程中通过通过语言能力的训练达成文化文化素养提升;标准三:情境化:创设与生活相关的学习环境;标准四:挑战性活动:给学生教授复杂的思维技能;标准五:教学对话:通过对话进行教学。[2]

国内则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需要综合考虑有效教学的五项标准,如图2:

首先,要跟根據不同的教学情境匹配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技术。

其实,教师在课前需要完成教学设计,并为学生搭建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教学资源。

再则,确定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下,依据情境的特征选择、设计和运用相应的信息技术。

结束教学活动后,评价信息技术的时候是否符合期望值,通过相应的表单数据衡量其是否有效或是否需要改进。

三、基于职教云的翻转课堂模式构建

笔者分别从的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三个阶段,对职教云的功能应用进行规划,并以流程的形式呈现。如表1:

1.课前预习。课前,笔者根据教学模型规划了课前预习阶段的学习路径,发布了学习资源和相关习题。设置了解锁模式,学生只有在完成了课前学习要求、学习资料的观看和阅读之后,才能够访问自测题。避免学生不看要求,不观看阅读学习资料就直接答题。学生回答自测题之后,可以看到评分结果,做错的题会提示正确答案。

2.课中实践。实验班全班共21位学生,2人一组,共分为11个小组。根据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及学生自身的意愿进行分组。

3.问题导学。确定问题并解决 通过引入案例,引导学生回顾课前预习的知识,从而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笔者根据课前预习中学生自测及回答问题的情况汇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要困惑。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一压一编”,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连线或投屏演示进行实践,整理出正确的操作步骤。讨论及操作的过程中,可查阅课前提供的学习资料,也可通过平板电脑借助校园网查阅资料。将结果整理并提交到智慧职教学习互动平台平台进行验证。教师针对提交的结果予以点评。

5.转译重构。基于正确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步骤,完成“竹丝扣瓷工艺学习”的练习。教师巡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实战演练部分主要以包含但不仅限于新知的多个知识点的情境为任务,考察学生对新知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汇报表达的能力。

6.举一反三。每个小组代表,根据提交的实践报告,和全班交流。着重汇报任务解决的流程,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汇报完成后,其他组可就汇报内容进行提问,促进组间交流,共同进步。教师可在后台对每组提交的实践报告进行评分及评为优秀作业等操作。

四、小结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是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在传统课堂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教学条件等各种原因的限制,尤其是实训操作示范类课程,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兼顾所有的学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效率,而混合式教学借助网络与数字媒体,克服了教学环节的约束,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作为知识的引路人,对于高职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下)[J].人民教育,2001(07):42-43

[2]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朱清沁(1989--)女,汉族,浙江义乌市人,硕士,讲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向。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翻转课堂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