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患者的穷途末路

2020-06-11刘书林

戏剧之家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刘书林

【摘 要】电影《踏血寻梅》作为一部香港人耳熟能详的由杀人事件改编的电影,以独特的人物塑造另辟蹊徑地向观众展现了一部不同以往的港式悬疑片,别具一格的人物塑造是该部电影的特色之一。导演翁子光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对该片人物的塑造,将一个被大众所熟知其结局的故事,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向观众解读,相对成功地表达了该片的主题。人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赋予故事生命力的一种象征,一部电影的人物拥有丰富且成熟的形象,才能让观众津津有味地看下去,本片就以香港电影《踏血寻梅》为例,通过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情境塑造、人物细节塑造三个方面浅析《踏血寻梅》这部电影不同于其他悬疑片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人物;形象;情境细节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5-0086-02

基本情况下,在一部电影中,创作者们都是通过影片中的人物来表达自己所诉求的情感或是价值观,因而,人物就成为其所创造的作品中思想表达的重要载体,通过形象、人物所处的情境,再加上一些细枝末节的处理,一个完整的人物出现在影片中,不一样的群体或是个人,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再现。

《踏血寻梅》是根据香港发生的一起援交少女碎尸案改编而成的,和以往的悬疑片不同,这部非典型性的悬疑片在片中留给观众对于该事件的情感留白或是猎奇心理并不丰富,取而代之的是导演通过该片给予了大众关于对社会现状的悲情解读,其中,女主角王佳梅、杀人犯丁子聪、刑警臧警官,这三个角色的人物塑造令人耐人寻味。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女主角王佳梅,在影片开头通过在一个破旧狭小的房间里,哼唱粤语歌曲,以一个身型瘦小、长相清纯的少女形象登场,她有着简单却又纯粹的理想,就是在香港好好生存下去,于是她努力赚钱,途中也给自己心底最深的思念——远在家乡的生父打钱,她的所作所为,看似和充满色情淫欲的援交少女毫无交集,可是不巧,为了生存,为了她在母亲面前一点悲悯的自尊心,她被迫走上了援交的不归路,最终在欢爱中结束了自己孤寂的生命和灵魂。接着,由郭富城饰演的臧警官出场,不同于以往其他影片中的警察一样正义凛然,臧警官他以一个八卦、略微屌丝又有一点不修边幅的形象出现,影片大多数也是以他的视角展开碎片化的叙事模式。最后,杀人犯丁子聪的形象塑造,似乎更加有意思。他是一个货车司机,看着规规矩矩,面对心仪的女生也是谨慎胆小,就连杀人犯身份原形毕露之后也没有显得奸诈狡猾,在交代事情的时候也不时向警官透露出自己对女主角佳梅的同情。这三个人,在人来人往的香港中,也各自怀揣了自己的悲剧。

在上述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不难看出,该片里面的杀人犯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杀人犯,警察也不像警察,卖淫女也不像其他影片中的妓女那么淫荡不堪,就连案件本身对于观众的猎奇性质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可就是看似荒诞不经的反差,令电影增添了一丝写实意味,整部电影仿佛就是一幅社会环境的大写真。导演巧妙地利用了这样的反差,使得观影者淡化了对于女主角这种援交女的社会边缘人物存在的厌弃态度,也就不会带有强烈的反感情绪,取而代之的是对女主角深切的同情。观众们更愿意挖掘关于对这个案件背后折射出来的社会意义——底层人物到底如何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大城市里存活。因此,观众内心的天平自然而然地向女主角倾斜,善恶二元对立的体现仿佛在主角们身上看不见,人们并不愿意探究事态的发展,而是更加愿意探究其背后隐藏的情感。因而,导演关于对该片人物形象的塑造,仿佛是他对观众心理防线的一种试探,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试探是成功的,他不仅利用这一点引起了观众对事件背后问题的思考,还巧妙地表达了该片的主题,把社会底层人物的无能为力与善恶用这样真实的方式展现出来。

