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06-08朱文锋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问题

朱文锋

摘 要:现代思维学中提到:一切的发明和创造是从问题衍生的,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创造的前提。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要求,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具有问题意识,突出强调了创新实践。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思维;创新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只有常有疑点和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和创新。”爱因斯坦也说:“相对于解决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更加重要。”现代思维学中提到:一切的发明和创造是从问题衍生的,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创造的前提。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要求,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具有问题意识,突出强调了创新实践。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新课标中强调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认识,浅谈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

在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小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因此针对其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我会时常创设一些新颖、别致、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总想問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例如在新授“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很热烈开心地回答:“喜欢!”接着我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现在已经几岁了?已经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情况下,过几个生日这个人就已经是几岁,生日的次数和岁数相同。可是淘气今天过12岁生日,他发现他仅仅只过了3个生日。”听到这里,同学们个个都想知道为什么?猜测着各种原因,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情绪高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进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去探索新知。

二、营造气氛,使学生“敢问”

学习的过程当中,良好的学习氛围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处于紧张的状态,将很难进入学习。相反,如果学生的学习情绪舒适顺畅,他们就能非常快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并且能够做到重于思维敢于提问。其中,在教育学中提到,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依赖着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能够得到消除,进而使学生的心理在这种教学气氛中处于一种宽松的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进入教室踏上讲台就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于学习特别需要教师辅导帮助和鼓励的学生。对于他们,要更加倾入爱心和耐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建立更加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在正常教学情况下,要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教师必须让学生毫无顾忌地敢于提问,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允许学生提问“出错”。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和课堂气氛。

三、培养习惯,使学生“好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想问、敢问,而且要创设机会和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状态,巧妙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主动提问的能力。例如在新授“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节新课后,我会通过语言提问,设置悬念等引导学生产生我想要的甚至是有创新意识的质疑:在学习比的性质后,你能想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有学生就会立即说:“我想起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还有的学生会说:“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这个结论中并不是用到‘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这个说法,而却用到了‘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另一个说法?”其他同学还会问:“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和比的基本性质又有联系吗?”学生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因此,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胜利疏通障碍,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也使学生由被动提问逐渐转向自主提问,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提供机会,使学生“善问”

学生思维的动力和方向很大可能是来源于好的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亦或是授课者应要善于提供学生在知识方面产生质疑和困惑的机会,使学生既可以在思维中提问,又可以在提问中思维。每一节新授或者练习数学课都有它的重点,也可以说有它的优点,学习的效果因重视在学生是否能够围绕这一个“重”点展开思维。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通过画圆引导学生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我就紧接着问:“真的是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吗?”有的同学产生质疑,突然会问:“直径也能决定圆的大小吧?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越大,直径也越大,可以吧。”我就会说:“虽然直径和半径有关系,但是我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圆的认识的时候,我们是怎么画圆的?”通过一系列的回忆后,学生发现,我们是用半径的长度来画圆的,所以学生也就通过自己的质疑找出了答案,虽然半径和直径有关系,但是我们画圆可以发现,是由半径的长度决定圆的大小的,直径只是半径的2倍。这样既能在收尾课程的时候突出重点,也可以让学生从质疑中发现答案。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质疑的思维探究。这既能进一步巩固认识所学内容的理解,也使在学生问题意识和自学能力上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五、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于渔。要想学生真正学会,教师首先就要做到“会问”。只有教师问得好,问得对,问得有深度,学生才会敢于问。当然,刚开始学生的问题可能会不得要领,问得肤浅,问得简单,教师就必须在关键时刻扶一把、送一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困惑。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应该在哪里找疑点,使其知道疑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也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正所谓“教学相长”,学习,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学会质疑,发现问题,敢于思维,才能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鲁峰.“核心素养”之“核心”辨析[M].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6,(12).

[2]何丽芬.质疑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M].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0).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问题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