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类接触视域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分析

2020-06-09卓素娥

教师·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卓素娥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板块在不断增加。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研究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淡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仍不佳。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第一类接触和第二类接触,忽视了第三类接触,由此影响到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文章从第三类接触的视域探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第三类接触;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2-0078-02

小学生学会了加减乘除运算,这是学习的第一类接触。小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且能以数学知识分析各种现象,这是学习的第二类接触,很明显,学习达到这种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难以营造出全面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格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达到第三类接触,即能够“做”数学,利用具体的材料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进入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格局,这才是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落脚点。由此,积极从第三类接触的视域去分析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一、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与第三类接触之间的关系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是指需要将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在当前或者未来生活中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行为主体必备的数学认知,基于数学理解形成特定的社会生活能力,锻炼数学判断的能力、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很明显,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在一个能动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小学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之后,在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素养的形成过程。

第三类接触是相较第一类接触和第二类接触而言的,其要求数学学习进入更深层次,那就要将数学知识镶嵌在一定情境中,使得真实生活数学化,强化学生的数学生活体验,引导小学生进入“以用促学”的学习状态。也就是说,需要达到“做”数学的状态,在利用具体材料的过程中主动总结数学知识和规律,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领会数学价值,继而正确看待数学知识,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实现数学素质的不断提升。很明显,这与核心素养培育理论的诉求是一致的。或者说,强化第三类接触,是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重要表现方式,其对引导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看到这两者之间的关联,继而不断采取措施,使得小学生的第三类接触朝着更加频繁的方向发展,由此进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佳境。

二、第三类接触视域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

第三类接触的本质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对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有深刻的认知,并对自身教育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进行全面反思,找到影响实现第三类接触的制约因素,确保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实际的设计行为可以成为连接学生与现实世界、与社会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详细的讲述,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开展多样化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第三类接触强调的是学生的知识感知、知识获得和知识实践,而这些都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的,而不是依靠数学教师单一的讲解和灌输。因此,要想实现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就需要实现多样化数学实践活动的优化设计,确保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可以得到良好的培育。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为例,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就拿出一面流动红旗,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试着去求流动红旗的面积。在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核心就在于转化思想,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流动红旗图形补成一个长方形(下图)。在几何图形转化之前,学生已然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接着小组在标注图形长、高、宽的时候,发现流动红旗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高就是长方形的宽。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渐渐发现两个流动红旗可以被视为两个三角形,而这两个三角形的叠加就是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当学生在小组观察活动中看到这一点的时候,也就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公式。

上述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实践操作,在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的实践尝试和探索过程中,学生渐渐感受到数学转化思想的价值,接着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沟通,最终发现了图形转换的奥秘,由此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在整个过程中,实践探索活动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后,学生脸上展现出成功的喜悦,这是灌输式教育难以实现的。在这样的实践探索活动中,小学生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良好的培育和提升,这就是第三类接触产生的巨大效应。

(二)注重数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第三类接触视域下,数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必须要建立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确保在相应的实践情境中,即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和历史情境中,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由此确保核心素养培育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格局中开展。同样以教学三角形面积知识为例,设定的情境为:某同学外婆家有一块菜园,菜园可以划分为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其中小三角形的底部是5米,大三角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大三角形的底部是15米,请计算出各个三角形的高,并且计算出小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想和探讨。创设这样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这也是引导其深度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重要举措。学生经过这次探讨,发现在不知道三角形底部或者高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图形转化的方式来进行面积的计算。此时教师可以慢慢引导学生去理解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两个平行四邊形,画出不同的阴影部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辨,由此总结和归纳出相应的结论。在这样的思辨过程中,很好地渗透了数学推理与数学抽象思想,使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得到了培养,空间观念能力得到了锻炼,最终达到了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在上述案例中,情境创设随处可见,一开始的生活化的菜园场景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存在关联,可以很快引领着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使学生与情境之间的接触朝着深刻的方向发展。再者,在图形转化环节,为了使学生对面积公式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在动态演示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此时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自然会进入更加理想的状态。因此,要想通过强化第三类接触的方式实现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就需要确保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更好的思辨情境,鼓励学生去推理和思考,继而让其进入高效化的数学学习格局。

(三)注重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增强学生数学学习体验

需要明确的是,第三类接触的强化,其最终的落脚点是确保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育,而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小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关注小学生的感受,采取各种措施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引导学习行为主体进入更加理想的学习状态。以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为例,教师事先收集和整理了很多美丽的图案,然后设定相应的操作任务,如将好看的花朵平移到右边去、将简笔画的鱼儿旋转过来。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尝试以平移和旋转的方式来进行操作,看看与原图有什么区别。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会欣赏和比较不同的图案,在数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对图形平移概念的认知和对旋转知识的理解会朝着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再者,在更加复杂的图形处理活动中,如要求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在长方形中剪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在格子中进行平移,可以发现什么规律?通过行为上的操作所获得的经验,往往是在感觉和知觉的效用下出现的感受和体验,这对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更深,实际数学课堂的效率也往往处于理想的状态,此时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都将成为学生深入学习的重要推动力,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提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强化第三类接触,使小学生不断积累数学经验,这种积累将使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不断提升。此时教师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策略让学生积累经验:鼓励学生在知识点学习之前充分做好预习;在实际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以实践探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不断猜测,不断尝试,不断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人充分沟通,然后进入理想的交互格局。以图形与集合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活动、操作活动、想象活动、推理活动中获取经验,增强体验,继而全面培育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第三类接触强调的是建立学生與现实世界、社会生活之间真实且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强化,可以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这些对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朝着高效化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去调整当前的课堂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4):42-45,48.

[2]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57-60.

[3]庞贞艾.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J].社会科学前沿,2020,9(1):66-70.

[4]董泽敏.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南北桥,2020(7):174.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