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在当代语境下对电影改编的意义

2020-06-11王子源

戏剧之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接受美学改编

王子源

【摘 要】接受美学作为最早针对文学提出的理论,在当代语境下,接受理论对于电影文本改编仍然具有积极影响。本文着眼于当下,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探寻《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改编的成功之处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电影中呈现的问题。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接受美学;改编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5-0082-02

电影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占据很大的比重,电影创作总是披上一层文学的影子。经过电影工作者几十年的探索,电影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得到更新。同时,几次工业革命和技术革新赋予电影全新的面貌,成为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动画电影形成独特的类型,在美国好莱坞工厂制度的模式中发育趋于完美。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化的过程中,国产动画电影的数量逐渐增多,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票房。自从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获得9.56亿人民币票房的巨大成功后,取材于中国文化母体的动画电影(如《小门神》《年兽大作战》《白蛇:缘起》)接踵而来,成为武侠动作片之后又一走向世界的类型。哪吒这一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已经于中国这片思想肥沃的土壤里扎根上千年,2019年7月2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于中国大陆上映,这部一方面对接了电影工业化的电影生产,一方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原型的作品仅上映9日就达到17亿元的高票房,最终以49.7亿元的成绩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二名。这一成绩背后包含的不仅是文化自信的问题,还有对文化母体发掘并融入市场和主流价值观的问题。

一、哪吒:传统文化母体挖掘

西方电影展现的内核多为部落或国家间的战争和“大冲突”,而中国传统中就明显看到鬼神文化以及轮回转世的影子,文化的不同造就中西方影片不同的气质。哪吒这一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和孙悟空一样都是印度佛经中的“舶来品”。据佛经记载,哪吒的梵文名字叫“哪吒俱伐罗”,早期传入中国写作“那吒”。佛教神话中的哪吒由印度神话中《罗摩衍那》中的夜叉哪吒俱伐罗与克利须那神在流传中混合而成,二神都是力量强大的童神。在佛经中的哪吒神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太子,以佛教守护神的形象出现。随着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哪吒的故事也来到中国,但佛教四大皆空、漠视血缘的思想与中国主流儒、道提倡的孝为先的伦理道德相悖。直到南宋时,李靖这一人物形象与佛经中哪吒神的父亲毗沙门天王合二为一,哪吒终于完成了由佛教夜叉神向中国本土化神仙的转变。南宋开始加入越来越多的本土元素,明朝《西游记》中的哪吒形象已经成为观众所熟知的扎着两个发髻的童子形象。明代万历年间成书的《封神演义》,完成了从形象到情节彻底的道教化,成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哪吒故事的源头。

几千年来人们对哪吒这一文化母体的挖掘从未停止,在文学史和影像史上存在多部关于哪吒的作品,如《封神演义》《西游记》《哪吒闹海》等,在文本的呈现方式上,每个文本必然融入了相应时代的主流思想和社会追求。作品大部分仍继承哪吒故事的原型:灵珠子投胎转世、大闹东海、抽龙王三太子敖丙龙筋、自戕谢罪、莲花化身、讨伐商纣等。每个典型情节的描绘成就了哪吒这一典型人物。但是过去文本通过这些情节蕴含着更多的是忠君爱国、忠义廉耻等儒道传统思想。新的时代孕育出新的精神追求,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哪吒的故事要“走出去”,必然要突破中国思想的封闭性,用中国故事感染世界的心。《哪吒之魔童降世》便是旧事新说,保留文化内核的同时,唤起时代的共鸣,带给观众一种熟悉中的陌生,带来了区别于传统故事的全新体验,达到了继承与创新的平衡。

二、接受美学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运用

(一)接受美学与当代语境的关联

接受美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众多理论思潮的基础上产生的,影响最大的两个理论是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解释学和以罗曼·英伽登为代表的现象学。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和伊瑟尔分别从中得益并研究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是接受美学的理论核心,即从读者的接受角度出发来研究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与艺术的关系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成了艺术的主动创造者。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读者的具体化也是文本创作意义的根源。作品在经过创作完成之后在和读者的交流和动态化阐释中能够更好地升华作品的主旨。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作者”对于其作品的权威性,而强烈地彰显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

接受理论肯定了观众在传播中的地位,在高科技、CG动画发达的今天,动画电影的制作水准影响着观众的接受效果。《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工业水准合格的动画影片,在好莱坞大片不断冲击挑战的境况下,能够满足在视觉呈现上的要求。同时,《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内容上也是一部符合商业电影的合家欢电影。超高票房表明影片可以跨越各个年龄阶段,满足各个年龄阶段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合家欢电影的一大准则就是要以儿童能够接受的价值尺度作为标准进行创作。相比之前的《封神演义》等,淡化了儿童难以理解的忠孝礼义的情感,强化了哪吒的人物性格。“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和“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这两句嘹亮的口号如同惊雷一般贯穿于整个影片始终。哪吒的独特个性深深吸引儿童观众,哪吒身上关于自我价值和个人自由的思考正与这个时代所契合,唤起成年人对自身的反思。《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文化母体的深入挖掘中对当代价值观潜在的表达,正是充分思考了读者在影片的位置,在读者与文本在交流中将导演想要传达的主题慢慢呈现出来,接受理论在这个时代对作品改编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二)改编:期待视野的满足