二、人物情境的塑造

众所周知,香港这个光鲜亮丽的都市,对于底层劳动人民或是从大陆过来的打工仔并不友好,影片中王佳梅和丁子聪就是两个鲜明的例子,王佳梅是万千港漂中的一个小小缩影,自幼没有生父的陪伴,到了青春期母亲为了香港身份嫁给了一个半瘫的香港男人,佳梅为了梦想和金钱而堕落为援交少女。杀人凶手丁子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可是他也并没有因为“香港人”这个万千人求而不得的身份而在这个社会上好好立足,自幼因为重大的车祸家庭发生了变故,他依然活在社会底层,干着又脏又臭的运货司机工作,面对喜欢的女人时惶惶不安,手足无措,最后这份卑微的感情也在观众意料之内不得而终了。

在影片人物情境的设置下,不难看出,王佳梅和丁子聪两人的共同交集点就是他们拥有同一种身份:社会底层的边缘人,且两人的情感经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有一定的重合,这样就让最后王佳梅悲惨血腥的结局带有一点必然性,因为在这样的情境下成长的她和丁子聪,必然会在某一个时间点或是某一个角落相遇,人物的情境似乎成了该事件起因、经过和结尾的核心,导演将王佳梅和丁子聪的这些所谓经历形成了一个统一,两个孤寂的人相遇,为了使这样的相遇不那么突兀,导演就利用了第三人——臧警官的视角,来引导观众深入王佳梅和丁子聪两位重要人物的内心世界,抽丝剥茧般发掘最后的真相,但是这样的弊端就是使得臧警官这个角色略显苍白单调,使他可有可无,因为利用其他人的视角也可以将这个案件串联。并且,关于两人相遇的设置也有一点牵强附会,在网络这样虚拟的世界中,利用此情境,仅仅是靠网络聊天造就两人的相遇也不足以撑起后来王佳梅与丁子聪赤裸的坦诚,直到最后的互相解脱,在这一点上难免会令人诟病。而且,导演在丁子聪和王佳梅欢爱后,丁杀人时分尸的画面时也稍显刻意,这样使得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视线会完全被吸引,从而关于对电影真正想要呈现出来的内核和引发的思考就因为该画面大打折扣。不过关于该片人物情境的设置,的确是有一番宿命论的意味所在,王佳梅最终会在此环境下走向毁灭,丁子聪也会因为自己幼年的不幸和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中的各种遭遇与王佳梅殊途同归,臧警官也会因为层层深入了解到社会底层人物的心路历程而备受煎熬,外来移民人和本地人心灵的交集,异样的环境中,压迫的是两种人的向上之心,王佳梅想死,丁子聪就让她死,这样该部影片的悲剧性才不会显得那么俗套,利用这样的人物情境,在感受到影片戏剧性的同时,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人身为独立的个体,对所谓真理、所谓客观世界的抗争,即便最后走向了穷途末路,这也是生而为人的一种仪式感。

三、人物细节的刻画

一般来说,在一部电影里边,人物的细节处理得好不好,拿捏得是否恰当,成了观众能不能在该部电影里好好地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依据;有些时候,小小的细节成了获取信息的关键,人物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也是银幕中无声的语言;有些不好用台词对白来展现的内在情感,很多时候导演们也会利用一些小小的细节来展现。

