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时序思维能力,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2020-06-09徐宏

教师·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

徐宏

摘 要:教师要通过制作大事年表,提升历史时序思维的逻辑认知;通过历史分期引导,提升历史时序思维的整体认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提升历史时序思维的形象认知。对初中生进行历史时序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每一位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探索,不断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时序观念理解和掌握核心史实以及历史现象的发展与演变脉络,构建更加清晰而有逻辑的知识体系,升华史实知识的认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时序思维;思维导图;分期引导;大事年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2-0104-02

我们在日常历史教学中经常会发现,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学生对史实运用易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进行历史解释和历史表达时往往厘不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这严重影响其对重大史实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出现这种历史学习现象从本质上讲是因为缺乏历史时空观念,从而导致时序思维能力弱化。

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时必须形成的一项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形成各项历史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具备了时空观念,才会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时序思维能力,较为准确、有逻辑地进行历史解释。那么,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升学生的历史时序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结合平时的历史教学实践,谈谈提升学生历史时序思维能力的一些策略思考,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一、通过制作大事年表,提升历史时序思维的逻辑认知

历史大事年表就是将重要史实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以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理解史实的发展脉络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史实发生、发展或演变的过程中,寻找历史发展的线索,了解历史发展规律,以增强时序思维的逻辑认知。部编版历史教材最后的附录中呈现了教材中比较分散的重大史实,并将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了编排。教师在完成整本教材的教学任务后,可让学生直接使用此年表,以便学生总结归纳和拓展史实知识。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教学需要,结合自己对重大史实的认知来制作大事年表,如在进行世界近代史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两个历史线索,并依此制作如下的历史大事年表。

具体制作方式可以分三种:一是教师给出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精选相关史实;二是教师给出史实,让学生填入相应时间,然后进行历史线索的归纳;三是教师给定一个时序范围,让学生在此时段内填入重大史实,然后归纳历史线索。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学生都要遵循两个原则:①自主制作,②在相应主题的轨道上制作。通过制作大事年表,学生既熟悉了教材的核心史实知识,又将原本碎片化的史实知识按照时序归置在相应历史主题下,有效地增强了对相关史实的逻辑认知,同时还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常规方法,可谓是一箭三雕的高效学史方法,值得推广。

二、通过历史分期引导,提升历史时序思维的整体认知

时间、地点、人物是一切重大史实、历史现象的基本元素,历史长河前行的标志就是时间。历史时间作为所有历史知识的基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历史概念,提升历史时序思维能力。需要提醒的是,教师的导并不包含所有有关历史时间的内容,为避免加重学生负担,不应让学生掌握那些不影响学生理解史实发展脉络的细枝末节的史实。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的是事关史实的发展脉络、影响学生对时序整体认知的史实,如历史分期、常见的历史阶段划分等。这些知识在教材上没有明确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也很难明确地自主分析相关时段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加深学生对历史时段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强化对史实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连贯性的理解。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历史分期的问题主要是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分期问题。不管哪一类的分期,都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限于篇幅,笔者以中国史为例,中国古代史时段,具体包括先秦时期(秦以前)、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等六个阶段。每一时段都有相应的历史特征,如先秦时期的特征是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秦汉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等。在学生进行具体史实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以这些特征为关键词来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和理解,以强化学生对历史时段的整体认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从本质上讲,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入侵、中国各阶层人民不断想方设法救国的历史。围绕这一整体认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1840—1901年)、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8世纪60年代—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1949年)、抗日战争(1931—1945年)、解放战争(1946—1949年)等近代史实一一展开,学生对各阶段历史及各史实的连贯性理解就会水到渠成。从1949年往后就是中国现代史部分的内容了。这一时段的历史从整体看可概括为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具体可分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年)、“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转折时期(1976—1978年)、改革开放或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明确了具体分期,学生在学习具体史实时就会将其归置到相应时段,就会逐步形成历史时序意识和时序思维能力。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在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一線历史教师严格按照历史分期教授史实知识,注重挖掘史实联系,不可人为隔断史实联系进行跳跃式的讲授;同时,为了让学生更透彻、更清晰地厘清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一线教师应将需要学生记忆的历史时间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讲述,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历史时序,不断发展历史时序思维能力。

三、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提升历史时序思维的形象认知

思维导图通过关键字词、数字符号、色彩线条等元素将教材中最核心的内容用形象、直观的示意图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文字表达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简易化的内容,是一种图文兼备的学史工具。思维导图是在各学科学习中都可以使用的一个高效手段,在历史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将一个个孤立的、零散的、碎片化的史实知识按照时序重新整合,形成一张简洁明了、清晰、系统的知识网络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引导学生按照时序构建课时知识体系、单元知识体系、专题知识体系、通史知识体系等方面的思维导图,在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不断梳理和掌握相应史实,潜移默化地增强时序意识,形成时序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形式较多,可以是数轴,可以是线条拼接图,也可以是知识树,还可以是根据时序任意拼接的示意图等。如教师在完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的内容教学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核心史实构建如下数轴图,这种形式的思维导图不仅有效地呈现了各朝代相应的核心史实,还将朝代的先后次序以及蕴含关系呈现得一清二楚。

又如,在完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后,学生感觉这部分知识过于抽象,且较杂乱无章,较难掌握。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构建了如下思维导图:

通过构建这种思维导图,学生增强了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有效地厘清了本单元的主干史实,将相应史实归置在相应时段,从而锻炼了自身的时序意识、时序思维、时序能力,进而加深对相应史实及彼此关系的认知。值得提醒的是,对思维导图的操作,教师绝对不可以包办,应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完成;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投影展示,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完成讲解。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更应该重视的是过程,即学生构建历史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就是对核心史实进行时序编排的过程。这样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构建就不会停留在形式上,而是实现了时序的真正内化和固化。

四、结语

总之,对初中生进行历史时序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每一位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探索,不断总结。唯愿本文能引起一线教师的启发,倾力加强对初中生历史时序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时序观念理解和掌握核心史实以及历史现象的发展与演变脉络,构建更加清晰而有逻辑的知識体系,加深对史实知识的认知,不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同时,重视学生历史时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合适的历史学习方法,从而更加喜欢历史,更好地学习、认识和探究历史。

参考文献:

[1]周梨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序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2):77.

[2]舒凯平.时序性思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历史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新历史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