期待视野是接受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是一种心理机制。姚斯在《文学史作为为文学理论的挑战》中列出的七个论题中便有三个都围绕期待视野展开。姚斯认为,读者在解读一个作品前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已有的先在结构,读者开始解读文本时根据审美距离的不同,会产生两种期待: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审美距离与既定经验产生距离时,新作品的接受就可以通過对旧经验的否定或通过把新经验提高造成视野的变化,距离在读者预先期待之内且过小时,会造成一种失望感,距离过大也会产生失望感,两种情况都无法产生定向期待或创新期待。定向期待具有稳定性,不会造成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不适感。定向期待带来的变化是一种突破,与读者产生共鸣并打破原有的经验,最终读者新体验与原先结构融合,并对作品的认识呈现出开放性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文学作品的改编为影视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创作土壤,《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内容、主题、叙事、人物等方面继承的前提下都有所创新,满足各个年龄层的期待视野。首先,内容上:哪吒本是灵珠子转世,李靖夫人殷氏怀胎三年零六个月,诞下一肉球,李靖大惊将肉球劈成两半,顿时满屋异香,金光万丈。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依然保留观众熟知的三年怀胎、灵珠转世的情节,但是影片中直接将灵珠变魔丸,出生时就迸发出一屋煞气。这一颠覆性的改编既满足了观众的定向期待,即哪吒的出生仍然是人们熟悉的场景,同时又超出预想的范围满足了创新期待,哪吒的身份的转变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能够唤起强烈的观影欲望。另外,主题不再是关乎命运的神魔大战,或是政权的博弈,影片讲述了“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温情的成长故事,哪吒的父母、老师太乙真人都在引导哪吒向善,作为阻挠哪吒向善成长的村民、申公豹等人物扩展了情绪上的张力。将宏观的中国神话缩小为孩童的成长故事,这一策略将重心放在个人层面,也许西方的观众并不了解中国的神话史,但是成长是关乎每个人的历史。

其次,哪吒变成一个长着利齿的邪恶模样,但是哪吒本身的性格并没有因为魔丸转世这个设定就变成了一个反派。在善与恶的抉择中,在传承中国文化孝道的设定下,哪吒同时拥有了善与恶的双重属性,这样的哪吒形象有血有肉,增加了真实性的同时提高了影片的可看性。

除了哪吒之外,剧中其他人物龙王三太子敖丙成为灵珠化身,在善恶中徘徊;殷夫人在性格上一改温润娴熟的形象,化身披荆斩棘的女战士,不变的是她对爱子浓烈的爱,成为一个刚柔并济的女性形象;太乙真人化身为憨态可掬,满口方言,极具喜感的存在,危难时刻为了爱徒挺身而出;父亲李靖,弱化了他对君王对百姓的责任,强化了他对爱子的父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对人物改编既保留人物原有的情感,又强化了人物的性格,塑造出一个个饱满有温度的人物。还有新的反面角色申公豹的加入也为影片添上了一抹新意。哪吒的改编之于观众,依旧是相同的结局,却拥有全新的体验,把握在适当的审美距离中,与观众原有的经验交融完成了一次视野融合:善良是人物不变的品德,但是熟悉的文本之外,观众更希望在哪吒身上看到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哪吒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以及对自由的向往深深鼓舞了观众。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叙事原则采用好莱坞经典叙事法则,满足观众内心深处渴望的安全感的心理期待。唤起人类内心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和满足,强烈的冲突带来的刺激与圆满的结局产生的温情使观众在走出电影院时笑中有泪。

三、结语

接受美学理论最早针对的是文学批评,理论肯定了观众的地位,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将之借入到电影中对创作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不管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或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优秀的中华文化母体的挖掘还将源源不断,改编还将继续。只有“让原著的灵魂住进心里,用当下的语境关照经典”,把握全世界观众共同的诉求,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才会更有效,中国文化才将在未来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1987.

[2]魏家文.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J].电影评介,2017年第22期.

[3]温竹梅.接受美学视域下期待視野理论的阐释[N].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6月(第19卷第3期).

[4]程波.中国电影“走出去”:国产电影的文化母体与表达多样性问题[J].电影新作,2019年02期.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接受美学改编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