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模式的探讨与思考

2020-06-08占丹肖作安雷克林刘华俊彭荣崔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项目制协同育人导师制

占丹 肖作安 雷克林 刘华俊 彭荣 崔萍

[摘 要] 针对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与思考。通过“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及实际效果分析,这种协同育人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

随着高校教育培养人才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进入到了“模块+选修式”阶段。人才的培养质量完全以市场与用户的需求为指导标准,因此,教育产业必须转变到适应市场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朝着通识型和复合应用型方向发展。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国内一些高校出现了定位不清晰的情况,导致人才培养计划与学生综合能力不匹配,人才培养计划不能保质完成,部分学生无法达到市场和用户所需的标准。

一、“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

“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模式由导师制和项目制融合而成,主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为依托,但又不局限于此。具体实施步骤及方法为:(1)师生双选,确定关系。学院首先建立一支有教书育人经验、有责任心、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导师队伍,并在大一学年即向学生进行宣传。学生通过导师授课、辅导员推荐或自行参观实验室等方式,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进行了解,然后与导师建立联系。师生通过双选加深了解,从而确定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2)诊断特性,确定方向。导师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诊断和分析,再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性格特长,与学生共同确定其发展方向,并以项目的形式设计和下达学习任务。这种项目可以是科研小课题,也可以是创业小目标、专业市场调研或实验室管理等。(3)开放指导,反馈融汇。导师在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鼓励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吸收专业知识。在专业技能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情感认同和价值观方面给予积极的引导,如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与此同时,学生的表现反馈到导师这里,导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指导方式和方法,促进其业务能力的提高。例如,学生在完成“Chem-E-Car竞赛”项目时,导师提供项目的方向和校内的各种资源,并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做出竞赛用化工小车,其中涉及到化学、物理、机械、软件编程、美术等专业知识。在这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文献调研、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素养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二、“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模式的实际效果

1.学生的专业思维得到了加强,综合素质有效提升。通过导师的指导和项目的参与,学生能熟练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锻炼和培养了专业思维。例如,学生在参与“化学镀镍耐腐蚀性能研究”这个项目时,不仅了解到了化学镀的原理,还在查阅资料时学习到电鍍的原理,进而了解到了物理化学电化学章节中的“极化”的概念,加深了对这些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参与“含氮有机物在1M HCl溶液中对A3碳钢缓蚀性能研究”这一项目过程中,了解到几种不同的吸附理论,通过对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动力学的研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几个热力学参数以及热力学参数与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2.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高。过去5年里,以进入笔者课题组的学生为例,参加项目的本科生有24人,其中在大三下学期就能完成毕业论文相关工作的有17人;主持并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3项;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创新成果报告奖5项,其他奖项若干。到毕业时,考取研究生的同学有14人,其中被985、211学校录取的学生有8人,剩下的10人中,有1人考取了公务员,有3人从事教育事业,另外6人从事化工行业的相关工作。同5年之前的毕业生相比,实施“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后,学生的见识更广,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强,个人综合能力更强,毕业后的去向范围更广,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的模式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3.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有效促进。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在项目的指导过程中,不仅熟悉和掌握了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学生新奇的想法也能让指导教师获得新的研究启示,而且,学生的研究项目可以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该项目与所学理论知识的联系,考虑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三、对“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模式的几点思考

1.优秀的指导教师和充足的横纵向科研项目是“导师制+项目制”模式的基石。为了保障“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的效果,学校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方面要严格遴选导师,要求导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能较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实实在在地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2.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1)导师激励机制。导师的指导工作主要集中在课堂之外,在当前的导师制运行模式下,被核算的工作量比较少,导致部分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未被完全激发。因此,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健全导师工作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导师的各项待遇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年终绩效分配中,将导师的指导工作折算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的指导老师,在评优、评模、进修、职称评定和学科带头人评选中给予加分鼓励,提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2)学生激励机制。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择优给予经费支持,减少学生在经费报销过程中的烦琐程序,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使用研究经费。另外,由于学生在从事项目制的过程中会花费大量时间,相比没有参与项目的同学,分配到课程学习上的时间会略少一点,从而会影响到课程学分的获得,导致部分学生参与项目不认真、不积极。学校可以出台合适的管理制度,将参与项目过程中积累的创新创业积分与学分互换,同时将参与项目制的成绩与经历作为奖助学金评选标准的一个加分项,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四、结语

“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育人模式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经过近五年对“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得到提升。学生专业思维、创新能力以及价值观和情感认同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培养,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随着本科教学质量更高标准的提出,这种协同育人模式经过逐步改进,将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哲夫,陈端吕,彭保发.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审视[J].科学咨询,2019(29):24-25.

[2]刘丽.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36-38.

[3]武杰.对化学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204-205.

[4]杨绍明,易小梅,查文玲,等.导师制与项目制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0):181-182.

猜你喜欢

项目制协同育人导师制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