在《踏血寻梅》这部电影中,对杀人犯丁子聪这个角色的刻画并不多,但是有一幕细节对于他潜在的情感,刻画得十分恰当,在他爱慕的女人拒绝他之后,他站在狭小的出租屋里面,回忆他认为曾经美好的时候,割破了自己的手掌,流着血自慰,但是这一段拍摄得相对隐晦,没有把淫荡色情的那一面展现出来,但是寥寥几笔,观众们完全可以看出丁子聰被孤寂灌满了内心,选择这种方式来回忆自己曾经的爱人,也折射出他对世俗、对社会的憎恶却又无能为力,我们从这些细节也可以看出来他身上关于女主角佳梅的影子,当这种悲鸣被无限放大之后,最终他内心的孤独无力感被释放,这股力量被转移到女主角佳梅的身上,酿成悲剧。其实这样一个细节也是为之后丁子聪在与佳梅欢爱之后,对她进行残忍碎尸的行为做了一个铺垫,这样的悲剧并不是偶然,面对丁子聪和王佳梅这样得不到温暖的世俗之人,他们相似的灵魂,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终的结局,而丁子聪也必然会成为王佳梅解脱的救赎者。最后丁子聪在法庭陈述时候,从人物的眼神也能看出他自我的矛盾和压抑在内心深处的热切与悲恸,但是这里导演用克制性的表现手法,多数是以他冷静的、表面上看来毫无波澜的一些台词对话来表现,可是这样就更能让观众感受到他技巧性的表达情绪,越是克制,越是能感受到丁子聪变态的狂热。

还有一些伴随人物在不同场景出现的小细节也值得挖掘,譬如,女主角王佳梅穿的那双蓝色高跟鞋在电影中出镜多次,这双鞋就如同她的期冀,在影片开始时她穿着这双鞋使出浑身解数,期望自己的梦想慢慢实现,可是现实却给了她一身的烦乱冗杂,她只好脱下靓丽的高跟鞋,就像她对这一地的现实苟且地妥协,光脚走在街上工作,最终走向了另一个深渊;还有就是丁子聪挂在墙上的那幅母亲的照片,照片意象也是对于丁子聪内心还有一丝执念的阐释,即便自己满身鲜血污浊,母亲在自己心中也是圣洁纯良的,他不允许任何人或事物玷污母亲,可是在最后这张照片还是跟着他一起进入了监狱;母亲的照片于丁子聪,就好像是王佳梅和父亲的那句“曼联输了”一样,这是父亲与女儿之间唯一的羁绊,佳梅对父亲的思念,千言万语最终浓缩为这四个字,她对于父亲来说,何尝也不是在一个看不见的牢笼里边。但是在这部真实到窒息的影片中,突然穿插这温情的场景,难免会让影片落入俗套,本来王佳梅和丁子聪都是被世人弃之不管的人物,若没有这些所谓狗血的牵挂,他们的救赎般的死亡相遇应该会更加热烈。

四、结语

《踏血寻梅》这部影片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完整的,女主人公佳梅失去了纯洁与理想,丁子聪失去了母亲,臧警官失去了家庭,佳梅母亲失去了爱情与女儿,在影片最后,臧警官去看望佳梅的家人时,导演仿佛也在暗示这又是一个轮回,所有人都在失去,这也是导演对该片关于人物塑造的一种全新大胆的展示。绝望源于寂寞,寂寞终于死亡,这可能是导演想要透过这几个人物,关于对这部影片所有疑问的解答,不得不说《踏雪寻梅》这部影片几个鲜明特色的人物让人观影时眼前一亮,导演并没有利用一些过于香艳的镜头捕捉观众的眼球,反而是他对人物塑造吸引着观众的视线,因而,这部影片所呈现的现实意义与社会问题就更加发人深省。

参考文献:

[1]连明霄.男性角色的缺失与弱化——《踏血寻梅》的女性主义分析[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2]高凡丁.悬疑片《踏血寻梅》对都市社会问题的直击[J].电影评介,2016(09).

[3]李扬.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分析人物形象中的光与影——以《烈日灼心》中的人物辛小丰为例[J].视听,2017(04).

[4]卢嫕.两种直趋“真实”的途径——从《踏血寻梅》与《杀人回忆》看当代侦探电影叙事[J].上海艺术评论,2018(02).

[5]李春燕. 香港奇案电影研究[D].西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开创硬汉派侦探小说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